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双全
摘 要: 在高中生的学习生涯中,英语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而英语书面表达是英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高中生在进行英语书面表达写作时,语法、语句等方面很容易受到母语的影响,这就是母语负迁移现象。本文介绍了母语负迁移对英语书面表达的影响,提出了提高书面表达写作能力、实现母语正迁移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母语迁移 高中英语 书面表达 影响
一、引言
当今,国际交往过程中广泛使用的语言为英语,由此可见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性。英语书面表达的存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利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教师十分重视书面表达教学。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书面表达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比较弱。此外,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使得高中生的书面表达存在一些问题。
二、母语负迁移对高中生英语书面表达的影响
(一)对英语形态的影响
英语的形态有多种,而汉语中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由于形态上的差异,导致母语负迁移的现象出现。形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名词误用。在英语中,名词具有数、格的区分,数包括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两种,而且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比较多,这就导致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可数、不可数出现混淆,可数名词的单复数也存在混淆的情况。第二,词性误用。英语的词汇种类很多,形容词、动词、介词等都属于词性,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弄不清词性的情况,比如将动词误用为名词。第三,冠词、非谓语动词误用。第四,比较级的误用。形容词和副词具有比较级,比较级的表现形式比较多,这就导致学生容易出现混用的状况,比如fast的比较级为faster,但是有的学生在写作中会写成more fast。第五,时态的误用。英语中包含的时态比较多,学生经常会分不清时态。
(二)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在书面表达中,词汇即最基本的组成单元,只有对词汇的词义、词序运用正确,才能保证书面表达的正确性。学生在进行书面表达写作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误用词义,比如body一词意为“身体”,并不能代表“健康”,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很多学生会将body一词译为“健康”。
(三)对英语语法的影响
在高中生的书面表达中,语法错误是一项比较严重的问题,语法错误的类型主要有主谓不一致、缺失主语、语序错误等。以语序为例,英语句子中的倒装句比较多,但是学生在进行倒装句写作时经常会出现误用的情况。
三、通过母语正迁移提高高中生英语书面表达的对策
(一)正确对待母语负迁移
学生在学习英语之前就已经掌握比较熟练的汉语,因此,在学习英语书面表达时很容易受到汉语汉法、语序的影响,用说汉语的思维进行英语写作,这说明母语负迁移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正确对待。对于学生在书面表达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应该对其进行充分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优化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最终促进母语正迁移的实现,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二)引导学生科学的认识英语及汉语的差别
从语言体系看,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因此具有很大的差别,受到汉语习惯的影响,英语的学习变得更困难。为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差别,避免在写作中出现误用或错误的现象。
(三)增加学生的泛读量
当前,在我国大部分的高中学校,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学习英语,实际用英语交流的机会比较少,这对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十分不利。针对此种问题,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学生的英语阅读量,并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积累典型词句。另外,还可根据阅读的材料撰写读书笔记或者日记等,这样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可以有效增加,同时增强语感,对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加强写作实践
在进行英语书面表达教学时,写作实践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相应的题目,让学生当堂写作,写作完成之后进行及时修改与反馈,发现写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选择写作内容时,要以提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主,针对存在的不足之处,可以展开专项训练,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及写作能力。另外,对于学生容易误用的词汇,可在情景中进行教学,比如ruin,damage,destory这三个词的词义比较接近,学生容易弄混,在教学中,可以将其放置在适当的情景中,让学生直观地学习单词。
四、结语
高中生在英语书面表达写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使得书面表达存在各种错误。学生从牙牙学语开始,就接受汉语的熏陶,随后也会进行系统的学习,这使得其英语的学习受到汉语习惯的影响比较严重,教师在进行书面表达教学时,要正确对待母语迁移现象,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钭继慧.高中生英语书面表达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2010(06):70-73.
[2]王玉榕.母语负迁移对大学生英语书面表达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2):126-127.
[3]林雯.高中生英语书面表达的中式英语现象及思考[J].英语教师,2013(08):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