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学
摘 要: 初中作文训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仔细发现,才能为习作取得丰富的素材。因此,老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事物的习惯,必须从学生的日常习作习惯入手。
关键词: 初中作文 观察能力 培养方式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目标为:耐心、细致、持久、专注地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培养有目的、有计划、有纪录的观察习惯;培养由部分到整体、由现象到本质的观察思维能力。形成这种良好的观察能力,必须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重点训练学生的观察心理品质,即整体性、稳定性、选择性、理解性,提高观察能力。
一、观察事物的整体性
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时,要注意培养综合观察能力,全面、完整地反映事物。事物是由不同属性不同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人的认识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较全面的认识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品质,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开始训练时,安排学生观察熟悉的、直观性强的单一事物。其次注意整体轮廓、结构。即按一定顺序、全方位地观察事物,观察时要把握重点,但又不遗漏细节部分。譬如观察日出,引导学生观察日出前、日刚出、日全出这一完整过程,并且要注意日出的云光背景的变化。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则要进行特别点拨。再次全身心观察。观察的时候,要尽可能地调动各种器官边看、边听、边想,这样有利于全面、细致地把握所观察的对象。
二、观察心理的稳定性
1.初中学生的好奇心极强,他们有一定的求知欲,可是他们在认识上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并且持久性不强。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老师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观察对象上。具体操作:确定观察任务,观察目的要明确,有一定时间限制,按照一定系列进行定向观察的训练,结合语文教材、作文教学,有步骤地观察自然景物。2.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认识事物、研究事物、剖开各种事物内在因果联系的钥匙,这种力量能够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一种不可抗拒的探求新知的心理。因此,在初中作文训练中,老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自我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地探究事物,放手让学生“要想尝品犁子的味道,自己就得亲口尝一尝”。3.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感受大语文教育。可以组织参观农贸市场,举行游公园、野外采风活动,赏大自然景观,指导学生边观察边记录,成立音乐、绘画、数学、语文等各种兴趣小组,在实践中深入观察各种事物。
三、观察内容的理解性
1.观察前要有知识储备。必要的知识储备是观察的武器和力量。如教师组织学生到先烈墓地扫墓之前,先要让学生学会先查阅资料,调查访问了解政治情况、重大事件及英雄事迹和英雄人物,然后扫墓。这样,学生通过观察之后就会更深刻地洞察历史风云变化的规律,并在教师有目的的启发下悟出发展过程中历史所具有的重大意义。2.观察事物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以便于知识迁移。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常把阅读教学和作文素材积累结合起来,让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并从中摘抄一些名言警句,从而达到积累写作素材的目的。
四、观察对象的选择性
培养学生观察的选择性品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布置观察任务时,所观察对象要鲜明、突出。其次,在作文训练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克服观察的任意性,找准最佳观察角度。在作文训练中,教师要有意地把学生的观察选择指定为学校生活,因为学校对他们来说比较熟悉,又贴近生活,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观察热情。再次,满足学生观察认知的需要,养成锲而不舍的追踪观察的良好习惯。例如过去学生不太注意科学现象,这和如今科学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应穿插讲一些科学家、发明家因善于观察而萌发发明创造并有所成就的故事,如瓦特小时候观察水壶中的水开时,壶盖的运动令其产生浓厚的兴趣,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发明蒸汽机,为人类作出巨大的贡献;牛顿躺在苹果树下休息时,突然被掉下的苹果砸到,使他产生强烈的好奇心,通过仔细观察和反复实验,发明万有引力定律等。因此,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应要求学生阅读一些科普书籍,激发学生的灵感,有效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拓宽其创新思维,让其产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强烈愿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初中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语文教师要重视日常引导,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更多地获取生活中的写作素材,从而达到积累丰富的写作题材的目的。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更好地拓宽学生的思维。因有日常生活素材的积累,加上老师在作文训练课时的正确引导,相信学生观察事物范围定能得到扩展,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初中生写起作文来自然就能做到“心中有丘壑”,必能写出自己心中想要的理想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