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与公共服务体系

2015-09-10 07:22郑庆华
中国远程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体系远程教育慕课

【摘 要】

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过程中开创的第三方运营服务模式。本文通过对我国网络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以及慕课(MOOC)的服务模式与运营模式的对比,辨析了教育互联网和互联网教育的内涵。本文提出公共服务体系应具备的三个核心价值,分析了其当前及未来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和面临的挑战,提出公共服务体系要定位互联网教育服务并坚持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MOOC;慕课;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5)04—0032—04

人类文明已有五千多年历史,教育是这一历史长河中的永恒话题。教育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推动文明进步和社会变革的人才,没有教育就没有文明,没有教育也不可能创造历史。但是,改变最快的是最近50年,历史上从来没有一项技术像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那样,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社会的一切!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等多方面都有了长足进展,加之教育引入市场机制的政策信息日趋明显,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发展潜力巨大。

本文结合我国网络教育发展现状,辨析了教育互联网和互联网教育的内涵,分析了公共服务体系在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大势下存在的制约因素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公共服务体系应具备的三个核心价值,对公共服务体系在我国慕课(MOOC)发展中可能承担的作用以及需要突破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公共服务体系应定位于互联网教育服务,应坚持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建议。

一、教育互联网和互联网教育

所谓教育互联网,就是把传统的校园教育、课堂教学、大学教学搬到了互联网上,强调将现有的教育模式、内容、工具、方法、体系等用互联网的手段复制一遍,即简单地“把线下搬到线上”。在一定程度上,很多大学的在线教育仍属于教育互联网,仅仅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时空延伸。而互联网教育强调在认识教育本质的基础上,用互联网的思维重塑教育模式、内容、工具、方法和体系,改变了几千年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是对传统教育教学过程的重构,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总体来看,我国目前依托互联网开展的教育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网络教育学院模式。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1999年开始试点,从最早的4个发展到15个,再发展到现在的68家试点。教育部赋予试点高校自主招生、自主考试、自主录取、自主培养、自主发证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办学自主权。网络学院采取“学历教育为主 + 非学历教育 + 公众开放式教育”的办学模式。其主要盈利模式是收取学费与合作共赢,由网络教育主办高校和校外学习中心双方分成。

第二种模式是网络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也即以奥鹏为代表的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这是我国开创的第三方运营服务模式,经教育部批准,为开展网络教育的学院提供统一、规范的校外教学支持服务,包括咨询、招生、助学、考务、统考等。奥鹏已形成与52所高校合作、年均招生20万、在籍学生70多万的庞大规模,其学历教育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其与主办高校、学习中心之间的学费收入的三方分成。

第三种模式是近年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兴起的互联网教育慕课模式。无论网络教育学院还是公共服务体系,仍然是教育互联网形态,不是互联网教育。慕课可说是互联网教育的雏形。慕课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快速发展,是因为其解决了我国网络教育学院和公共服务体系所未解决的问题,实现了一种新的机制,把世界上一流大学的课程资源、名师资源和企业的运作机制,以及风险投资的强大实力和政府资源统筹起来。慕课也呈现出我国过去的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程所没有的新特点,它有一流的大学品牌、一流的教师团队、一流的课程内容、简洁精致的教学设计,特别是一流的技术基础架构和完整的各个教学环节的支撑体系,每一门课程背后都有强大的教学支撑团队。慕课之所以在短时间内给我们带来巨大冲击,还因为它标榜了一个崇高理念——“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播到地球最偏远的角落,使全球各地的人可以获得顶尖高校明星教师的课程,甚至取得学位。”

客观地看,慕课的确提供了让学习者足不出户分享世界一流高校优质资源的机会和平台,为促进教育公平提供可能。但是,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世界一流大学之所以如此热衷于推出各自的慕课,不仅仅是为了扩大高校自身的品牌和全球影响力,引领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事实上,高校通过向全世界输出课程,其背后更重要的是文化的输出、价值观念的输出,甚至有意识形态的输出。因而,中国作为一个13亿人口、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应该有自己的慕课,而不能一味地依赖国外优质资源的输入。

以慕课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正在引发第三次教育革命。在农业社会,以私塾教育为主,一个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几乎全部来自同一位老师,整个的教育过程也是在一个课堂内完成。在工业社会,以剑桥、牛津为代表,创立了现代大学制度和现代大学管理体系,采取院、系、班级的模式,所有受教育的要素来自同一所学校,教育过程在一所学校内完成。而在信息社会,这种模式被彻底改变了,学生可以选择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学校的课程,受教育的过程和受教育的要素也是多元化、跨国界、跨地域的。

二、公共服务体系面临的挑战

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如何在全球经济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迎接挑战,实现新的跨越?从国际角度看,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市场进一步开放,需要在有限的保护期内,建立一个国家级的、统一的、高质量的远程教育服务品牌,以抗衡国际远程教育,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从国内需求看,需要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减少学校各自为政的重复建设与投入,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技术平台,打造中国自主创新的品牌。具体而言,需要建立面向全国、统一规范和质量标准的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68家试点提供社会化的支持服务;要加强招生、教学过程和考试等的管理、监控和服务,提高学习支持服务的水平;要建立网络教育全国统考的技术平台和监管服务体系,保障考试安全;还要促进各高校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共享和综合利用,促进课程互选、学分互认,为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创造一个好的机制和平台。

可见,公共服务体系应体现三大独特的核心价值:其一,做政府想做的事情;其二,做高校想做但很难做的事情;其三,做学生非常愿意做的事情。这三点是公共服务体系的核心价值和赖以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其特色是为“教育”服务。

其一,做政府想做的事情。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良好的现代远程教育生态环境和规范化的管理服务体系,形成国家自主品牌的网络教育特色和体系,建立质量评估体系;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体系的技术支撑平台,形成遍布城乡、社区的开放式学习网络;要整合、集成各类优质教学资源,构建“资源超市、学习超市、学分银行”,为社会公平地提供多层次的学历和非学历的教育服务;与此同时,促进教育服务产业的发展。

其二,做高校一家难以做到的事情。世界上没有一所高校可以创建所有学科,即使是最优秀的综合性大学,也难以保证每一个学科都是最优秀的。而公共服务体系能够弥补高校学科的局限性及优质资源不足的问题,解决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体制、机制问题;还能扩展高校的市场意识和能力,顶层设计网络教育市场规划,着力解决多家网络教育学院的秩序混乱问题,例如招生乱象、学费价格竞争、市场无序竞争、入学考试、课程考试、毕业论文等环节管理混乱的问题。这些问题,一家高校难以掌控,因而政府寄希望于公共服务体系去解决。因此,公共服务体系不能一味地被动执行主办高校的意见,要替政府承担规范和监管各家网络教育学院办学行为的职能,要搭建起高校之间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立交桥。

其三,做学生想做的事情。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可学的、合适的优秀资源,学习资源不分出处,供学生自主选择;Q&A方面,不仅仅局限于本校内、本课程内的师生互动,对于学生的提问,任何老师或任何有能力的学生都能回答;建立学生的学习社交网络,支持互通式、主题化学习交流,打通各个高校之间师资、资源的壁垒;实现个性化、智能化知识获取与推荐;搭建学分银行,实现学校之间、校企之间的学分转换与互认。

要实现这三个核心价值,现有的公共服务体系还面临不少新的挑战。首先,受政策变动影响大,现有的公共服务体系主要依托高校或开放大学体系,独立性不强;第二,尚未被所有的试点高校认可,核心的合作高校数量有限;第三,网络教育中学历教育占绝对主导,公共服务体系对高校网络学院依赖大,但由于网络学院的学术地位和创新潜力在学校中的影响不够,很多学校校长对公共服务体系的了解不多;第四,技术平台缺乏统一规范,学校间的壁垒仍然存在,校际资源难以共享;第五,服务意识和能力有待提升,目前的服务还限于事务性问题的咨询与解答,尚不能回答教学性、知识性问题;第六,资源超市、学习超市、学分银行等概念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真正行之有效的示范和案例。

三、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是必由之路

面对这样的新的挑战,本文认为,公共服务体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解决之道唯有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之路。

互联网作为一个人造系统,在短短20多年里改变了我们的世界,使世界由圆变平,创造了很多奇迹。其中,模式创新是灵魂,是推动社会和经济变革的核心力量。全球知名的世界级互联网公司,如谷歌、百度、阿里巴巴、Facebook、MySpace、新浪、360、小米等等,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和独特的经营模式。在整个互联网领域,可以说没有迟到者,只有失败者。互联网领域奉行的成功的关键要素,就是“用户为王”。

没有平台就会“缺钙”。IT公司中的百年老店IBM公司从硬件起家,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从事软件研究,成为世界上资历最深、长盛不衰的一家百年老店,奉行独立自主的硬件、软件开发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发展。微软公司从只做软件起步,全球推广Windows软件体系,近来收购了Nokia,也开展了硬件研究和产品开发。Google虽然只有15年的历史,但是它从一开始就致力于摆脱固有的基础软硬件的束缚。在我们国家,客观地讲,我们的IT产业就得了“缺钙”的病,迄今为止还没有自己核心的东西,包括操作系统、CPU以及服务器等核心技术。如果我们真正想把“慕课”这件事情做好,没有自己的平台是绝对不行的。公共服务体系有责任打造自己的慕课平台,唯有这样才能不受制于人,实现可持续发展。

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成功的核心要素有三点,即定位、内容和活力。首先,定位要清晰,一定要坚定地走互联网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之路,形成可复制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带有思想性、平台性、普适性,最重要的是可实现创新驱动。比如,建立可租赁的企业培训服务、政府培训服务、大学培训服务平台,就如同视频会议系统一样,可以为不同的单位提供有偿租赁服务。在培训服务平台上可以为各类企业提供招生、组织与管理、课程定制、课程学习、评价考核等个性化服务。其次,要坚持内涵发展。内容比形式更重要,服务比内容更重要。如果服务做不到位,用户的需求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那服务价值就会逐渐降低。此外,公共服务平台应始终充满活力,能让学生有兴趣每天在平台上“刷”一遍,能“粘住”用户,唯有这样,公共服务的平台才会有生存价值。

慕课的出现提供了一种很好的互联网教育的创新模式,因为它为学习者提供了足不出户享受世界一流高校优秀课程的可能,它使得原来一所学校的名师可以成为全世界的、互联网上的明星,可以拥有十几万甚至数十万的粉丝。而且对课程本身来说,接受了全世界各方面用户的检验和质询,经过反复迭代,在课程设计方面可以做到近乎完美,特别是建立起了一支强大的教学支持服务的团队。同时,对开设慕课的高校来说,为其提供了影响世界的杠杆,引领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潮流。

慕课的精髓就在于名校合作、开放共享、全新设计、过程跟踪、专业服务。在短短三年时间内,美国三大慕课公司在全世界的用户已经超过千万,当然,这并不代表慕课这种模式已经成功,但它确实已经跨出了令人振奋的第一步。慕课能否真正成功的关键在于其课程学习的成效能否得到大学和社会的认可,包括成绩、学分乃至最后的学位。毕竟,慕课的用户中只有不到5%的学习者能真正拿到最后的成绩乃至学分,慕课的盈利模式能否支撑其持续发展依然有待观望和进一步验证。

与国外慕课机构相比,公共服务体系有相似之处,比如,都是属于第三方社会化服务机构,其功能和职责等都是通过第三方服务平台,整合高校资源,采用公司化运作。可见,公共服务体系在促进各级各类教育优质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等方面有天然优势。公共服务体系要借鉴慕课的思想,但是不能简单地模仿。我们认为,公共服务体系要承担推动中国慕课发展的独特作用,最关键的是要有三大突破:一是要始终面向国家需求,立足“服务教育”定位,实现从“教育互联网”向“互联网教育”的转变,真正实现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与功能;二是技术创新,要引领潮流,互联网教育最大的特点是集成各方面技术,通过深度整合,改变现有教学内容与资源服务的模式;三是要注重业务拓展,面向企业与行业,创新商业与运行机制,形成可复制的模式。

公共服务体系要在运营和服务模式上有所创新。在理念方面,要注重开放教育、多元发展、行业规范、特色品牌。在服务方面,要以优质服务吸引生源,提高质量,建立面向“学籍管理 + 过程管理”的质量保障体系;要打破校际隔阂,真正实现校际资源共享,让资源超市、课程互选、学分银行、学分互认、学习超市等概念走向实际,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在模式方面,要建立第四方知识服务体系,将单一的“学分收费”模式发展为“知识交易”服务收费。在技术方面,应积极推进技术创新,研究基于知识地图的个性化、智能化导航学习,突破碎片化知识整合与社会化群智学习等挑战性的技术难题。

当前,我国网络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国家强调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的任务更加明确,国家层面的政策为远程教育提供了战略机遇。技术方面,由于信息资源的“爆炸性”增长,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人类自身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认知过载”和“学习迷航”的新挑战,知识获取的智能化、服务的个性化需求日趋强烈,企业员工需要不断接受业务培训,因此网络教育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社会大环境与政策方面,也面临着三个挑战:一是生源总体萎缩,竞争更加激烈,继续教育的政策变数加大;二是开放大学的建立与电大系统转型改革显示了国家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重视地方统筹作用和发挥地方积极性的政策取向,同时也会引发同质竞争及地方保护等问题;三是教育部已全面放开网络教育试点,毫无疑问,网络学历教育生源的“红利期”已经结束。在这样的形势下,公共服务体系应当审时度势,转型升级,把握机遇,有所作为,形成新合作和运营模式,将业务辐射到更大范围。

总之,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经验源于探索,成功来自挑战。置身于一个社会快速变化的时代,人人需要学习,网络无处不在,内容随时更新。互联网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值得所有人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 严冰. 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支持服务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 袁莉等. 后MOOC时代:高校在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 开放教育研究,2014,(3).

[4] 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EB/OL].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64/201502/183971.html.

收稿日期:2015-03-15

作者简介:郑庆华,博士,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710049)。

责任编辑 池 塘

责任校对 池 塘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体系远程教育慕课
简政放权与还权赋能:经济发达镇创新公共服务供给体系问题探讨
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还需迈过几道坎
教育信息处理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从《远程教育》35年载文看远程教育研究趋势
网络远程教育学习行为及效果的分析研究
基于IPoverDVB—S单向传输模式的远程终端系统与数据维护技术
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