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议论文规范结构例谈

2015-09-10 07:22白应焘
考试周刊 2015年38期
关键词:议论文中学生

白应焘

摘 要: 高考中“四不像”作文频出,原因是教师在平时没有很好地进行规范训练或训练不到位,一味追求突破创新,而忽视了基本功训练。“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突破先得有规矩,创新必须有继承,尤其对初学写作的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教师在平时的作文中要加强规范化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议论文的规范模式,在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基本的规范模式之后,再追求突破与创新。

关键词: 中学生 议论文 规范结构

议论文是高中作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考生首选的作文体裁。可是在高考试卷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四不像”作文。说是议论文,可是找不到作者对问题的观点和看法,缺少内在的逻辑分析。有的前半部分重在叙事描写,后半部分侧重议论说理,把议论文写成了既非完全说理又非完全叙事的杂糅之文。

究其原因,是我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忽视了对文体的规范化训练。尤其是在所谓“创新思维”的名义下,文体的规范训练往往遭受冷落甚至指责,之后便是大量“四不像”作文出现。

梁启超在《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中说:“如何才能做成一篇文章,这是规矩范围内的事。规矩是可以教可以学的。我不敢说,懂了规矩之后便会巧,然而敢说懂了规矩之后,便有巧的可能,又敢说不懂规矩的人,绝对不会巧,无规矩的,绝对不算巧。”

梁启超的这段话很好地回答了作文规范与创新的关系。那么一般议论文的规范格式是怎样的呢?

议论文一般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论、本论、结论)三大块构成。

“提出问题”就是在议论文开头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或者提出论题。所谓鲜明,不外乎这样两层意思:一是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持什么观点,要让读者一目了然,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二是简要,最好能用一两句话亮出观点或引出论题,切忌拖沓冗长,将观点湮没在字里行间。如2014年高考广东优秀作文《数码时代更能唤起珍贵的记忆》,开头写道:“有人曾指出,科技发达的今天,人生过得越来越索然无味。人们纷纷怀念起黑白胶片的时代,以为它能收藏人生值得珍惜的瞬间。然而,愚以为,数码时代的技术,更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先说“有人指出……”,紧接着“然而……”一转,可以说观点鲜明而简要。

对中学生而言,要求开篇即亮出观点,有两大好处:一是先明确论述对象或范围,下文就有了“主脑”可遵,而不致行文“走题”;二是不会被人误解为论点不明确,这对考试作文尤为重要。

“分析问题”是议论文的核心部分,就是在文章中间紧紧围绕中心论点运用各种恰当的论证方法展开分析论证,要求层次清楚,合乎逻辑。因为是主体,所以一般要占到全文60%乃至更多的篇幅。

分析问题,是学生写作议论文的难点,很多学生不会分析,不会分点分层论述,一个观点从头说到尾,“巷子里扛竹竿,一捅到底”。分析问题说到底是思维的问题,训练中要教会学生几种基本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有了总的观点之后,还能多角度、多层次地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如何分析问题呢?一般认为要在总论点之下,按一定的论述方向分层展开论述。论述的“方向”主要有四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结果如何。一篇中学生议论文作文,其本论部分只要从这四个指向中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展开即可。具体地说,提出中心论点后,围绕中心论点按某一指向问“为什么”“怎么样”,得到的答案就是分论点。如2014年新课标卷Ⅱ作文,有位考生命题为《人生有权享受苦难》,在这个中心观点下,他列出的分论点分别为:享受苦难,可以让灵魂飞升;享受苦难,可以铸就不屈的性格;享受苦难,可以获取成功。三个不同层次的分论点所回答的问题,正是“为什么”的问题。

如2014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细节决定成败》,开头:“一朵美艳无比的鲜花,可能会因为一点瑕疵而失去光泽;一锅美味可口的饭菜,可能会因为一点杂质而失去美味;人生更是如此,可能因一些小的细节而失大。”先用类比,引出“人生可能因一些小的细节而失大”的观点。然后分解出三个分论点进行论述:用牛顿和达尔文的故事论证“做好细小的事,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重视细枝末节”;用某公司招聘员工时的细节论证“做好细小的事,需要我们有敏锐的眼光和细腻的心灵”;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的名句论证“做好细小的事,需要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并且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分论点与中心观点之间构成“怎么样”的关系,即“怎么样才能做到不因细节而失大”。

分论点之间要形成一定的内在联系,才能称之为合乎逻辑;有了三到四个不同侧面的分论点,才能称之为层次清楚。

“解决问题”是议论文的结论部分,或者得出综合性结论,或者提出前瞻性希望等。就内容来说,是全文的综合、概括、总结、提高和深化。就结构而言,要呼应全篇,使文章首尾圆合。如2014年高考新课标II卷满分作文《授之以渔摆脱依赖》的结尾:“授之以渔,为后辈指示一条明路。放手任其经受风雨的洗礼。摆脱依赖,独自行走。让一路的经验累积成看破红尘的睿智。一路艰辛铸就了风雨不惊的平稳。最后,站在路的尽头,即使没有轰轰烈烈。也能笑对命运,不留遗憾。”授之以渔是相对于长辈而言的,是教育方法;摆脱依赖是相对于自己来说的,是结果。生存能力需要长辈授之以渔,也需要晚辈自强不息,摆脱依赖。这样既总结全文,又升华主题,画龙点睛。

结论部分与引论部分一样,应该简明扼要,不能拖沓。如能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那是最好的。

让我们看一篇例文:

青春永不褪色

2014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

有人说:如同生命注定死亡,我们的青春也终将褪色。然而我却说:“我们的青春永不褪色,哪怕是死亡降临的前一秒。”

青春不是生命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的一种“状态”。青春非指青春期,抑或是年轻漂亮的岁月,它是一种昂扬热烈的“生命状态”。它并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如爱因斯坦,即使年老,却仍能和孩子们天真地打成一片,仍能做出那些让人捧腹大笑的奇怪表情。这样的他,有谁会说是一位暮气沉沉的老人,又有谁能说他的青春已经褪色?

有些人,认为青春只是生命的阶段,终将随着年龄增大而消逝,他们往往更容易在生活的打磨下提前失去青春,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老儿”。

要保持青春的状态,我们需要拥有乐观开朗的心。生活如同航海,总会有暴风雨的出现。这些可怕的暴风雨,往往会吹落青春的风帆,使青春褪色。而一颗乐观开朗的心,便是最好最完美的雨伞,保护着你的青春。苏轼晚年多次被贬,但乐观豁达的他依旧不改青春昂扬的姿态,一手美食,一手诗书,口唱大江东去。由此可以看出,唯有保持乐观,我们的青春才不会被风雨侵蚀。

青春的不朽更需要我们学会“忘记”。生活中的挫折,他人的是非之语,都会在你的青春上留下一道道伤痕。所受的伤害多了,你的青春也会伤痕累累,最终只能无奈地倒下。而学会忘记,你的手中就有了一瓶“云南白药”,青春上的伤痕也会加速愈合。

青春,并不意味着我们只需要热血和激情,更须难得的一份沉稳。只凭热血和激情的青春,如同流星,虽然绚丽却无法持久;只有多一份沉稳,我们的青春才能如太阳一般,耀眼而且永恒。

当今社会,有多少人因挫折而过早地老成和圆滑,又有多少人因生活的重压而变得暮气沉沉?如若他们能以乐观为盾,以激情为戈,又怎会青春早逝呢?

我们的青春应是太阳,耀眼,永恒。

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开头一段引出论题,以“有人说……”“我却说……”的方式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紧扣“青春”、“永恒”的论题。

第二段,提出了一个相当新颖、深刻的中心论点:青春不是生命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的一种“状态”。这种概括和提炼,符合青春的本质特征,放在句首,又做到了鲜明。

本文本论部分很有特点,从不同角度分解出“分论点”:要保持青春状态,必须拥有乐观开朗的心;要学会“忘记”;要多一份沉稳。这里的“学会忘记”,相当中肯,颇富东方智慧。这几个分论点的指向是“怎么样”,套一种思维模式,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让‘青春永恒’呢?”

结尾处,两个诘问,揭示现状,发人深省,又紧扣中心,最后一句抒情式的号召,简洁而有力,回扣题目,使文章显得思维严密,结构严谨。

常听人说“文无定法”,这其实说的是高层次高境界的文章,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行云流水,行止自如;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只有苏东坡那样的文章圣手方能做到,一般人难以企及,何况是初学写作的中学生。就中学生而言,强调“文无定法,”往往不知所云,无从下手。先要从“有法”开始,有“法”可依,方能入门,能入门,方能登堂,登堂后再求突破创新。任何技能的获得都是如此,写作也不例外。正如梁启超所说的“不懂规矩的人,绝对不会巧,无规矩的,绝对不算巧”。

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熟练掌握几种议论文的结构方式,应该说不算难事,平时多训练,在考场上,相对可以从容应对。因此,在训练中,应当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引导,让学生心中装有几种议论文的结构模式。这样既可避免“四不像”作文的出现,又可让学生从容应对,不致在考场上慌乱。

猜你喜欢
议论文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议论文阅读专练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简谈“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的标题与首尾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