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勇
摘 要: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1函数》函数第一课时,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函数这个概念。学生已经经历了由数到方程,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一次抽象,一次质的突破;再由方程到函数,又是一次数学抽象,更是学习数学的一种质的飞跃。数学的精华就在于学习数学的思想、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板块之间的对比对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1函数的两次教学的研究。
关键词: 数学思想 数学方法 函数 对比与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教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1函数》函数第一课时,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函数这个感念。学生已经经历了由数到方程,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一次抽象,一次质的突破;再由方程到函数,又是一次数学抽象,更是学习数学的一种质的飞跃。数学的精华就在于学习数学的思想、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情境创设的对比反思
第一次情境:
师:小时候我们都唱过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两声跳下水……请同学们继续往下唱。
生1: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两声跳下水……(唱得很累,没唱完)
生2: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两声跳下水……(唱得很累,没唱完)
……
生5: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扑通n声跳下水。
师:这位同学用已学过的代数式唱完了儿歌。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经历过的事、知识着手,希望学生能快速进入课堂。体会变量与常量,并为下文做铺垫。
第二次情境:
师:《西游记》大家在七年级的时候已经读过,其中孙悟空与二郎神斗法。请一个同学把情节复述一遍,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生1:……(非常流利地复述完)
师:大家都很熟悉,这位学生也讲得非常精彩,谢谢。
设计意图:在此情境中明显可以看出变化过程;因为孙悟空变,所以二郎神也跟着变;孙悟空变一次二郎神也只有变一次。从这三点可以很好地体现函数的三要素。有意图、有目的地将这个情境贯穿于这堂课的始终。
二、教学反思
第一次教学时本想两个学生就能说完,结果到第五个学生才把这个问题解决。是本身问题叙述的不明确,误导学生一直这样唱下去,还是学生一下子想不起来幼儿时代儿歌。在这个环节上,本打算两分钟内解决的问题结果花了五分钟,出乎意料;第二次教学时学生的热情很高、参与面也很广,不像第一次那么死气沉沉。甚至有学生提出来:老师,一个人复述没意思,我们想两个人一起复述。两次对比,自己感觉从学生课堂气氛、学生的投入,第二次效果明显要比第一次的效果好;虽然两次的情境都可以贯穿整堂课的教学,但出发角度有所不同,儿歌可以从所列的等式过渡到函数概念,另一个则是从文字和理解过渡到函数概念。两次教学都有存在的不足:所设计的问题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切不可以老师的思维思考问题;学生提出的建议我没有考虑到,能够让学生的参与更有情调、有乐趣,我们不是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能够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那么学习数学也就不再枯燥乏味。
方程、不等式、函数是基本数学模型,而方程思想、不等式思想、函数思想就是模型思想,它们是从现实生活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的数学问题,是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而学生的难处是遇到具体问题情境时到底怎样选择、如何抽象成具体的数学问题。用函数思想探索规律、用函数思想研究运动变化、用函数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学习函数的根本所在。
第三次教学情境将吸取前两次的经验,淡化函数概念,注重函数思想和方法,增加学生练习的时间,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体会函数思想。
参考文献:
[1]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2]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
[3]中学数学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