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卓玛
《雷雨(节选)》是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传统篇目,历来都把作品主人公周朴园定位于冷酷、虚伪、残忍与奸诈。我们仅仅历数课文节选部分的有关信息,也果然能读出周朴园的这些性格特征:1.三十多年前对侍萍始乱终弃;2.丧心病狂地压迫剥削工人;3.命令警察开枪打死三十多个工人;4.开除工人代表鲁大海;5.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周朴园真的“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地步了吗?
以下就从节选部分的几个片段入手来品语言细节,悟人性亮点。
片段一 三十多年前 好地方
我们来看下面这段对话:
周朴园 (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侍萍: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周朴园: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侍萍: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对于周朴园的问题,答案很明确,按理说鲁侍萍只需回答“是的”这两个字就清楚了,可她为什么还要加上后面那些显得啰嗦的话呢?
钱谷融先生在《令人憧憬和痴迷的艺术境界——关于〈雷雨〉欣赏答问录》中说:“我确实太喜欢曹禺剧本中的语言了,每次读曹禺先生的剧本,总有一种既亲切又新鲜的感觉,他那色彩明丽而又精练生动的语言,常常很巧妙地把我带进一个奇妙的艺术世界,给予我无限的喜悦。”按照钱先生的评价,曹禺的语言是“色彩明丽而又精练生动”的,此处会不会是曹禺的失误呢?应如何理解?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把握:1.有意识。鲁侍萍想以此勾起周朴园的回忆,引发新的话题。2.无意识。鲁侍萍的思绪情不自禁地回到三十年前的生活当中。
鲁侍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不自禁?那自然是因为三十年前有她值得留恋、珍惜的东西。此时此刻的周朴园在“沉思”在“沉吟”,说明他也思绪万千,于是他也情不自禁地说出了无锡是个“好地方”。好在哪里呢?自然不仅仅是给他带来了财富。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他们当时的生活情景:静谧的夜晚,一盏油灯,红色的火焰在跳动着,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子正在灯下专心致志地在一件绸缎衬衣上绣花。在她的身边,一位父亲怀里抱着婴儿,嘴里哼着眠歌,温柔地看着她……这幅画面让人产生一种温馨、甜美、幸福的感觉,这就是周朴园的初恋,一个温柔善良的人才能有如此亲切的生命体验。
片段二 你们 你
然而,这样的美好生活并没有维持多久。周朴园与鲁侍萍两年的同居生活中,他们的爱情一开始就潜伏着危机,客观因素是封建等级观念不允许周家少爷娶侍女为妻,主观因素是周朴园的爱不是建立在真正的人格平等的基础上,而是以自我为核心,以不损失自己的利益为前提的。在这种主客观因素的作用下,周朴园娶了“有钱人家的小姐”,侍萍被迫在大年三十晚上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冒雪跳了河。这段经历留给他们的又是怎样的记忆呢?
鲁侍萍: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这是侍萍悔恨、怨愤的心声倾吐,她只是在声泪俱下地痛斥周朴园这个卑鄙小人吗?注意她的人称的变化,由“你”到“你们”,是有特定含义的。“你们”是谁呢?是虚伪的封建伦理道德笼罩着的周氏大家庭,是“你们的老太太”!鲁侍萍说:“……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从这近似拗口的台词里,我们找到类似的意思。当年侍萍被赶出家门,周朴园有极大的苦衷,有相当大的被迫成份,对周朴园的绝情,侍萍怨恨,但也原谅、宽恕。关于这一点,可从《雷雨》的其他语言片段中感悟到。
鲁侍萍:(落眼泪)凤儿,可怜的孩子,不是我不相信你,我太爱你,我生怕外人欺负了你,(沉痛地)我太不敢相信世界上的人了。你妈就是在年青的时候没有人来提醒,——可怜,妈就是一步走错,就步步走错了。人的心都靠不住,我并不是说人坏,我就是恨人性太软弱,太容易变。
侍萍的“人性易变”说,既是一种伤感,同时也可窥视出周朴园的无奈。
片段三 苦痛 汗涔涔
对周朴园的宽恕,会不会是侍萍看花了眼?我们来看看周朴园本人的反应。当侍萍假装以一个不知情的局外人身份向周朴园讲述当年故事的时候,周朴园的表情是“苦痛”、“汗涔涔”、“喘出一口气,沉思地”。
此时,周朴园并没有认出鲁侍萍,站在他眼前的,只不过是一个下人的母亲。可是,即便是一个“局外人”的客观讲述,也会让周朴园产生如此强烈的情绪反应,感受到如此强烈的苦痛,可以想见,他内心的愧疚与痛苦有多深。如果周朴园只是一个随意玩弄女性的封建纨绔子弟,是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心态和情绪反应的。
“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多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曹禺谈《雷雨》)
(作者单位:天祝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