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宝贵
摘 要: 在VB教学中,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是摆在每一位从业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VB程序设计 案例教学 职业技术
一、引言
Visual Basic 6.0以其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的优越性,被广泛用作编程学习的基础课程。如何强化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并探索出一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是摆在每一位从业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在VB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使用特定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探究,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引入新知识―解决问题―总结提高”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每一个典型的、有针对性的、贴近现实的案例,把相关基本概念、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形成深刻、形象、牢固的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提高学习效率。
VB课程的特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简单易学,入门比较容易,而且功能强大,可以开发出各种有实际功能的Windows应用程序。(2)VB面向对象的图形化界面技术,使得这门课程生动直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案例,使得VB教学更加具体,学生可以快速入门,学习起来更容易。
目前,许多VB程序设计的教材编排都是只考虑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课程从一开始就介绍属性、对象、事件和方法等一系列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如果我们按照课程的逻辑体系开展教学,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特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很难理解这些抽象难懂的知识概念,容易使学生对VB学习失去信心。因而教师要善于通过案例,给学生的课堂带去更多乐趣,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教师在给学生上第一节VB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可以先演示制作一个VB小程序的过程。如通过计时器和图片框控件,设计一个每隔两秒钟可以自动切换图像的小程序,一下勾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然后展示一个VB设计的“考试评分系统”,让学生亲自体验,让他们感受到VB的实用性。这样通过具体的案例演示,学生自然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程序设计课程大都枯燥无味,难以入门,再加上算法分析的复杂性,以及学生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局限性,都给VB课程的教学带来不少困难。算法是程序设计的关键之一,是解题的方法与步骤,是学习程序设计的重点,而众多经典算法更是与数学相关,例如“水仙花数”、“猴子吃桃”、“百钱百鸡”、“素数”、“最大公约数”等。为了让学生掌握编程的方法步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模式。首先提出问题,然后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与学生讨论、分析问题,得到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的方案,再根据思路写出最终的程序代码,这样就把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了。通过积累这些典型的编程案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程序开发能力等。
案例教学模式重视双向交流,着眼于教师和学生、特别是学生和学生之间彼此互动的“学”上。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听懂多少,要到最后考试才知道,而且学生学到的都是死知识,不能学以致用。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例如通过讨论式、协作式、探索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案例,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思维状态,使其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学习模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案例,提出案例要求、案例目的及重点,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独立思考,然后小组成员对案例分析研究,对讨论结果整理,最后根据解决方案写出程序代码。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修改调试程序直到运行成功。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学效果,正所谓教学相长。这样,最终学生不仅了解了这个实例,掌握相关知识点,而且建构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对教师而言,不但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而且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VB的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反思,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有些设计的案例,部分学生反映难度偏高,实现起来有困难;案例的选择要进一步切合学生的兴奋点,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以后的努力方向。
三、结语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地、创造性地掌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才是成功的教学。
参考文献:
[1]王红梅.算法设计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VB语言程序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杨俊宇.浅谈VB程序教学方法[J].科技资讯,2006(16):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