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语文的脚步走进科学的圣殿

2015-09-10 07:22韩轶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说明文语言文字赏析

韩轶

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中科普类说明文约占八分之一。鲜明的文体性特征要求教者必须采用不同于其他文体的教学方式。科普类文章作为“食材”,怎样的精致的“烹饪技术”才能使其保持浓浓的语文味?换言之,科学体裁的文本如何上出独特的语文学科特征?这是它留给我们值得思考和探讨的课题。

一、科普说明文姓“语”,目标定位——精准

当我们目光聚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时,会发现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学会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基本的说明方法。”也就是说,科普类说明文的内容要点和基本说明方法的教学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教科普性文章,绝不是单纯地传授科普知识。作为语文课,不可忽略语文基本功训练。我们的教学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语感。所以,以此为教材的课堂不仅要拓展学生与文本内容相关的知识面,还要让学生学习作者介绍这些知识所运用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索世界、探索自然的兴趣。它姓“语”,有自己独特的步伐和节奏。

二、科普说明文瘦“身”,内容选择——精要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大道至简,教学内容的精要与否将决定着学习效能的高低。

(一)感知内容,理解语言文字

上世纪30年代,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可见,我们教学的价值取向首先应落实在把说明文读明白的层面上,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的过程中,理解其所表达的内容,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了解文本所说明的对象、特征、知识、事理等。

如教学三年级下册《水上飞机》《恐龙》《海底世界》,可以采用以读促悟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和知识点。在初读课文环节做到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再让学生梳理脉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精读课文环节,先让学生读读议议,引导学生抓住感受最深的语句理解事物特征;让学生在交流中达到读懂的目标。

(二)赏析文字,领悟表达精妙

阅读教学应该从赏析语言文字表达方法的角度,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教师必须依据不同年段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文本是具体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达到良好表达效果的,从而从赏析中了解运用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

如教学《莫高窟》,可结合学习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赏析过渡句“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理解句子承上启下的表达作用,进一步把握文本说明的顺序和谋篇布局的严谨精妙。《麋鹿》一文中,麋鹿出场在虚幻而又神秘的境界中,这种氛围既与麋鹿这种动物本身的奇特有关联,又以场景的描写激发读者兴趣。在赏析中领悟文本运用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等特点。

(三)学会运用,习得表达方法

学以致用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对金字塔介绍一段运用了多种方法,特别是对石块与石块之间连刀片也插不进去,详细的描摹抓住了显著的特征,可谓独特。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建筑物,引导学生自主运用文本中所出现的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写出建筑物的特点,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如《人类的“老师”》介绍人类的不同生物老师的时候,句式十分凝练简洁,但是又富于变化。如介绍鲸鱼流线体对改进轮船设计和鸡蛋对“薄壳”建筑风格的有详有略的写法,如介绍鸟类、蜻蜓对飞机设计的启发时,较为细致地展示了飞机改进的过程,语言很有特点。这些有代表性的文字可以让学生学着仿写。

三、科普说明文练“体”,教法选择——精当

(一)情趣共生,让语文课鲜活生动,妙秘无穷

于永正老师说:“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尤其缺的是情趣。……情,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对学生有情,二是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曾听过一位教师教《日本平家蟹》时导入特有意思,伊始之时,师(神秘地):这一课,我请大家品尝日本海鲜。(生笑)(指教科书扉页彩图)大家看菜单,请点菜——生(齐):日—本—平—家—蟹!(教师板书课题、作者)师(示意女生A):服务员,请上菜——轻松幽默的语言,让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乐于走进文本。

如《水上飞机》一文导入时,一位教师这样设计:“同学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可是专门写给我们小朋友阅读的科普故事,它有一个奇怪的名字,一起读——‘水上飞机’。奇怪在哪儿?发现了吗?是的,谁再来读课题,要让老师听出奇怪之处!”一个读题,老师引导学生把关注点一下子聚焦到了文章描写的对象的主体特征上。接着,老师说:“为什么说这个故事是专门写给我们的呢?其实大家读一读课文就明白了,来把书打开,轻声地读一读!记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胃口一下子吊起来,既想了解文本的内容,还想看看和自己有什么关联,这样的好奇心正是促使学生走进文本的动力。有情有趣地读,这种语文特有的实践方式,伴孩子快乐地走进科学的殿堂。老师处处设疑,时时诱读,怎么不让学生欲罢不能呢?当然,教学讲究趣味性的同时必须服务于科学性才不会造成教学的失当。

(二)择其重点,让语文课清简精致,大道易懂

北京教育学院王漫老师认为:说明文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训练学生对说明文信息的提取能力。

如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如何立足学情,简化教学又夯实基础?从文本中可以引导学生先提炼出中心内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经历这样的过程才有成功的结果。文句说明的因果关系是常见的逻辑,如何“理解”?文章在选材和文字介绍上颇有特点,教师可以设计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设计问题一:为什么作者选择这三个例子呢?(1)事例具有典型性,最能表现“滴水穿石”的精神 ;(2)事例具有代表性,一古两今,一外二中。设计问题二:介绍李时珍的文字只有两句话,是不是简单些了?出示一段描写李时珍坚持不懈的比较生动的文字进行辨析,学生在思考中明白作为论据所列举的故事不必寻求“生动、形象、具体”,它更侧重于说理的“简洁、明了”。 这样一来,学生能否理解就不仅涉及书面的文本知识,也涉及平时所储备的其他知识与能力。作为语文教师的任务是训练学生用已经具备的能力去读懂现在语言文字,去建构新的“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三)拓展有度,让语文课实践语言,提升素养

说明文的语言和表达方法具有鲜明的特征,应该从言语层面走向语文,着力于展开文字训练。

如《恐龙》一文,让学生学习用文中出现的说明文特有的写作方法介绍1-2种恐龙;《神奇的克隆》一文,让学生仿照文中介绍克隆植物、动物的方法,展示克隆的诱人前景。一番语言文字和表达方法品味之后,学生既能够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又能够体验到语文课的浓郁文化味。“文以载道”,文章是用来表达思想的,科学素养也是语文所载之“道”,这样的设计,既落实了“写”的语文形式训练,同时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也就无声地浸润其中。

小学教材中科普说明文作为教材内容之一,是语文文化积淀的教学素材。我们应该立足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实现语言、知识和精神的有机统一,通过扎实的语言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用语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走进科学的圣殿。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教导主任,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江苏省苏教版实验先进个人,苏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

猜你喜欢
说明文语言文字赏析
说明文阅读专练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
步辇图赏析
语言文字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