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探究

2015-09-10 07:22彭德元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教学语言语言艺术小学语文

彭德元

[摘 要]语文教学,顾名思义是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的教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小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能力和语言习惯方面的培养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因此,相比其它科目而言,语文对教学语言的规范化要求更高一些。从语文教学的本质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来看,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富有规范性、形象性、趣味性和激励性,才能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掌握扎实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语言;语言艺术

小学语文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必须富有形象性、趣味性、激励性。从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和实效性的角度来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提高课堂语言的艺术性和灵活性。

一、当前教学语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善于在课堂上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放飞学生思想的翅膀,让学生在课文所营造的优美意境中自由地想象、联想。但当前,许多教师的课堂语言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课堂质量的提升,也对学生语言能力和语言习惯的养成造成了不利影响。

一是不使用标准普通话。我们生活的赣方言区,特别是在农村,标准普通话并不是人们日常交流交际中的主要语言。受自身和地缘的影响,部分教师也将方言带入到语文课堂之中,使学生的朗读和问答语言上充满着“本地特色”。

二是教学语言黯然无色。许多教师在课堂之上要么语调平淡,不论什么课文内容,语言都不带一点“调味剂”,没有融入丝毫感情,就像一杯“白开水”一样平淡;要么充满着指示性、命令式的语言,让学生感受不到一丝一毫的“主体”作用;要么充满着否定和打击,对学生的回答不耐心倾听等等,不断挫伤孩子们的自信心、积极性。

二、使用标准普通话和规范语言是教学基本要求

小学生对那些富有力量或者智慧的人有着强烈的崇拜和模仿心理,在他们眼里,教师就是这样的角色,一切言行举止都值得他们学习和模仿。而在语言方面,学生也会认为语文教师就是语言方面的权威,不仅在课堂,在生活中也会学习和模仿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习惯。在以客家方言为日常交流语言的地区,特别是农村小学生,受家庭、社会的影响,往往较少接触和使用普通话,在与同学、老师、家长的沟通交流中也习惯使用本地方言,如果不加以纠正和引导,对学生以后的就学、就业和交流交际是极为不利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使用标准、规范的普通话授课,对小学生进行规范化的示范和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语文教师应尤其重视教学语言乃至平时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始终坚持使用普通话授课,为学生的语言发展发挥好示范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对自己的教学语言进行规范。在语音方面,教师要注意避免将方言和个人语言习惯带入课堂,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语音。另外,吐字清晰与否是学生在课堂之上是否听得清楚、听得明白以及教师课堂语言是否有效的关键。因此,有此方面问题的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自我锻炼,确保学生在课堂上、校园内听到标准、清晰的普通话。在词汇方面,同样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语言词汇的规范性,避免使用地方俚语、俗语和网络语言,特别要注意用词的文明性,让学生在学习和模仿教师的语言表达中学到规范的表达词语,也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作好示范。在语法方面,需要避免一些不规范的流行语言以及网络、广告用语经由教师进入课堂,如“你先走”说成“你走先”等等一些不规范的表达,都是不适宜作为教学语言的。在教学语言的组织上,除了语音、语法、词汇等三个基础问题外,也要注意表达的连贯性、逻辑性,使教师们的教学语言最终做到规范、清晰、达意。

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征是目标方向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情绪化的倾向十分明显,学习兴趣和学习状态受外部的影响较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在规范使用标准普通话的基础上,还要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同时富有激励性和趣味性,才能激发和保持低年龄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知识、获得快乐、获得成长。

1.形象化的课堂语言是加深学生理解的关键。如何让小学生将语言文字所描绘的事物转化为脑海中的生动形象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这其中,教师的教学语言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随着科技在教育中的应用,许多教师开始越来越习惯于直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课文描绘的形象,这对学生理解能力和想象力的养成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教师要多提升自己的教学语言水平,用自己的语言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深奥化为浅显、将枯燥化为有趣,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想象力和理解能力的发展。目前,按照新课标修订的新教材里面收编了很多形象生动、耐人寻味的课文,这是教材编写人员在对这一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他们的特点精心编写的。语文教师要对教材的编写导向深入感知和体会,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2.趣味化的课堂语言是活跃课堂氛围的关键。小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动机,并不完全是为了学习知识,更多的是享受快乐。他们的学习和思维活动,与是否快乐的心理感受是密切相关的。如果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快乐和愉悦,他们就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学习,反之则不然。所以,小学语文课堂,除了语言规范、生动形象之外,还必须有能够持续让学生感到快乐的东西存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可以用趣味性的课堂语言使课堂氛围生动起来、有趣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持续感受到快乐和愉悦。一方面,可以在课堂之上引用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小笑话、小故事;另一方面,要广泛使用恰如其分的幽默语言。这样才能最大程度降低学生的感官疲劳,调动学生的兴奋神经,让他们感受到宽松而活跃的课堂氛围,将思想和精力始终集中在课文内容上,并在教师的点拨和引领下,时不时迸射出“智慧的火花”,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趣味性的教学语言要把握一个度,既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避免“喧宾夺主”,又要注重“雅趣”,避免粗俗或“挖苦的恶趣味”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伤害。

3.激励性的课堂语言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从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层次理论可以看出,每一个社会人都渴望能够自我实现,被他人所认同、尊重和理解。小学生也不例外,甚至可以说这种需求更加强烈和敏感。他们的学习行为,满足快乐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首位的,而后才是学习知识。并且,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他们更加敏感、好胜、要强,对家长的评价看得更重。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他们的这种心理应当被尊重、保护和引导,这样才能保护他们的自信心。针对这一点,教师平时与学生的交互应当以激励性的言语为主,多些鼓励和肯定,少些批评。并且,从教学需要的角度来看,在对交互(问答)内容进行评价的基础上,不妨有意识地针对学生本身增加更积极、更正面的评价,如“你真棒”“你回答得很好”等等,这样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信心。

课堂中,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及具体的表现,适时、适度、有针对性地给予真诚、客观、公正的激励评价,以此让学生感受到激励性语言所蕴含的鼓励和期望,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语文教师在提高学生语言素养、规范学生语言表达、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语言习惯方面有着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因此,教学语言应当从语文教学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坚持使用标准普通话进行授课,并追求艺术性和灵活性,做到形象化、趣味化、激励化兼备,才能让低年级学生感受到语言学习的快乐,并在教师教学语言的示范引导和潜移默化之中养成优秀的语言能力和良好的语言习惯。

参考文献

[1]黄晓赟,程华.用美的语言塑造美的课堂——论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11).

[2]李 艳.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的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1).

[3]李清臣,冯 娇.真善美: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理想追求——以小学二年级A老师一堂公开课为例[J].考试周刊,2012,(01).

责任编辑 范宏芳

猜你喜欢
教学语言语言艺术小学语文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激趣 导思 引探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