“爱、活、美”的课堂心智灵慧

2015-09-10 07:22王晓红
考试周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语言语文老师

王晓红

新课程关注的一节好课是在真实自然中寻找教学的真谛,是在平等和谐中达到教学效果,是在不断创新中追求完美,是在“爱”与“活”、“美”中使学生心智灵慧。

一、“爱”在课堂中流动

爱是教育的一个永恒话题,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正因为有了爱,一个个教育的神话、奇迹才应运而生。爱是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鞭策、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心中有爱”是教师的最高境界。教育的全部真谛就是爱,爱每一个孩子。

(一)爱是真诚,是对孩子自尊的保护

德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反复提到,人格平等、富于爱心的交流对话是全部教育的基础。人格平等是一种精神水准,是民主文明的基础,是对生命价值的尊重。

爱的教育并不是挂在嘴上的,不是公开课上奢华的点缀;爱不仅仅是微笑,更是一种教育心态;爱是对个体健康的欣喜,是对生命挫折的忧虑;爱是真诚,是对孩子们自尊的保护。相信于永正老师的“第八次”是让许多老师深深震撼的。那一次,有近千人听课;那一次,于老师照例请了一个不举手的学生站起来读书。那是一个非常腼腆的女生。这样一个场合,这样一个氛围,那个女生不自觉地开始声音发颤,有一个句子竟然读了三遍仍然读错了,旁边的同学忍不住轻声地笑了,这不大的笑声让这位同学更紧张,第四遍又犯了同样的错误。于老师轻轻地摸了摸她的头,鼓励她说:“别紧张,没关系,我们还有第五遍,第五遍不行,我们还有第六遍。”在他的鼓励下,第八遍,这个小女孩终于成功了,听课的老师情不自禁地为小女孩鼓掌,为她的成功,为于老师博大的爱心鼓掌。当这节课快要结束时,于老师请这位女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时,那位女同学眼含热泪地说,希望于老师永远教她。于老师把孩子当成主人,真正看重孩子的生命自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这样才能培养出心智健全的生命。人格需要用人格塑造,爱心需要爱心培养。

(二)爱是平等,要承认生命的差异

教师往往把目光聚集在优等生身上。老师在班级表扬好学生,报纸、电台宣传优等生,最近几年出版界出版大量的成功教育的书籍,像哈佛女孩、清华男孩等,父母把书买回家看,老师放到办公室看,并教育孩子:“你们看,人家多有出息,你们要好好努力,将来考上名牌,出国留学。”其实生命有着较大的差异,没有一种适合所有人的教育方法,所有的孩子也不应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孩子们是有差异的,我们不能用一种标准衡量孩子,更不应该过早地作出判断。

每一朵花都美丽,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教师的重大使命在于发现、唤醒、引导。当年爱因斯坦和爱迪生都被老师判为绝不会有出息的人,但他们恰恰作出了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这不是对教育评判的最大嘲讽吗?当然要归功于这两位伟人的母亲,她们对孩子始终不变的热切期望成就了最伟大的科学家。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老师应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让每个孩子都获得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获得快乐,将来都能在这个多样化的世界上有尊严地活着。

(三)爱是赏识,要让学生从成功走向成功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我们要让每位学生都最大限度地发展,不放过每一个可能让学生走向成功的机会。我教过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学生,他的知识面非常广,自信但常瞧不起人;他很调皮,常常犯错误,但拒绝承认错误;他上课发言积极,常常出现语言与思维脱节的现象,于是只好用肢体语言帮助自己。对于这样一位学生,任课老师常常感到头疼,因为他常常不给老师面子,而我却是避其锋芒,寻找他可爱的一面。记得有一次上《有趣的发现》,文章讲的是达尔文一次去海上旅行,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海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后来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因为海面上有风,翅膀特别大的昆虫不但能飞起来,而且能抵挡住海风,所以生存了下来;没有翅膀的昆虫,因为他不会飞,所以也不会被刮到海里,只有那些翅膀不大不小的昆虫,能飞起来却挡不住海风,所以掉到海里去。课文学到这里,这位学生举起手,他说,那么多大的风才能将昆虫刮到海里?对于他的提问,我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又将这一问题抛给了他。我说:“是呀,你真爱动脑筋,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清楚,你自己回家查查资料。”结果第二天,他妈妈打来电话说儿子回家很兴奋,立即做起了实验。他捉来一只蝴蝶,打开电风扇用不同的档次的风来吹那只蝴蝶。这是多么可贵的创新萌芽,相信这样的学生在老师的不断赏识下会越来越出色。

二、“活”在教学中生成

如今的课堂,有的积极活跃,有的拘谨而刻板;有的协调而融洽,有的冷淡而紧张。“活”的课堂,学生探求欲、表现欲旺盛,师生、生生之间气氛融洽,课堂上不断生成,师生不断发展。

(一)教学中“活”用教学材料

教学材料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凭借,课堂教学是以教材为载体完成教学任务的。深入理解教材和独到地处理教材是“活”的教学基础。在教学中如何“活”用教材呢?一是要选准突破口。考虑从什么地方切入,最易激发兴趣,化难为易,取得最佳效果。二是要敢于取舍。紧扣并突出重点部分,以点带面,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课堂有效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益。三是要合理补充材料。各班学生情况不同,而教材是不变的,教学中从实际出发,在课堂教学时间允许学生学有余力且有兴趣的情况下,可适当补充相关材料,不仅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对所教教材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二)教学中“活”用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一是鼓励选择学生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二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三是巧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完成学习任务,比如音乐熏陶,图画再现,分角色表演等。

(三)教学中“活”用教学语言

鲜活的教学语言是充满现场感的,是机智的,它至少应有三个功能。一是激励。教师应追求的是针对学生正确理解的肯定和赞誉,使不同的学生,甚至同一个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得到的都是不同的而又是恰当的赏识的语言。二是引导。当学生理解出现错误时,教师应运用恰当的语言巧妙引导。三是熏陶。动态生成的课堂,是一个不断求善的课堂。当学生的语言比较平淡时,教师应恰当补充,使语言更富有温暖学意味,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如在教学《夕阳真美》时,当学生说到“夕阳真美,它有许多颜色”时,我及时补充:“是啊,夕阳多像个顽皮的孩子啊,他把五颜六色的颜料泼洒在天空,多美丽啊!”

鲜活的教学语言应该是一束赏识学生的灵光,充满关爱和呵护,它是适当、具体而优美的,在这样的语言激励下,孩子们敢于发言,乐于表达,热情高涨,思维活跃,课堂就能真正“活”起来。

(四)教学中“活”用生成资源

任何一堂课的教学,教师都应该有预先的设计,但在课堂上,有时会出现老师未预见的情况,恰当而巧妙地利用这些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就是教学中“活”的源泉。一是利用学生理解幼稚。有的孩子课堂上对问题的理解也许是很幼稚的,但教师可以巧妙利用幼稚的答案进行深化。如在教学《“黑板”跑了》中,安培忙说“别动,别动,再等一会就得到结果了”时,一位学生说:“安培真好玩,黑板本来就不会动,现在动了,他也不想想为什么,还叫黑板别动。”孩子认为安培幼稚,其实是自己天真。我也装作奇怪的样子问:“是呀,安培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他怎么会这样幼稚呢?”孩子们读课文,七嘴八舌地讨论出结论:是因为安培太专心了,这时他头脑里只想着数学,甚至连黑板是什么样子也忘了。二是利用学生理解错误。课堂应该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其实课堂有许多错误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应。教师如果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激发其他学生及出错学生本人的进一步思考,就会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好。三是利用学生的独到见解。新课标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

三、“美”在课堂中呈现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语文教学离不开“美”字。

(一)课堂的风景色彩斑斓

语文就内容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境界美;有“郊肥岛瘦”的典型美,有“忧愤深广”的悲剧美,有“主客观交融”的意境美,有“上下求索”的人格美,还有使人折服的理性美,等等。在形式上:有精巧的结构与主题情节的和谐美,有句段篇章的组合美,有悦人心目的节奏美,有错落流动的音律美,有变化无穷的语言美……真是美不胜收。

墨香飘逸的语文教材就像一座风景优美的大山,教师就像是一位出色的导游,带领学生跋涉攀登。他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融入其中,形成浓郁而强烈的美感力量,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在引导学生在美的山林里遨游的同时,孜孜以求真理,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行和审美情操。

(二)课堂的形象栩栩如生

语文教师具有采用言语手段和教学手段唤起学生头脑里形象的本事,能够使学生再造和创造出课文用语言描述出的各种形象,让课文的语言符号完全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形象,甚至生成比课文语言符号更生动丰满真实和动人的形象。

《孔子游春》生动记叙了孔子带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泗水的滚滚而来阐发他关于真君子的宏论,并适时地引导弟子们谈论各自的理想,表现泗水美好的春色、孔子的深刻及他们师生间真挚的情谊。我们看到了孔子是那么耐心地引导四位学生各言其志,“循循善诱”、富有人情味的一面。但是这是否是孔子的全部呢?像孔子这样的教育大家其造诣早达化境,随便的一山一水均可成为他施教的凭借;假使真的是有意为之,倒破坏了文本的和谐之美。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的追求,才是孔子带弟子们游春的真正原因。这样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一定还有他人格魅力的另一面。在教材中这样的栩栩如生的人物还有很多,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身残志坚的科学家霍金,忠于职守的哈尔威船长,无私奉献的干部孔繁森……

(三)课堂的情感热烈奔放

课堂是流动着热烈的教学情、学习情和各种丰富细腻情感的情感场。教师怀着对语文和语文教学的深深的爱,怀着对学生的喜爱,讲授他心爱的语文,用富含情感的教学方法、教学言语引领学生感受、体验、领悟认识课文富含的语言美、情感美、哲理美、人性美等,感受体验课文用语言表达的各种人类情感。在这里,有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生命的壮歌》、《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文情并茂的写景名篇《九寨沟》、《黄果树瀑布》,还有蕴涵人间真情的精致美文《爱如茉莉》、《黄鹤楼送别》,那丰富的题材,多样的文体,引人入胜的情节都能激起我们的情感;在这里,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鼎湖山听泉》、《三亚落日》,体会到伟人的至爱亲情;《在大海中永生》、《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了解到不平凡的探险之旅《山谷中的谜底》,走进广阔深邃的人文世界;《孔子游春》、《月光启蒙》,坚定与命运抗争的不屈信念《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从而得到语文的滋养和审美的陶冶。从这个角度出发,语文老师就像一个乐手,他拨动孩子的心弦,弹奏出课堂美妙的生命音符,给师生双方以身心的愉悦。从此意义上说,体验现实、感悟生活的真谛,是现代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离开对生命的体验、尊重和关注,课程怎么可能充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审美化的语文教学是艺术,这艺术不是小摆设,不是随心所欲,不是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它是教师教学激情和热情的再现,是教师执著追求的教学生命结晶。语文教学的审美化就像蜜溶于水,不露痕迹,但喝上一口清冽甜美,滋润心田。

参考文献:

[1]周成平.新课程名师教学建议.

[2]雷燕.成功教学的秘诀.

[3]虞晔如.美在课堂.

[4]袁振国.教育新理念.

猜你喜欢
语言语文老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我有我语言
六·一放假么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