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杰
1.熟练地掌握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只有对教材高度熟悉,对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做到博学精通,心中有数,以及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才能回答和处理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才能就教学情况变换教学方法。例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一时答不上来,卡壳了,怎么办?或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或变换角度,等等。这些都必须熟悉教材才能做到。
2.熟悉学生情况
教师在上课前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对同一个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关注学生认识发展的动向。
3.将日常生活中的形象思维能力接轨于课堂教学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学生对物质进行的宏观表征、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以及建立三者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不同于其他科学最典型的学习思维方式。学生通过观察物质外在的物理和化学现象,在脑中产生某些图像、声像、动作、情景等刺激结果,进而在教师借助一定媒体手段如模型引导和语言解说的条件下,演绎出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借以深化对物质的符号学、语义学理解,梳理、整合各种表征信息,形成相对完整的对象性认知。反复进行这种认知过程,多重表征信息在头脑里融合、强化和储存下来,就能固化为关于物质对象的稳定认识。但要把这种思维方式给学生讲透彻,以前我感到难度很大。实施新课程教学后,我摸索着采取新办法,也就是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潜力,于是轻松地解决这一难题。
学生与教师一样,都有健全的形象思维能力。但多年的学子生涯让他们主要发展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很多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只能有限地使用于日常生活领域,尤其是理工科学习会造成这种结果。我认为,当学生遇到单纯依靠抽象思维能力无法解决的学习任务时,调用他们尘封的形象思维能力是必要的。
实际上,他们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并非绝对分开。外部的物理、化学现象以图像、声像、动作、情景等形式进入他们大脑后,就可以自发产生一些前概念产物。我所呈现的图表,只不过是与他们已获前概念有着较大亲和力的另一种形象信息,我再用语言解说加以配合,诱导他们对自己的前概念进行加工、整合和筛选,就形成符合教学目标的一些新概念或语义学符号。
现在我每次上概念课时,都会习惯性地从学生眼里搜索过去常见的一种眼神,那是一种茫然无望的眼神,让我感到害怕,非常打击自信心。但自从我改以发掘和利用學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新方法后,那种眼神越来越少,且都能随着我的语言解说过程获得缓解,渐渐放出突然开朗的神采,令我重树自信。
教学中,我还将绿色化学、守恒、结构决定性质、归纳与演绎、实验探究、理论联系实际等学科思想渗透在有关知识的讲解中,不生搬硬套,使学生学之有趣、品之有味,自然易于接受。
4.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上我认为应实实在在地营造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竞争的学习氛围。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异议,甚至批评,多启发、点拨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更自觉主动地学习,并使他们有共同参与的喜悦感。学生高度参与,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激励学生积极学习,探索、质疑、表述、愉悦、发挥自己最大潜能的过程。我还适时加入一些数学艺术语言,以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师生互动,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探索带来无穷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5.重视实验
实验是贯穿高中化学教科书的一条重要线索,许多知识的学习都是从实验入手产生和发展的,因此重视实验、真做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也是进行科学知识学习的有效手段。目前黑板上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这就导致学生的实验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在高中阶段特别提倡多让学生亲手做实验,多开展学生实验,加强实验基本操作,实验基本能力的培养,然后逐步提高实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在实验之前重视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是有效开展实验活动的重要一环节,只有在交流、讨论、质疑、评价实验设计的过程中才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实验,更好地开展实验。我们提倡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做好课程整体设计和课时安排,特别要让学生真做实验,亲自安装实验装置,亲自加入药品,开始反应,观察现象,思考原因,解释评价找出规律等,这一切都是在学生的亲自动手实验过程中才能产生的困惑、认知冲突、惊奇发现、问题解决等都是在真正的实验过程中发现解决的,实验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
6.认真研读教材
因为我们的考试不直接考教材,只是进行学习能力的简单迁移,多年延续下来的后果令人担忧:考试越来越呈现出脱离运用的浅层次化,学生负担就在机械重复中不断加重,而教师的教材研读能力日益萎缩。教材研读,则应该是深入一步思考,这是一个“为什么”的问题,即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的教材内容,其内在的学科知识结构展开方式中,该内容有何地位及作用。在此层次上,还要思考教材内容的教育价值,即为什么在青少年学习时间非常宝贵的阶段,为什么要安排该内容的学习,必要吗,非学不可吗,在学生毕业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有什么必要性,要尽量挖掘出教材中教学内容的极端重要性,要说服教师自己,然后才能引导学生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也为自己的教学切入找到充分的理由。
阅读思考是结合学生学习起点进行的,即学生学习的是哪些内容,需要教师讲解的需要教师提升的是哪些内容。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实际,各采用哪些方法进行教学。不要误认为学生都能自学,学生自学完成学习任务,也不要误认为教师能够什么可以教给学生的。要知道,人类五千年文明硕果累累,而进入教科书的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是最基础最基本最具有发展性再生性的内容。对于这些内容的多元教育价值,一般学生是根本不可能寻找得出来的,一般的教师也是难以寻找出区分出这些价值的。这需要教师具有学科的职业敏感,需要相对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需要一定的教学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