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与幽门螺杆感染的关系

2015-09-10 07:22陈杜鹃王青
考试周刊 2015年33期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幽门螺杆菌治疗

陈杜鹃 王青

摘 要: 为了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及其亚型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本研究随机选取120例IBS患者为实验组,1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通过14C尿素呼气试验及快速尿素酶法,分析肠易激综合征及各亚型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并将HP阳性的IBS患者各亚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同时给予匹维溴铵、蒙脱石治疗4周,观察组加用HP药物治疗2周,观察其疗效。结果表明,实验组(IBS组)HP阳性率60.8%(73/120)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45%(54/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BS各亚型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便秘型47.3%(9/19)、腹泻型75%(12/16)、混合型75%(12/16)、未定型58%(4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阳性IBS各亚型患者:腹泻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50%),明显高于对照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定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0%),明显高于对照组(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HP感染与肠易激综合征之间有一定关系,根除HP可能在IBS治疗中起一定作用。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肠易激综合征 治疗

幽门螺杆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感染的病原菌,目前已被公认为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致病因素。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形状异常的功能性肠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它与肠道感染有关[1]。本研究旨在探讨HP感染与IBS的关系,为IBS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1月~2015年1月间来我院就诊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20例为实验组,其中男55例,女65例,年龄22~65岁。诊断标准参照IBS罗马III标准[2]。经过血、尿、便常规检查;血生化(血糖、肝、肾功能检查);电子胃肠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治疗前72小时停用其他对消化功能有影响的药物。健康检查组:选取同时期来我院就诊的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75例,女45例,年龄25~64岁,无任何消化系统症状、体征;经过血、尿、便常规检查;血生化(血糖、肝、肾功能检查);电子胃肠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两组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73例HP阳性的IBS患者按罗马III为标准区分IBS亚型,将各亚型IB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腹泻型IBS 6例,其中男2例,女4例;便秘型IBS 4例,其中男2例,女2例;混合型IBS 6例,其中男4例,女2例;未定型IBS 20例,男5例,女15例,年龄23~60岁。对照组:腹泻型IBS 6例,男3例,女3例;便秘型IBS 5例,男2例,女3例;混合型IBS 6例,其中男2例,女4例;未定型IBS 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25~64岁。两组其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HP感染检测

应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法及胃镜检查时取胃粘膜组织行快速尿素酶法检测,两者均为阳性确定HP感染。

1.2.2按罗马III标准

区分IBS亚型: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IBS—M)、未定型(IBS—U)。

1.2.3治疗

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50mg、3次/日,思密达3g、3次/日,疗程4周;观察组加用奥美拉唑20mg 2次/日、克拉霉素0.5g 2次/日、阿莫西林1.0g 2次/日,疗程2周。

1.2.4疗效判定

显效:腹痛、腹胀症状消失,大便1~2次/天,未成形便、无黏液;有效:腹痛、腹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大便次数减少为治疗前的一半或更少;无效:症状缓解未达到显效或有效;总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治疗总人数。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检验,采用X2检验求出P值。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H.pylori感染率比较

实验组120例IBS患者中73人感染HP,感染率为60.8%,对照组120例中有54人感染HP,感染率为45%,实验组感染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IBS各亚型间HP感染率比较

120例患者中,便秘型19例,HP感染率为47.3%(9/19);腹泻型16例,HP感染率为75%(12/16);混合型16例,HP感染率为75%(12/16);未分化型69例,HP感染率为58%(40/69),IBS各亚型之间H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

2.3 HP阳性IBS各亚型之间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3.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肠道功能障碍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欧美患病率约为7.1%~13.6%,我国部分省市患病率约为7.01%~22.1%,该病不仅患病率高、病程反复迁延、治疗困难、耗费大量有限的医疗资源,并且患者由于病情反复发作和不断就诊,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均遭受严重影响,以罗马III标准根据大便的形状将IBS分为便秘型IBS(IBS-C),腹泻型IBS(IBS-D),混合型IBS(IBS-M)和未定型IBS(IBS-U),以腹泻型和混合型最多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3],目前认为IBS的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通过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显示其可能与心理精神因素、饮食习惯、肠道动力异常、神经—内分泌、胃肠道感染、菌群失调、应急等多因素有关。胃肠道感染作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之一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并得到大家公认,且IBS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均属于功能性胃肠病,但国内外关于HP与IBS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报道较少,且一直存在争议[4]-[10]。

HP是一种定植于胃粘膜中的革兰阴性螺旋形细菌,主要通过其自身产生的细胞毒素(空泡毒素A、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等),毒素酶(磷脂酶A1、磷脂酶A2等)及代谢产物(尿素酶、过氧化氢酶、黏液酶、蛋白酶、脂多糖、生物胺等)的直接破坏作用和介导炎性反应,诱发宿主的局部和全身免疫反应,从而导致机体损伤。目前,HP已被确认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是胃癌的高危因素,与黏膜相关性淋巴瘤关系密切[11]-[12]。

研究发现,120例IBS患者中HP阳性者为73例,感染率为60.8%,120例健康者中HP阳性者为54例,感染率为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我们对HP阳性IBS各亚型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加用HP药物治疗,分别计算各亚型之间的总有效率。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未定型HP阳性IBS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3.3%、50%、83.3%、8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20%、33.3%、45%,各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BS(实验组)组HP感染率高于健康查体组(对照组),提示IBS与HP感染有关。经抗HP治疗,各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相应对照组,并以腹泻型和未定型治疗的总有效率最高,便秘型最低,可能由于腹泻表现的IBS患者患病前多有胃肠道感染史,因此HP感染率比其他没有腹泻症状的患者高,便秘型则相反。

由于该研究样本量较少,而HP能否成为IBS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仍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Rhodes DY’Wallace M.Post-infectiou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Curr Gastroenterol Rep,2006,8(4):327-332.

[2]Drossman DA.The functional gast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Ⅲ proces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5):1377-1390

[3]Niu TH’Zhang AG’Jiao J.Helicobacter pylori and funci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erders[J].Journal of Chinese Rural Physician,21(9):13-14.

[4]Reshetnikov OV’Kurilovich SA’Denisova DV’et 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the debelopment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adolescents a population study[J].Ter Arkh,2001,73(2)24-29).

[5]Corsetti M’Caenepeel P’Fischler B’et al.Impact of coexisting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on symptoms and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in functional dyspepsia[J].Am J Gastroenterol,2004,99(6):1152-1159.

[6]Kawamura A’Adschi K’Takashima T’et al Prevalence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d ots relationship with Helicobacter pylor infection in a Japanese population[J].Am J Gastroenterol,2001,96(6):1946.

[7]于大海,李奎栋,高乃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4):653-655.

[8]Andresen V’Camilleri M.Irritable bowel sndrome recent and novel therapeutic approaches[J].Drugs,2006,66(8:1073-1088).

[9]Locke GR III’Talley NJ’Nelson DK’et al.Helicobacterpylori and dyspepsia:A population- based surdy of the organism and host[J].Am J Gastroenterol,2000,95(8):1906-1913.

[10]He HM’Chen GY’Zhang MH’et al.The relationship l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d Helicobacter pylori[J].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2009,29(4):389-390.

[11]冯丽英.幽门螺杆菌研究现状的若干问题[J].中国综合临床,2005,21(6):570-572.

[12]张万岱,萧树东,胡伏莲,等.对幽门螺杆菌若干问题共识意见[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12(10):2457-2458.

通讯作者:王 青

猜你喜欢
肠易激综合征幽门螺杆菌治疗
舒肝健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8例疗效观察
“幽门螺杆菌”那些事儿
胆总管结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肠道菌群失衡与肠易激综合征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