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瑶池
摘 要: 新课改之后,我校科学教师对学校三到六年级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依然存在以下问题:学生不愿提问,也不会提问。针对不愿提问和不会提问的现象,我们分别做了现状分析和改革尝试,以期让学生在愿问和会问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 愿问 会问 现状分析 改革尝试
新课程实施以来,一线教师都明白,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也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断努力,然而现实情况又怎样呢?在新课改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以后,科学教研组对我校三到六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不愿提问。学生虽然有好奇心,心里也会有一些问题,但害怕所提问题不符合老师的期望,怕被老师和同学笑话,因此不愿提问。二是不会提问。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做了如下分析和改革尝试。
一、不愿提问
(一)现状分析
学生之所以不愿意提问,是因为内心没有安全感,而安全感来自老师的肯定和伙伴的认同。
(二)改革尝试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以问问题为荣,让学生敢问。
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我们要在课堂上确立这样的舆论导向:问比不问强。“不耻下问”,提问题并不丢人,说明我们对知识的渴求;不問问题、不懂装懂才是可耻、可悲的。明白了这一点,学生就会勇敢地问、积极地问。
2.教师要改进课堂评价方式,尊重学生的问题,让学生愿问。
在学生提问时,我们不仅要给予学生更多言语表扬,而且要用微笑、注视、点头、肯定手势及关怀性接触等方式进行鼓励。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用赞许的目光注视并伴之以恳切的语言——“真棒”、“真聪明”、“你真会提问题”、“提得好极了”等口头表扬;当学生问出了高质量的问题,教师一时回答有困难时,不应责怪学生故意难为老师。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意义或非常浅显时,教师应该予以理解,给予鼓励,而不应加以呵斥,甚至讽刺、挖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使学生愿意提问。
二、不会提问
(一)现状分析
学生之所以不会提问,是因为不会思考,不会抓住重点难点提问,因此提的问题价值不大,与教师引导有关。
(二)改革尝试
我们做了很多努力,学生愿意提问了,课堂基本被学生的问题充斥。如果学生所提的问题没有多大价值,那么课堂效益还是不能提高。学生积极提了一堆稀奇古怪的问题,然后发现,接下来的课堂并没有研究他们的问题,那么他们对提问的热情,又能保持多久呢?所以,要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以不断加强,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引导学生会问,问得有价值。我们决定按不同课型,采用不同做法,训练学生多提有价值的问题。
1.实验型科学课: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冲突提问。
思维的诱发总是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斯托利亚尔认为:“知识只有当它靠自己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因此,针对一些实验型科学课,需要教师展现智慧,创设情境,启发学生产生问题,通过设疑问、作猜想、揭矛盾,引发认知冲突,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和操作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学习《拧螺丝钉的学问》时,上课伊始,教师从班上选出一名强壮的男生和一名瘦弱的女生,并拿出一个饮料瓶,让女生握住瓶子较粗的一端,让男生握住细的一端,一个按顺时针拧,一个按逆时针拧。然后让学生猜测比赛结果,学生会毫不犹豫地认为男生赢,但结果相反。这时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与实验结果发生了矛盾冲突,产生了“为什么”的问题,学生主动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比教师给他们一个现成的问题让他们研究,更能激发他们探究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发展。
2.解暗箱型科学课:课题入手,启发学生抓重点提问。
并不是每一节科学课都可以通过创设矛盾冲突的情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更多课堂往往通过一些活动习得知识和技能,这时候怎么把课堂教学转化为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呢?我们可以从课题入手,启发学生抓住重点提问。
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骨骼》、《关节》、《肌肉》这些课,在新课开始,就可以出示课题,让学生针对课题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基本抓住了重点。如“什么叫骨骼”,“关节有什么作用”,“怎样让肌肉更强壮”等一系列问题,都围绕本单元本课的重点。只要启发得当,学生是能够抓住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的,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比教师主观设计大大小小的问题,更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围绕学生问题展开,学生不仅有成就感,而且研究自己提出的问题特别主动积极,完全成了一个主动探索者。
3.观察型科学课:实物展示,诱导学生抓特征提问。
科学教材有相当一部分是观察型科学课。我们进行科学观察活动,目的是获取被观察对象的一些信息。那么从哪个角度观察被观察对象,观察被观察对象的哪些特征,需要教师根据学习目标给出一定界定。同样,我们可以把界定的权利交给学生。要观察什么事物,就给学生表现什么事物,然后诱导学生抓住被观察事物的特征,提出本课要观察的问题,并以此组织教学活动。
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观察水》,新课伊始,出示一杯水。抛出话题:“今天科学课上我们要来观察这杯水,你觉得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观察?”各小组立即就讨论开了。一会儿,一只只手举起来了。“我们要尝一尝这杯水有没有味道?”“我们要闻一闻这杯水有没有气味?”“我们要观察这杯水可以溶解物体吗”……激动的学生不仅解决了本课要观察的问题,连本单元相关问题已经想到了。然后我肯定了他们的想法,当堂课就观察水是怎样的物体,学生异常兴奋,老师都跟他们一起研究他们提出的问题。整堂课气氛和谐,思维活跃。学生再次尝到提问带来的成就感。
科学课有很多课型,我们正在不断摸索、不断学习,尝试通过各种方法,争取让学生多提有价值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究、吸引学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并调动他们所有知识贮备和潜能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导向深入。
当然整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要有价值导向,让学生明确怎样的问题更有价值。同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通过择需、择要、择优,把握问题本质,使问题具有指向性,使自己的探究活动更有价值。这样学生才会因为“会问”而“愿问”,也会因为“愿问”而“会问”,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