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怡
摘 要: 阅读需要创新,小学生阅读更需要创新,这是语文教学的共同和必然追求。如何实现小学生的创新阅读,需要做认真思考,应当说既懈怠不得,又随便不得。实现小学生的创新阅读,必须以小学生为阅读探究主体,多让其充当探究学习的生力军。
关键词: 创新阅读 主体呈现 策略思考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阅读要求比较明确和具体,达到这样的要求,有利于新时期人才的培养,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的渴求。尤其是对教材文本的创新阅读,是民族进步的最起码要求。小学生的创新阅读没有现成的模式,只能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充分而有广泛的实践。笔者任教小学语文,在高年级段进行着学生创新阅读之实践,现将学生创新阅读的相关思考拙于笔端,诚望同行和专家不吝赐教。
一、学生创新阅读需学生真心实意地读
平时应当说我们都有这样的看法,小学生读书应当是无可挑剔的。为什么这样讲,只要我们让学生读,孩子们都是颇有熱情的。不少学生都是津津有味地读着,而且颇有倜傥淋漓之感,可以算得上在真心实意地读着。到底这与学生的创新阅读有无距离呢?这样的读是否就是真实意义上的真心实意呢?笔者有不能苟同之处,平时学生的读看上去有着诸多令人满意的地方,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时往往变成了创新阅读的哑巴。是学生没有读?回答是否定的。是学生没有真心实意地读?回答可以是完全肯定的。由此,为了学生的创新阅读,就必须形成学生真心实意阅读的喜人局面,就必须努力摒弃学生中存有的“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现象。小学阅读教材的篇目都是情真意切的小文,呈现在小学生面前的可以说充盈着姹紫嫣红的色彩,只要我们善于利用一定的手段引导学生,学生一定能畅游于这姹紫嫣红的园圃中,进入真心实意阅读的境界。譬如,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许多多的古诗文,这些古诗文大都以绘本形式呈现,但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方式为主,这些文本的呈现形式存有很大局限性。所以,在平时阅读教学中,笔者善于运用电子白板技术,呈现文本,即让古诗文中的景,不但有形,还力求做到有色,不但有静,更力求做到有动,不但做到有景,更力求做到有情。这样的声情并茂,这样的情景交融让学生置身其中,其阅读则更容易做到真心实意。如果再努力让学生克服朗读中的唱读现象,增加一些必要而又正确的吟诵训练,对学生的创新阅读则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二、学生创新阅读需学生情真意切地悟
在平时阅读教学中,小学生是能够利用自己的智慧感悟教材文本之内容的。在阅读教材文本的过程中,我们也比较多地看到,小学生存有诸多创新阅读的潜能。但诸多的阅读过程我们很少让学生施展自己的才华,这也不是我们没有利用学生,其根本原因是教师有比较多的担心,导致学生阅读感悟上的“动弹不得”,学生不可能情真意切地感悟文本内容。加之现在阅读文本的辅导资料遍地皆是,一些比较浅显的文学作品资料上都有不少提示,所以小学生养成一定的创新阅读之惰性就不足为奇了。鉴于此,从一切为了学生的角度出发,就必须在具体的阅读教学篇目中初步养成学生情真意切感悟的习惯。这里的关键是要解决情真意切的问题,何谓“情真”,就是全身心投入,何谓“意切”,就是让学生感到是“迫在眉睫”的需要。要解决这样比较关键的问题,首先得信任学生,这信任一定是学生真正意识到的。譬如,和学生一起阅读《青海高原一株柳》,小学六年级学生对柳非常熟悉,笔者所在区域的学生对柳也比较熟悉。但青海高原的一株柳给人以怎样的感觉,作者笔下的青海高原一株柳又蕴含着怎样深刻的含义。没有学生的情真意切,是感悟不出作者所涵盖之意蕴的。如何让学生情真意切地感悟呢?笔者让学生看青藏高原极为恶劣的自然环境,看那渺无人烟的不毛之地,看那一株柳艰难生存的样子。此时,再让学生走进文本的字里行间,教师不言其说,也不要求学生阅读其他辅导材料。学生开动自己创新思维的机器,一切都由学生自己去读、去悟,当然也离不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争辩,有时还间杂着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争辩。阅读争辩之余学生比较有意识地感悟到:这哪里是柳,这是人;这哪里是柳,这是一种不屈生命的象征;这哪里又是一株柳,这是顽强抗争于自然的一切生命群体的缩影;这又哪里是在写柳,这分明是在启迪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国梦的炎黄子孙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征途上,必须持有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精神和品质。
三、学生创新阅读需学生敞亮胸怀地露
对于学生的创新阅读,笔者认为应当让学生通过阅读,感悟作品所蕴含的精神领域的内容。那么学生在阅读的感悟上,或者就是学生的创新阅读上,我们所必须思考的是怎样让学生表露自己的“悟”。虽然平时小学生在某些事情的表达上总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但从阅读感悟尤其是创新阅读上,学生的表述要么畏首畏尾,要么干脆沉默寡言。学生没有敞亮自己的胸腹,再有能耐的老师也不可能知道他们心里到底想的是什么。因此,对学生阅读创新抑或就创新阅读而言,必须为学生搭建好平台,让小学生在创新阅读中敞敞亮亮地表达自己的感悟。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首先建立的是学生的胆量,通过自己的空间语言激发学生大胆表达的兴趣。学生在表述时,我们不需要做肉麻的“你真棒”之类的评价,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可以让学生渐渐地胆大起来。其次耐心地等待学生做完整的表述,尤其是学生在表述时,老师不必随便插嘴,只有倾听。我们应当吸取这样尴尬的教训:课堂上,老师让懂的举手,一个学生没举手,又让不懂的举手,那一个学生还没举手。师问其故,生说:你叫懂的同学举手时,我没懂;叫不懂的举手时,我懂了。课堂上学生阅读感悟的表述,如果老师不让学生表述完整,或是随便扯嘴,不但会使自身产生教学上的尴尬,有时还会形成学生的不满,直接导致学生创新阅读表达兴趣和质量的下降。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课程改革深化.教育研究,1998.
[2]邬志辉.教育创新与教育自觉.当代教育科学,2003,3.
[3]安文铸.走进基础教育的真实世界.社会科学文化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