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古典民歌的绘画美和情感美

2015-09-10 07:22施皓
考试周刊 2015年39期
关键词:情感美诗经

施皓

摘 要: 学生学习经典诗文的主要任务是沉浸于这些诗文,对诗文加以内化(了解和欣赏),而且注意记诵和积累,让经典成为自己文化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认识《诗经》,以及汉乐府民歌的思想价值、文学价值,是读懂古典民歌的前提,但是,要真正读懂,必须读懂古典民歌的绘画美和情感美。

关键词: 《诗经》 汉乐府民歌 绘画美 情感美

古典诗歌中的民歌语言质朴,往往带有情节、情景,是叙事性的,是古典诗歌的质朴美、绘画美和情感美感染了学生,是古典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在熏陶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学生学习经典诗文的主要任务是沉浸于这些诗文,对诗文加以内化(了解和欣赏),而且注意记诵和积累,让经典成为自己文化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

《诗经》最具价值的部分是“国风”民歌,如果要感性地认识《诗经》,就要真正读懂它的民歌。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作品,与《诗经》民歌的主要内容一脉相承,是我国古典民歌的主要内容。

认识《诗经》,汉乐府民歌的思想价值、文学价值,是读懂古典民歌的前提,但是,要真正读懂,还必须读懂古典民歌的绘画美和情感美。无论是课本上的诗篇选读,还是课文外的补充阅读,都应该如此。

一、古典民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略画面美,只重视内容、释义。

2.忽略人物,只重视语言、结构。

3.忽略理解记忆,只重视朗读。

二、为什么要讲绘画美和情感美

将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传达给广大学生,潜移默化地熏陶影响学生的思想,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教师的心愿和重要目标。因为现实太实际,学生受到太多不良影响。

1.审美趣味、审美品位的提升。

2.精神境界淳朴、高尚的养成教育。

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应该是境界、心态的提升。

课堂教育担负德育的任务,古典诗歌中的画面美和情感美彰显了古代劳动人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求,以及淳朴健康的心态。

3.人伦、情操、价值观,正能量的传播。

三、读懂绘画美和情感美

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和过程不一而足,笔者在此不过是抛砖引玉。但肯定的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有双边活动。知识目标不再是第一,而是能力第一,还有情感目标、德育目标,教课有四个目标。

读古典民歌的绘画美,不外乎两大类,一是浓墨重彩的美,如《孔雀东南飞》《采薇》《东山》;一是素淡雅致的美,如《蒹葭》《七月》《十五从军行》。

《诗经》中的《蒹葭》一诗的美,难以言表。那种空濛、迷离、淡雅、飘逸的美,无与伦比,这就是意境的绘画美。在美的画面上,有形态,有色彩,有声音,有意念,有静态,有动态。它是一幅中国画,水墨画,重在写意。在水一方的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那个伊人既可能是恋人,又可能是明君、贤臣,或者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桃之夭夭》《静女》《氓》,哪一首诗歌没有画面的美?艳美若桃花的新嫁女,娴静年轻的等待情郎的窈窕女子,就连悔恨自责的已婚女子,她们哪一个不是身处一张画中。《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哪一首诗歌不是一幅幅画面中的情景与人物呢?读《陌上桑》,人们仿佛看到日出时,阳光洒照在一片片翠绿的桑树林中,在纯美的自然环境中,有一个美人,衣装质地色彩明丽,连手中的小篮子都是香木的。《陌上桑》是轻喜剧,《孔雀东南飞》是凄婉的悲剧,画面非常鲜明,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画面,是生活的画面。

情感美是亲情、友情、爱情,是爱国情,爱自然、爱生活、爱人生。美好的情感,体现的是美好的家庭观念、人生观、价值观。

《君子于役》反映了徭役、兵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本诗明白如话,语言极其朴素,抒写的是农家平民之妻挂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夕阳西挂,农家的鸡儿进窝了,牛羊缓缓从放牧地归来,牛儿甩甩尾巴,羊儿哞哞叫,农妇女站在院门外苦苦远眺。这样一幅浓墨重彩的画面中,那个妇人的剪影在夕阳、牛羊的背景中强烈地震撼了读者柔软的内心。她的情是亲情,纯真而纯正。我的丈夫在外服役,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家,不知道他会不会饥渴,没日没月,怎不叫人思念。

这个人物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她是劳动者,她心里爱家、爱丈夫,可是她不会说“爱”,不会用言语表达“爱”这个字。勤劳持家,翘首以盼的妇人内心苦,可她的农家生活场景纯净、恬静,她思念牵挂丈夫的情感美。

2014年4月14日,一瓶三千澳元的红酒造成澳大利亚最大一个州的州长辞职。教师跟学生们分享两个真实的故事,解释东西方价值观、家庭观念的差异。在悉尼工作,一个堂堂公司高管宁愿放着上亿元的生意不谈而去小学校接儿子。Colin解释说公司工作上的事情除了他还可以有别的合伙人来负责,但对于孩子和妻子,他是唯一的不可替代也不能缺席的父亲和丈夫,不能对年幼的孩子作出的承诺食言。

读古诗,可以联系当今现实,由古诗歌中的人物分析,拓展到对现实中的人和事的思考,使课堂不脱离现实,不脱离生活。

课堂讨论《上邪》,你认为这个抒情女子的爱情观是怎样的,联系古今现实,你有什么联想?你怎样认识“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不远坐在自行车后面笑”?这首诗的情感、观点和当代爱情诗《致橡树》有何不同?

四、对语文教学研究的理性认识

语文教学目标呈现为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读古诗,不可以不讨论分析人物形象,不可以不理解性记忆,不可以忽略画面美。

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课程目标中确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而不是一种外在的附加任务。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应符合语文教育的特点,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解读课文应该抓住三个主要环节:感知性认读、理解性阅读和鉴赏性评析。

猜你喜欢
情感美诗经
El oficio del lector
品读诗经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声乐演唱中对歌词情感美的发掘
浅析敦煌飞天艺术形象的情感美
自然视域下的情感美
小学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初探
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