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文本阅读 助推写作表达

2015-09-10 07:22陆娅萍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选材习作课文

陆娅萍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作文是表达”这两者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对习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善于从文本阅读中挖掘习作训练的资源,为学生搭建写作平台,实现读写迁移,从而取得阅读与写作的“双赢”。

一、锁定中心,为学生写作提供选材路径

中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在教学中我用心抓住文眼,让学生明确它与内容的关系,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审视一篇文章的写作思路,了解文章的选材,感悟作者分别运用哪些材料来突出文章的中心,怎样安排材料的详略等,让学生领悟立意选材的重要。

例如六上第六单元教学《钱学森》一课,我出示文章题目让学生进行审题,明确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后,问学生假如你是文章的作者,你会怎么来写这篇课文,会选取什么样的材料突出钱学森爱国这一中心。学生交流中说可以写钱学森在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等方面做出的贡献,然后让学生看作者选了什么事来写。作者是围绕漫漫归国路这个重点来选材的,至于他的卓越贡献只是一笔带过,概括地叙述了一下,这样既注意了有详有略,又紧扣了主题,学生也感受到了作者选材时的用心。而《鞋匠的儿子》一课同样让学生明白写林肯的事很多,编者却只选取发表演说和维护国家统一两件事来突出林肯人人平等的思想,从怎么说的到怎么做的进行选材,直击主题。

本单元的习作是介绍家乡名人,学生在之前的阅读中充分领略了锁定中心选材的方法,习作实践时也都能紧扣中心进行多角度选材,有侧重生活小事的,有侧重主要贡献的,有侧重他人评价的……学生明显做到了选材立意新,角度广。

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每篇课文都当成习作的范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精心选材。作者是怎样写的,他在选材上、表达方式上和我们有哪些不同。将阅读课文与写作指导紧密结合起来。每一课都这样,从审题立意到精心选材,进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在写作文时就能把握好中心,在选材上就能做到为中心服务。

二、着眼构思,为学生写作搭建文本支架

如何将选取的材料组织起来,形成文章的框架,就是作文构思问题了。作文构思方法种种,但万变不离其宗,都可以从课文里广泛地提取。教学中,要善于在阅读与习作之间架起桥梁,使课文发挥例子的作用,为学生的自由表达提供可模仿的范例,搭建起文本的支架。

如在浙江绍兴的一次听课活动中,一位老师教学《香港,璀璨的明珠》一课时借助图示进行阅读教学。作者围绕着“璀璨的明珠”这个总的印象,分别从航运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等方面具体介绍香港。老师随机将“璀璨的明珠”用一个圆圈出,7个方面用7条直线画出,就这样将一个圆(中心词)几条线(并列的几方面)直观地呈现在了学生眼前,用这样的图示来解读文章,文章结构一目了然。随后又将这种方法指向写作,要求学生围绕学校美丽的景观湖写一段活,请图示来帮忙,让习作写得更有条理。

我们在教材中还能找到很多这样的支架,《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作者游览顺序与泉水流经的线路双线并行,写出了游览所见所得;《半截蜡烛》可以设计“情节梯”,在高低起伏的楼梯状图示前学生读出了故事一波三折的曲折情节;还有“鱼骨图”,渐进式,发散式,关联式……借助它们梳理文本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谋篇布局的秘诀。学生在进行相应的作文训练时,以资借鉴,依照格局范式,快速运思成文。相信学生经过“借瓶装酒”一定能走向“借神骨以创新篇”。

三、聚焦范式,为学生写作挖掘仿写平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是为写作准备,在读中仿写。读了课文的句、段、篇,多少可以领悟到语言表达上的一些奥妙。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不同文章的写作方法、遣词造句、句式特点等,发掘精妙的语言范式,有意识地去指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形式、多层次的“模仿”练习。

(一)“仿句”练笔法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课例,抓住了文章第三自然段一句话:“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幻调子。”出示句式:“____时而____,时而____,时而____,时而____。”让学生仿写。学生写出了“那悠扬的乐曲,时而如潮水滚滚而来,时而如春风轻轻拂面,时而如泉水沁人心脾,时而如烟花璀璨斑斓”,“她的舞姿真美,时而上跃,如同飞舞的蝶儿,时而弯腰,如同弯弯的小桥,时而仰头微笑,如同初生的朝阳,生机勃勃,光芒万丈”等。由溪流拓宽到“乐曲”“舞姿”甚至看书、画画等人物的活动,在具体的描述中突出了事物的特点,这样的句式看似简单,但在学生的习作中常常用到。

(二)“仿段”练笔法

“仿段”练笔行之有效,特别是一些典型的段落,如“总分总”“总分”“分总”等,可以让学生很快地学会运用。如《学会合作》第二自然段写了任何人都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练笔可以设计为:学习总分总的构段方式,用上“总之”仿写一段话。学生有了范例,或描写一处建筑物,或描写一种喜欢的花,或说明一个事理……把握了要领,仿写降低了写作的难度。

(三)“仿篇”练笔法

苏教版四上习作3是写关于介绍家乡风土人情方面的内容,写介绍类的习作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于是我在学完《泉城》和《九寨沟》后,随即进行了习作3的教学,借助这两篇课文的表达形式,指导学生完成习作3。仿照《泉城》开门见山法开头,也用“说到________,自然会想到________”这样的句式来介绍你的家乡;过程按景点一一叙述;点题法结尾。仿照《九寨沟》开头用顾名思义法,以名字的来历开头,也用这种方法介绍家乡的一处景点;过程按内容分类介绍概括;结尾采用抒情法。

这样将教材习作与学生最熟悉的阅读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调动起更多的阅读生活经验,去应对言语表达的困境,潜移默化地改造自身的语等品质,提升自我的写作素养。

关注句式、语段的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仿写,使精妙的语言形式不再静悄悄地躲在书本里,而是慢慢地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学生在由仿到创的过程中,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有效结合,自身情感与课文情感融合得恰到好处,读写能力得到相互转化。

四、植入感悟,为学生写作拨动流淌情感之弦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在习作教学中我们更要着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独特的内心感受表达出来。可是很多学生表达情感的方式往往比较直白,显得不够细腻真挚。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的情感力量,感悟作者文字背后的情感,形成强大的共振磁场,从而学习名家们如何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

(一)品系列动词传递情感发展的方法

《珍珠鸟》一课教学中,体会小鸟对“我”的逐步信赖时,指导学生根据鸟儿活动范围的地点:笼子四周——柜顶书架画框——窗框——书桌——“我”的肩上,在文中摘录小珍珠鸟相应的动词:探钻——落啄撞——站——挨蹦喝瞧跑绕——趴,引导学生体会小珍珠鸟离鸟笼越来越远,对“我”的动作是越来越亲密。此时进一步讨论,能否将这些动词调换顺序,或者只用两个动词,从“探”直接到“趴”,引导学生关注一系列动作的变化承载着一点点情感的发展,感悟出这一系列的动词用得妥帖,传递着小珍珠鸟细腻的感情变化。此时学生对“动词传递情感,不同动词传递感情不同”有了更深的体验与感受。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教师组织学生和作家共创故事,迁移运用。提供信赖主题的另一篇不完整的文章,文中有一只兔子。请学生默读后,选择一处来写,可以写文中兔子的胆小,也可以写它的无法无天,但用的动词要能传递出情感来从学生的交流看,他们运用“动作传递情感”的写作能力已经得到了提升。

(二)借外界事物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安塞腰鼓》一课有这样一段:“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了。”学生在充分朗读中感受作者蕴含的情感,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体会出此时激动兴奋的心情。由此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情绪变化的三组关键词:“冰冷——燥热,恬静——飞溅,困倦——亢奋”,在这对比中情感表达得更强烈。随后出示句式练习:“使________________的黄河立即变得________了,使________的________立即变得________了。”学生填出了“安静的鸟儿立即变得兴奋了,乖巧的马儿立即变得狂野了,平静的河水立即变得翻滚了”……同时也领悟了通过外在的事物捕述自己内心的感受的表达方法。

其实,很多作品中通过一些环境的描写来表达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都是借外在的事物表达内心的情感的。

表达情感的方式还有很多,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地发现指引,学生在作文中细腻地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见解、体悟等,从而拨响让读者怦然心动的琴弦。

看来,课堂上我们要有意聚焦文中典范性的特色语言,着力引导学生赏析、品味、揣摩、练笔,学生就会吸取经典的言语表达方式,接近经典的言语表现风格,我们就会惊喜地发现学生作品中的“似曾相识”的文字,就会欣喜地看到学生的语言得到了生长。因此,聚焦典范,精心创造阅读、积累、仿写的学习资源,是有力打造学生表达的助推器。

猜你喜欢
选材习作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