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走进生活

2015-09-10 07:22肖敬伟
考试周刊 2015年25期
关键词:学习用品火柴生活

肖敬伟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给我们的课堂改革明确了要求和方向。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数学不仅仅是“题”,是“数学符号”,是“几何图形”,它更重要的在于生活。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是让孩子爱上数学、喜欢数学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小学阶段,让数学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感悟数学,了解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认识。

1.引入生活,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来自哪里?兴趣。他们对什么最感兴趣?肯定不是天天数1、2、3;肯定不是计算1+1=2;肯定不是思考一元钱减去八角钱还剩多少钱?……但如果让他数数今天中吃饭有几个人?让他算算今年收了多少压岁钱?让他帮老师分分苹果,让他在班里比比谁更高,等等,他们肯定兴趣盎然。因为这是真实的生活,是孩子看得着,摸得到,想得清,做得出的事。所以,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了,才会从内心激发出学习欲望,从而实现“我要学”。

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时,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凑整、取整”,比如298+97=?我们可以创设以下情境:“妈妈买电饭锅用了298元,买学习用品用了97元,问一共用了多少钱?”让学生模拟购物场景进行付款演示:妈妈买电饭锅付给营业员300元,找回2元,买学习用品付款100元,找回3元,于是发现298+97可以变为300-2+100-3;再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要求学生估算一下每天从家到学校要多长时间,以免迟到;或估算一下一年的电费大约有多少;一年买学习用品大约多钱,等等。如此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能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利用生活中的原型问题,融入教材中的问题,对教材问题进行生活化的“包装”,使本来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和现实,从而实现“乐学”。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的兴趣点就在“玩”上,因此我們要链接孩子“玩”的素材——生活,努力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像钟表里的“时间”、购物中的“钱币”、课桌变换中的“平移”、教室里的“形状”、操场中的“长度”……让孩子从耳熟能详的生活中发现规律,获取知识,学习数学。从而实现“会学”。

2.借助生活,解决问题

“教育即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有,小到“一分钱”,大到“购车买房”;吃、穿、住、行离不开,分分秒秒都在用。然而,我们的课堂往往是孤立的,虽然能想到生活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而在实际操作时,却是生活是生活,数学是数学。认钱时看到的只是图片,货币计算时看到的都是文字信息……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也一点点将生活与数学分离开来,数学就成了寡然无味的数字堆积,似乎是只有数学家才能玩转的符号。为何不能将超市引入课堂上呢?关键在于我们的行动跟不上思想,想想可以,动动困难。课改已有时日,多数教师的思想也已发生变化,然而,要真正付诸行动时却畏手畏脚“我这样做行吗?”“会不会让人家觉得我在作秀?”“学生的成绩会不会下降?”……想一想,新课堂不就是要让孩子们“玩”起来吗?通过“超市购物游戏”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钱的认知和计算,理财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训练和提高。

在让学生认知“1”时,我先请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用“1”表达的东西,努力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学生说出了1支笔、1本书、1只小鸟、1棵树、1根火柴、1个国家、1个地球、1粒葡萄、1串葡萄、1盒火柴、1粒米……随后引导学生数出几根火柴是1盒火柴?几粒葡萄是1串葡萄?帮助学生理解“1”的含义:可以表示1个个体(1根火柴),也可以表示一个集体(1盒火柴);还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1个地球),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1粒米)。这样便感悟了“1”中有多、多中有“1”的思想。

在学习《高矮》时,我故意在黑板的最高处写了几个字,然后让不同身高的同学帮我擦,高矮一目了然;认识《钟表》时,我让学生带来自己家不同种类的表,认知不再是死记硬背;学《分数》时,让学生亲手切苹果,分玉米,学生对三分之一、十分之一不再晕头转向……

3.回归生活,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是学生能力提高的过程,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远比在生活中发现规律要难得多,它需要学生对生活形成积累和经验。这就需要我们在学生有了初步认知后进行生活链接,让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回归生活,尝试应用,形成习惯,长期培养和训练后,便会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学完重量单位后,我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不同物品的包装,感受它们的重量,回来交流时,同学们说出了许多现实的发现:牛肉干上袋印着总量150克,牛肉145克,从而知道干燥剂和辅助包装重5克;食用盐包装袋上印着净含量500克±10克等实际问题。我再让学生掂掂一包盐、一瓶酒、一袋米的重量,再让学生称一称,感受一下,然后再猜一猜课桌、椅子、板擦等的重量,让数学延伸到生活中。

在《认识米》后,我带领学生去操场走走、测测、量量,让他们感受50米、100米、800米的长度概念;在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和宽,以及门窗和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测算教室的面积;认识“人民币”后,我把课堂变成“小商场”,让学生模拟买东西。学生兴致高涨,有的“柜台”还模仿商场打出了“八折”、“九折”,一些学生就向我讨教“八折”、“九折”的意思……只有在这样充满生活气息、充满情感与智慧交织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个性才会得到发展,才能获得各方面的满足与发展。

猜你喜欢
学习用品火柴生活
谜语
文具在哪里
鸡飞狗跳的校园生活(一)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火柴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