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宏达
摘 要: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课程的主课程之一,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小学作文作为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而且有利于小学生逻辑思维的锻炼。本文从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出发,提出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应用措施,以期在今后的小学作文教学中能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由郭思乐先生提出的一种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生本教育提出我国中小学教育方式应由传统的“师本”方式向“生本”方式转变[1]。生本教育提倡在课堂上一切教育以学生为本,教师要尽可能做到不见自我,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改变教学方式,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和创造本能。尽管生本教育理念在我国试行十多年,所取得的效果非常显著,但该理念在我国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不够成熟,仍然存在可改进的地方。
一、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一个人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就是在小学期间,这个时期的学生想象力可谓天马行空、千奇百怪。但是由于小学生在该阶段语言功底差、缺乏语言组织和驾驭能力、词汇缺乏等原因,导致小学生在写作学习上存在一定的抗拒性,也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开展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1.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缺乏有效的生活引导。
现有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式主要是“模板式教学”,就是教师在写作前将写作技巧和写作范本教授给学生,或是教导学生死记硬背住写作格式和优秀范文模板,然后将内容套进模板中完成写作,这样的作文缺乏学生对生活的独特体验,没有融入真情实感,难免出现泛泛而谈、千篇一律的感觉。如果教师不能让学生明白“生活是写作的素材积累,生活是写作的灵感来源”的道理,长期采取“模板式”教学方式,就会逐渐消磨学生对写作的热情,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抗拒心理[2]。
2.教师不注重阅读导读。
小学生年纪尚小,人生阅历少,心智稚嫩,通过阅读可了解更多的道理和外面的世界,但是在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阅读导读训练这一块经常被教师忽略,导致学生课外素材积累缺失,写作思路被局限,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水平难以提高。
3.学生缺少写作兴趣。
小学作文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语言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这点对于思想不成熟、人生经历缺乏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果不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写作的本质,学生就很难对写作产生兴趣,缺乏写作兴趣将导致学生对写作越来越抗拒,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二、生本教育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1.将生活引导引进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生活引导,比如在有关“春天”的写作课上,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在校园里或是附近的公园“寻找春天”的活动,让学生融入大自然,切身感受春天的气息,吹吹和煦的春风,看看抽出嫩芽的柳条,摸摸开花的桃树,学生的习作会让你感到惊喜,你会看到一个在孩子眼中不一样的春天,他(她)会告诉你春天的风像软软的棉花糖,又或者是告诉你他(她)相信小蝌蚪会在春天找到妈妈等。
2.结合阅读训练,增加学生阅读量。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丰富了阅读量才能轻松写作,可以说阅读是写作的垫脚石。小学生主动寻找课外阅读的欲望可能并不太强烈,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室设立图书角,订阅各类报纸、杂志,或者是挑选《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爱的教育》等书籍,给学生创造阅读环境;或者可以定期举办以读书为主题的班会或活动,让学生上台与同学分享自己读书的故事。多阅读课外书籍能够让学生拓宽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强化小学作文教学效果。
3.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体会到写作带来的乐趣,才能够让他们愿意主动写作,而不是当做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对待。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设置优秀作文专栏,将学生优秀作文刊登在黑板上;在作文课上对学生的优秀作文进行表扬并当做范文朗读;举办小范围的作文竞赛,对优胜者给予适当的奖励等方法都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结语
我国小学作文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将生本理念融入小学作文教学中,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韦玉玲.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生本教育研究[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6):448-448.
[2]李如琴.刍议如何激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30):35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