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学前教育中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5-09-10 22:29何慧洁
考试周刊 2015年32期
关键词:全面学前教育心理健康

何慧洁

摘 要: 对于健康,传统理解是身体没病、体格健壮。这种理解是很不全面的,仅仅是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忽视了健康的另一个重要组成:心理健康。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历程中,健康的心理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不健康的心理则起到消极阻碍的作用。当前幼儿健康教育仍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彻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健康观念,将心理健康作为学前教育重要内容,是当前幼儿教育中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学前教育 全面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指导纲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幼儿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幼儿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幼儿人格健全发展。围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幼儿、幼师和家长分别在其中扮演不同角色和起着不同作用,各有特点又相互联系。下面我们分别讨论。

一、学前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含义

1.人的一生在不同年龄段具有的心理特征是不一样的。

在此,我们主要针对幼儿园阶段学前幼儿进行分析。

(1)自我意识:人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可以分为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等。在2岁半到3岁时,幼儿主观使用“我”代替自己的名字,这是他对自我发展的一次质的改变,标志着自我意识的初步形成。3岁以后,幼儿逐渐知道自己的年龄、需求、喜好、感受、能力,以及自己、父母、周围人的人际关系,逐步形成自己的性别角色和社会角色意识。5岁以后基本形成明确的性别角色意识。

(2)自我评价:这个阶段的幼儿虽然已经具有自我评价能力,但仍具有依赖性和被动性、表面性和局限性、情绪性等特点。如“我是好孩子,为什么我是好孩子啊,幼儿老师说的”,这个就是依赖性和被动性的体现。同时幼儿的自我评价往往带有很强烈的主观情绪色彩,缺乏逻辑性。

(3)自我控制:这个阶段的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很低,其行为过程需要成人的支持和引导。3岁的时候,只能短时间内服从成人的要求。4岁的时候,在成人不断提醒且采取强化手段的情况下,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5、6岁的时候,为了获得表扬、小红花等,愉悦的精神体验而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为。

(4)情绪情感:3岁以后的幼儿能表达和谈论自己的情绪体验,并且开始学会了解别人的情绪体验,是幼儿情绪感情发展的关键时期。开始尝试理解他人的感受及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是幼儿社会认知的重要内容。对自己和他人情感表达了解得越主动,越能更快地适应后续校园生活,与小伙伴们的关系更积极主动、更受欢迎,成年后更有信心、有更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更好地处理各种矛盾冲突。

2.对策与解决方案。

根据上述理论,我们总结出一些针对这个年龄段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第一,对于幼儿的情绪体验要予以尊重、同情和理解,不要嘲笑、压制。第二,要积极引导孩子与周围人的情感表达、互动。第三,在幼儿的承受范围之内,尽量提供一些小的挫折,让幼儿对抗挫折能力不断提高,帮助其养成坚韧的品格。

二、幼师对幼儿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现代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人生历程中生理、心理、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是人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幼儿教师不单要传授幼儿知识,更要承担起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

1.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加强自我心理卫生建设。

对于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幼儿来说,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幼儿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这样才能维护和增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2.积极为幼儿创设合理健康的心理成长空间。

在幼儿园里,幼儿教师就是幼儿的依靠,因此,幼儿教师应用爱心、耐心和细心对待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爱,这样幼儿才愿意与你沟通。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幼儿教师应用眼睛关注每一位幼儿,观察他们的需要。为幼儿创设温馨和谐的班级环境,给幼儿家的感觉,这样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同时,平日生活中要尊重他们的意见,鼓励引导他们与同伴主动交往。

3.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各领域教育活动有机结合。

心理健康与各领域教育活动不同,不是单独的一门教育活动,应该将其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贯穿一日活动,通过游戏能增强幼儿之间的集体意识,提高合作能力。游戏中,我们要选择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益的游戏,每次游戏要有目标性和针对性。同时,我们可以在各领域教育活动中有机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将各领域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发挥到极致。

4.加强家园沟通,为儿童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条件。

对于幼儿来说,家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家庭环境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与否。大部分家长重视物质和学习环境,往往对“心理健康”、“心理卫生”等概念陌生。单靠幼儿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幼儿教师要做好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向家长们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们可以开展亲子活动,还可以定期请专业人士开设有关幼儿心理健康的讲座等。

三、消除幼儿心理健康中的消极情绪

1.溺爱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长的过度溺爱致使孩子养成依赖、懒惰等不良习惯,并使幼儿缺乏独立性。一旦环境有所变化,幼儿便无法很好地适应新环境,容易形成紧张、焦虑、害怕等情绪。另外,部分父母因为工作而奔波忙碌,这样的情况下,幼儿只能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代为领养,祖父祖母一辈的思想观念与父辈有所差异,他们对幼儿宠爱有加,对孩子的行为不论对错,一味纵容。可是然后呢?最终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还是会在外面世界中受挫,给他们的身心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2.家庭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家庭气氛紧张的环境中,父亲和母亲关系不和谐,情绪处于不稳定状态,对长辈缺乏尊重,对幼儿缺少关心。对于性格形成初始阶段的幼儿来讲,在这样的环境中,情绪会极大程度地受环境影响。家庭中人际关系的不和谐打破家庭应有的温馨气氛,处于这样家庭环境中的幼儿容易缺乏安全感,并养成叛逆性格。

总之,幼儿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素质,关系他们能发挥多大潜能,以及能否形成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幼儿人格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目的能否达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本身、幼师及家长(家庭环境)。只有认清各各个决定因素如何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才能从中发现问题、改善问题,最终促使幼儿形成心理健康品质。

参考文献:

[1]潘庆戎,白丽辉.幼儿心理学.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2]董群.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的教育与培养.石油教育,1996(11).

[3]曹中平.幼儿教育心理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全面学前教育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全面“营改增”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