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熙
摘 要: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很显然,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已经逐渐认识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培养方式
教师要注重情感体验,有比较丰富的知识积累,让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用心灵体验文本,从而发现美和欣赏美,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进而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
一、以“书”为本
训练学生阅读理解技能和语言文字基本功的依据和凭借是“书”,即课文,必须坚持以“书”(课文)为本,而不能以“题”(阅读思考题)为本。因此,无论采用什么阅读方法,都必须以课本为本,并将此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全面把握,综合理解。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必须深钻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训练,即对学生进行字、词、句、段、篇的训练。在语文阅读课中应注意“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我是这样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这些”等,注意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意图是否体现得很清楚?”等。例如在讲《桂林山水》时,讲到文中的排比句时,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桂林山水的美,另一方面训练学生仿照文中的排比句描写一般景物。学生在掌握排比句的同时,学会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这样会帮助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是依赖于教师的牵引,而是依靠自己的积极读、主动思和大胆问,以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成了教学的主体,有了阅读的主动权和自主性。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毫不吝啬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敢于留给学生充裕的自学时间。例如我让学生说说《醉翁亭记》“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我先引导学生结合两篇课文内容,体会欧阳修和范仲淹都是在写景中表达自己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联系当今社会只有以民为重才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接着比较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地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表述自己虽遭贬谪但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生自主阅读,教师注重学生自学过程中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的掌握及调控,让学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最理想的状态是学生带着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在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中,教师在最需要引导时加以引导,在最需要点拨处进行点拨,在最困惑的问题上解难答疑。学生在教师的提示和指点下,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感悟,在自我劳动实践中悟出结论、学到方法、掌握技能。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引领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
1.指导学生注重诵读,以读为主。
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一味地讲和问,而是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学生不应该一味地听和答,而是要多读勤思,熟读精思。教师要指导学生诵读优美词句章段,使学生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理解和运用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坚持以“读”为主。“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读”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多读能迅速有效地培养语感,能促进对课文内容的深透理解,有利于识记生字、释词析句,可以领悟遣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
2.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
如今的学生阅读现状依旧令人十分担忧,读书群体的单一、读书人数的锐减及读书层次的低浅,就连最起码的阅读需要无法保证。因此,教师应广泛开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总量在初中阶段(7—9年级)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可能地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同时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在阅读教学中,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加强祖国经典著作的推介和引用,让“四书五经”成为学生阅读内容,另外作为古典文化的四大名者,不要求学生有过多的研究,只要博览,为中学、大学的精读打下基础。
3.实实在在地赏识学生。
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会有安全感,才会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营造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学中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给予充分地肯定。尤其当学生的答案和教师的“标准答案”不一致时,教师应当热情地鼓励、耐心地引导、细心地呵护。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信任度越高,成就就越高。教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助都具备成功的潜能,都有成功的可能,都有成功的希望。教师最重要的作用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唤醒学生的自信。它可以让学生获得审美的体验,发展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之下,老师要一如既往地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阅读的习惯,这将使孩子们的成长更迅速。新课程的实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进行不懈探索和长期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应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