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莉娜
摘 要: 服饰发展演变可以说出自偶然,但有其必然性。从人们最早的装身说起,再到后来的社会发展,伴随着服装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关键词: 服饰 装身 时代特色
人体自有其独特结构:一个头,一个躯干,两条腿和两条胳膊。人体是我们唯一与生俱来并至死拥有的东西,但人类对上苍的赐予并不满足,人们一再羡慕大脑袋、长脖子、小脚、丰满的胸部或纤细的腰身。
人类最早的人体装饰也许出自偶然,可能产生于与野兽搏斗时留下的疤痕,这些伤疤继而赢得了部族其他成员的尊敬和爱慕。过去在德国,面部的伤痕之所以令人羡慕是因为那是搏斗的结果,被视为勇敢的标志。当我们对非洲人巨大的盘型唇和缅甸人用铜环将脖子拉长的风俗大为惊讶时,他们却认为那是美的象征。多少年来中国妇女缠小脚,新娘子脚小之程度与新娘子之身价成正比。穿耳已有上千年历史,当初人们曾经认为耳环是女人的专用饰物。
对于多数人来说,文身或改变身体的比例是不可思议的习俗,然而,这竟是在世界流传了几千年的司空见惯的行为,胸罩和腰束当属其例,因为它们有时候在客观上起到修身装饰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接受这样的观点:在服装之前,文身刺字和变形是人类早期人体装身。
作为一个种族,埃及享受着几千年的稳定,以及繁荣和健全的体制。由于社会稳定,服饰也相对稳定发展。男子服装为一种名叫”丝盖缇”的围腰布,女子服装为从开始缠绕直至足踝处的“卡拉西丽丝”裙,参照这种款式设计的服装今天已遍及全世界。
希腊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米诺人是希腊人的祖先。无论男女,米诺人用宽宽的腰带将腰部捆绑得紧紧的,下身穿重叠裙,妇女的裙子一层比一层大并饰以褶皱,几乎及地,男子的裙子只到膝盖处。在希腊男女都穿”奇通衣”,它是至今仍流行的裘尼克衫。古希腊服装是独一无二的,正如大多数发达社会一样,服饰反映了各种艺术形式的交汇融合,服饰文化与哲学、建筑学、珠宝首饰、雕刻术、工艺美术等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笼罩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之中。
公元前220年,希腊被罗马共和国征服,但是罗马人崇尚希腊文化,事实上,罗马人将希腊视为高品位的中心。但与希腊早期的奇通衣不太一样,罗马的基本服装是”汤茄服”,该服饰首先被妇女和儿童所用,后来成为男子专用服,它同披挂于一侧肩头的纱丽服并无差异,可能是由于右臂是拿刀枪的手臂,也可能是一种习惯。灿烂的古罗马文明渐渐地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进一步分化,公元312年,君士坦丁大帝笃信基督教,不仅将基督教宣布为闻名世界的国教,还将首都东移至一个叫拜占庭的城市,这个后来以君士坦丁大帝的名字更名为君士坦丁堡的新都拜占庭对以后1000多年的服饰文化影响极大,然而罗马人在服饰方面给人类留下的宝贵遗产是巨大的:裘尼克装、宽皮带、缀花拖鞋、包裹和信封状披肩、精心梳妆的发型、硕大的首饰,这些反映当时社会繁荣的时髦之物现在仍然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
拜占庭在地理位置上横跨亚欧大陆,服饰因受东西方的不同影响而丰富多彩,在拜占庭早期,罗马文化的影响仍然存在,但随着时尚自东向西迁移,东方女子着装的习俗传到拜占庭,形成了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都穿裤子的局面。拜占庭服饰的显著特点是在色彩上的运用,帝国朝廷的官员喜爱在紫色官服上镶以金色刺绣,另一特点是”公主线的运用”,这种设计运用于连衣裙和外套上,源于亚洲的公主线在拜占庭服饰中最为流行,这也许是现代夹克衫和大衣的最早形式。
哥特时代开始于12世纪中叶到文艺复兴时期。在此期间,人们的生活中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而城市又以高耸的哥特式教堂为中心,以巴黎圣母院为代表的遍布各地的哥特式教堂风格反映在服饰方面呈现出轻盈、挺秀、耸立的特征。那种尖尖的高帽子今天人们常用来扮演女巫,又长又窄的脸型,上身束得紧紧的,腰带系得高高的,刚好系在胸部以下,这种款式在18世纪末拿破仑时代曾再度流行。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早期标志着服装裁剪合体的开端,之前服装都是一片式的,这一时期服装的最重要特点在于其纺织品的华丽富贵,因为意大利不仅是文艺复兴的中心,还是丝绸的中心。如果说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摇篮的话,那么西班牙当然是统领时装潮流的先驱,此时期,西班牙流行穿裙撑,领口和袖子镶有细褶,他们还以黑装为时尚。同时,在这期间,丝袜成为时尚,因此前,所谓的丝袜是用布料简单裁剪后缝制的,而伊丽莎白的丝袜是西班牙人送她的礼物,纺织一双需花费6个月,由于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如此合脚的袜子,丝袜被其穿用者视为极其珍贵之物。
随着人类文明的演变与发展,人类对自身外表的要求逐渐提高,由此促进了服饰的发展演变,并且由于时代不同、国家不同,以及个人喜好的差异,共同造就了我们今天所见的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
参考文献:
[1]西方服装史.
[2]时尚史的碎光片.
[3]西方服装文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