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红
摘 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方法成为学校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点。对于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中职学校来说,基础科目的教学显得格外重要。然而,在大部分中职学校,基础类科目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中语文的学习就受到了学生的忽视。基于该现状,中职语文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逐渐发生改变,其中课本剧教学形式能有效激发中职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本文首先对课本剧教学进行简单叙述,其次分析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现状,探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课本剧教学的意义,最后具体研究中职语文课堂实施课本剧教学的具体策略,希望对提高中职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有所帮助。
关键词: 课本剧 中职学生 语文教学 教学策略
一、课本剧教学简述
课本剧是戏剧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也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自身掌握的戏剧知识对教材中的课文进行改编,形成剧本的形式,通过组织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课本剧发生的主体为学生,演出的场所一般为班级教室或者学校场地等。课本剧是一种适合学生演出的戏剧,具有戏剧的特点。课本剧编制的核心主要有:必须充分表达原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尽量按照原文的语言动作和主要情节塑造剧中的人物形象;在舞台上表演要以课文的内涵为出发点。课本剧的制作,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由被动式接收变为主动式求知,培养学生对于语文课文中深刻内涵的领悟能力激发兴趣。课本剧的应用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如相声、小品和小型话剧等。课本剧改变了传统课堂传授式教学,将语文课文的学习转换成一个游戏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课本剧编制中学习课本的品德知识,提高理解领悟能力;在课本剧表演组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体现的组织能力,这样,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都能获得提高。
二、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现状
由于义务教育的质量不均衡,造成学生的素质水平出现参差不齐的状态,中职学生的素质水平明显下滑。以下是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分析:(1)学习底子薄。大部分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成绩较低,基础较为薄弱,在初中阶段,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不牢固。进入中职学校后,新知识的掌握难度较大,教学难度大。(2)学习动机缺乏。中职学校是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学校,因此对于基础科目的学习并不重视,尤其是语文的学习,这就造成中职学生学习动力缺乏,在语文课堂上缺乏一定的学习积极性。(3)学习习惯差。中职学生在初中学习时,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基础科目的学习缺乏一定的兴趣。因此,进入中职学校后,由于加入了专业技能课程,学生在学习中更加忽视了基础科目的学习,对语文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4)缺乏理想和追求。大部分中职学生是在初升高中被淘汰而进入的,因此中职学生对于自身今后的发展抱有消极的态度,对学习失去信心,对未来缺乏一定的规划和追求。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课本剧教学的意义
教学中开展课本剧有助于学生在动态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使语文教学更具有趣味性、高效性和智慧性,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课本剧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较好的发挥。另外,课本剧教学要求学生自主编写剧本,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课文学习中,这样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课本剧教学还能够让学生在表演中获得快乐和成功,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成就感,进而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二)丰富语文教学方式
从语文科目教学来说,课本剧教学是一项新型的教学方式,深刻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课本剧教学中,教师起到指导性作用,把所有剧本编写、表演和人员角色组织方面的权力都下放给学生自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在课本阅读中,让学生自主探索,领悟文章真谛。这种新型的语文教学方式,将传统学生的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探究,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三)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在课本剧的编演过程中,有效培养了学生健全人格,主要表现在:(1)正确的自我认识。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中,能够对角色中的性格和品德有所体会,进而引起对自身的反思。(2)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课本剧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在整个课本剧编制、彩排、表演中存在多方面的问题,这就锻炼了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相适应的生活能力等。(3)个性协调。作为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每个人的个性都是比较强的,而课本剧的参演则要求学生之间个性的自主协调。
(四)为戏剧事业带来新生力量
从社会角度来说,课本剧的表演为戏剧事业带来了新生力量。在课本剧的编排上,要求学生对戏剧知识有所了解,这就促使学生自主了解戏剧文化和知识,从而激发对戏剧的热爱之情。在课本剧的表演中,学生在体验课本剧表演的快乐时,也能加强对于戏剧的认识,感受戏剧的魅力,进而发现对于戏剧表演的潜力,最终投身到戏剧事业中。
四、中职语文课堂实施课本剧教学的具体策略
中职语文课堂实施课本剧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现实障碍。在开展课本剧教学实践中,教师获得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本文对中职语文课堂实施课本剧教学的具体策略进行了研究,如下所示:
(一)课本剧教学的设计与编写
在中职课文教科书中,可以发现大部分课文都能够编制成课本剧,因此在对课本剧设计过程中,有以下几点:(1)目标的选择。在剧本安排中,教师需要选择人物形象鲜明且具有代表性的课文,让学生在改编中更容易对人物角色进行把握。另外,在剧本对象的选择中,也要纳入教学目标,以教学单元文本特点和学生基本情况为目标。(2)计划的确定。选择好剧本对象后,教师需要对课本剧的整个计划进行安排,如活动的时间和地点、活动组织形式、活动的步骤、活动评价监控等。整个计划的编制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讨论完成。(3)创设情境。在课本剧开展中,教师需要做足功课,创设引人入胜的戏剧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4)组织分组。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分组,组织每组之间展开竞争的方式。另外,需要对每组课本剧的任务进行分工和确定规则。(5)成果展示。该阶段就是学生表演课本剧的时刻,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对课本剧过程进行记录、拍照等。(6)评价反思。学生表演完课本剧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二)课本剧教学的实施
课本剧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完成,需要完成的主体工作就是课本剧的编制。课本剧的编制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1)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本剧的主要参与者,因此在课本剧编制中,剧本内容设定、人物角色选择、语言动作和道具的选择等都应该由学生自主完成。(2)以情感为导向。在整个课本剧编制和表演过程中,都需要学生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这样对于原文的情感把握和剧本的表现才能更加深入。(3)注重创新性原则。课本剧的编写虽然来源于教材,但是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的内容,因此要求学生发展发散性思维,对教材内容进行创新,从而让剧本表演更加完善。基于以上几个要求,在课本剧的正式编写中,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对主题进行提炼。主题是戏剧的灵魂,因此每个课本剧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主体。如在课文《一碗清汤荞麦面》中,主题是赞扬母子三人的勤俭节约或者饭店老板乐于助人等,在剧本编写中就不能脱离课文的主题思想。(2)设定场面。课本剧是由单个或者多个剧幕形成的,因此需要对课本剧设定具体的表演场面。(3)安排情节。剧本故事的发生离不开情节,为了让故事更加完整和流畅,可以在课文材料基础上进行人物或者情节的增删。(4)设计台词。课本剧人物的表演离不开台词,也就是语言和动作,因此需要学生对课文教材中人物角色进行锤炼和解读。(5)一个完整的课本剧还需要道具的参与,如服装、音乐等,由于课堂条件限制,可用一些物品象征性代替,让表演更完整。
(三)课本剧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课本剧教学开展过程中,需要注意把握好运用的“度”。课本剧表演中,教师起到指导的作用,在表演内容的选择和表演方法的确定上,都需要保证其具有合适性,不能让学生过度自由发挥。另外,在表演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现场进行适当调控,避免“过火”行为的发生。最后,学生和教师都需要正确理解课本剧,它不是简单的演出,而是对课本知识的实践性运用,因此在课本剧编写中都不能脱离实际。
五、结语
课本剧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的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这对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强化语文学习效果有很大帮助。课本剧教学改变了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形式,不仅得到了教育界的认可,还受到了中职学生的欢迎。在具体的课本剧教学实践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加大实践力度,根据学生的素质水平,制定不同程度的课本剧,实施不同层次的课本剧课堂教学。从某种程度来说,课本剧教学方法的实施对语文教师的挑战性增强,不仅加大了教师上课的难度,还加大了教师课余工作量。
参考文献:
[1]邓娴.用课本剧点燃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6):71.
[2]仲崇录.利用课本剧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2):167.
[3]尹雪娇.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及实践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4]盘丽兰.刍议编演课本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2014(22):121-122.
[5]罗红梅.课本剧辅助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中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22):24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