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演绎教材,追求有效教学

2015-09-10 07:22:44杨润林
考试周刊 2015年37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新课程

杨润林

摘 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对中学地理改革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阐述如何灵活演绎高中地理教材,实现新课程下高中地理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地理 有效教学

教材是指具有特定结构,可供学生和教师阅读、试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是课程目标的外在表现。地理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新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学理念要转变,选取对学生发展有益的教材,增添学生喜闻乐见的、反映实践生活的内容,并充分体现课程性质与价值,“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结合实际,灵活地演绎、有创造性地把“教材”处理加工成“学材”,实现有效教学。

当然教材并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来源,教师在依托和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应根据教学需要,选取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并为学生熟悉、能理解、可挖掘的学习材料,充实教学内容。对教材科学合理地进行整合、重组和再造,力求使加工后的教材紧扣目标,突出重点,突出难点,让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得以充分体现,从而使之服务于课程目标、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为此我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再创造做了以下探索。

一、用生活实际,深化个体感受——实现有效教学

地理有效教学的最好方法是将地理还源于生活,以生活的见闻、规律走进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情境”。

1.教材来源于生活。

地理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不仅可以给教学鲜活的材料,而且可以引入五彩缤纷的生活景观和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现象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他们对学习地理知识始终保持积极态度。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是奇妙无穷的,当把千变万化的地理现象与丰富的生活展示给学生时,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兴奋与激动。因此,在地理课堂中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地理与社会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这对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有非常大的帮助。如在教学《地球》一章时,虽然生活在地球上,但学生对学习地球,犹如身在庐山中,比较难理解。假如把一个西瓜作为原始模型,无限夸张到宇宙空间,以它的纹理假象为经线,以它的瓜蒂为极点,以横切面为赤道面……如果引申开来,学生的学习便不再枯燥。在教学中力求从学生身边的事例着眼讲授新知,从实际生活求得实感,易于接受,且让学生觉得地理能增长知识,亲切实用,从而引起兴趣。

3.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人类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各环境要素时刻作用人们的生活,许多地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典型例证,这些实际生活背景,与学生生活十分贴切,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也容易理解。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生活经验突破学习内容,把地理知识有机地移植到生活中。用身边的事例挖掘其中的地理规律,引导学生留心身边发生的各种现象,积极开动脑筋,加强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二、适宜重组地理教材内容——实现有效教学

1.新课改下灵活演绎教材成为必然——博取众家之长。

新课程实行“一纲多本”,出现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和鲁教版四种版本教材。在这种局面下,教材并不完全是按照课程标准的顺序和内容划分而编写的,不同版本的教材由于对课标理解的差异、把握角度的不同,都在课标基础上有所创造,各有特色。教师要注重对不同版本教材的研究,尤其要注意研究不同版本教材中表述相同的内容,可以将各版本中个性化的内容及相关表述作为取舍教材的重要参考和借鉴,以博取众家之长。

2.适宜的教材重组,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年来,国家推行素质教育,我省强力规范办学行为,对地理学科的周课时数做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在这个大的背景下,和以往相比较,地理学科的课时量每周比原来减少二分之一。课时减少了,还要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模块教学任务,很显然传统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新的形势。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改革原来的教学模式,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工夫,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合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大力构建地理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上课,就是向学生传授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种种知识和信息,并设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和信息。但是无论教材编制得如何好,要使之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还需要教师做一番加工、转化,把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构建,尽量充分地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并以通俗易懂的讲解、陈述、演示、论证等方式显现出来,进入学生的知识体系,实现新旧知识相互作用,融会贯通。

那么,教师如何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构建才最有效呢?布鲁纳曾提出:欲使教材内容被学生顺利掌握,教师应把包含在教材(课本)中的知识转变成适合学生心理结构或认知顺序的知识形式;所教材料必须与符合学生现有水平的形式提出和讲出。这说明教师向学生呈现教材内容,如同教材编制者编写教材一样,应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构建,使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尽可能做到“结构化”,即将教材内容转化成有意义成序列的整体,而不是分割开来的局部,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这两部分内容,组合起来讲述效果不错:通过列表比较自转和公转的绕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等,加深学生的印象,类似的还有冷锋和暖锋、气旋和反气旋等。

三、适度整合教学资源——实现有效教学

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在地理教学中可以非常明显感受这一基本特征。如高中地理必修二的区位(包括城市、农业生产活动、工业生产活动等)选择,就需要考虑各个影响因素:气候(光照、水分)、地形(场地)、水源等自然因素;市场、交通通达性、政府政策、技术、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乃至历史、个人偏好等社会经济因素。在不同的时空中,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不相同,而且每一个具体的因素又在发展和变化,它们的发展和变化对区位的选择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就是一个层次复杂多变、内部关系错综复杂的系统。而教材限于篇幅,它不可能将各区位因素的影响都进行详细的讲述,绝大部分是一带而过。因而在传统地理教学中,只能和学生详细的学习影响某个区位选择的某几个主要因素,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区位选择的片面认识和肤浅认识。因此在讲授地理事物的区位时,笔者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进行整合。对每一个影响地理事物的区位选择都选取典型的例子,运用文字、图片等呈现手法,并通过超级链接,将其他相关材料和网站收集起来,以供学生更广泛地浏览;使学生深刻而全面地理解影响区位的主导因素有哪些,其他要考虑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并辩证地认识各因素的动态变化对区位选择的影响。通过教师有效的组织、积极的引导,通过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高效理解和记忆这一内容,并逐渐养成自主学习和主动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纵观教学实践,我认为教材的处理是动态的、多变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活用教材,有效使用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赋予教材新的生命,让课堂凸显生命活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9:14:18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38:52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46:53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44:00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55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