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新构建

2015-09-10 07:22戴明凤
考试周刊 2015年48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中职教材

戴明凤

古语云:“穷则变,变则通。”时代在前进,职业教育在发展,中职语文教学必须在变革中求生存,不能故步自封、作茧自缚。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从中职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需要、专业特点等方面出发,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并构建了“学会—会学—会用”的新模式。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尴尬处境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中的扩招,中职学校生源明显短缺,普遍面临招生难的困境。为了摆脱这种被动局面,中职学校不得不放低入学门槛,造成生源综合素质急剧下降。许多学生因为害怕语、数、英等基础文化课的学习才选读中等职业学校,把学习重心放在专业课上,存在“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偏见,文化基础课处于被冷落甚至无人问津的地位。

传统中职语文教学一直沿用普高教学模式,采用整齐划一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高标准地要求中职生,结果出现曲高和寡、听不懂甚至厌学的尴尬情况。忽视中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忽视中职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要以专业为切入点的职校特点,一味地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势必使学生缺乏学习激情和兴趣,中职语文教学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

二、构建新模式的途径

我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大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尝试构建一种新的、有效、有趣的教学模式,即“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及提出新问题、分析解决新问题,是一种创新性学习;“会用”,学以致用,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读、写、听、说能力。新模式充分肯定学生主体地位,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一)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一方面应从“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角度出发:立足学生现有发展水平,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隐性分层,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实现他们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目标,一旦目标实现,他们就能获得成功的满足感,进而化为学习动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果目标定得过高,学生就会觉得高不可攀而望而却步;目标定得过低,学生觉得轻而易举反而失去斗志;目标整齐划一,就会出现“一刀切”现象,这些都不利于中职生的发展。另一方面要以专业为切入点,巧妙地把语文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制定适合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如口语交际教学,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制定的目标也应有所不同,对于机械专业学生,可以降低口语训练要求,能够作一般的自我介绍、与他人顺利交谈即可;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更多的是与人面对面地交流,对其口语训练要提出更高要求,基本功不仅要扎实,而且要训练他们在面对各种各样突发状况时能够灵活处理的应变能力。应用文写作也按专业不同有所侧重地进行训练,对于机械专业学生侧重说明书的练习;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侧重调查报告的练习。

因此,教师要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学习上得到不同领域的全面发展。

(二)灵活取舍教材内容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对象,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叶圣陶曾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学好,使学生受益,还要教师善于运用。”中职语文教学没有升学压力,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专业特点和需求,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对教材进行适当删减、补充、延伸、重组,使教材更开放,变得更生动有趣,更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

1.删减教材内容

现在的教学提倡简约,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课文变“薄”,中职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较薄弱,认知水平不高,不能像对高中生一样要求面面俱到,什么都要讲,什么都舍不得放弃,这样势必使学生学得吃力导致厌学。为此,教师对那些脱离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不易被学生理解的教材要做适当删减。例如文言文教学,不必每篇都讲,而应选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鸿门宴》进行精讲,其他的大可删减,以减轻学生负担,否则教师讲起来吃力不讨好,学生又不买账。

2.补充教材内容

中职语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需求和未来的职业生涯,注重语言表达教学和应用文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实用写作能力。在教学中,我发现在人民教育出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材中没有涉及“合同”的写作,而“合同”又恰恰是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经常用到的,并且能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文书。为此,有必要补充“合同”的写作教材,让学生掌握“合同”的基本内容、签订程序、文字表述及注意事项,以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运用“合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教师还可以立足学校所在区域情况,挖掘学校周边历史文化积淀,为学生补充富有特色的校本教材,如充分利用我校所在的“科教兴国示范基地”——“光前学村”众多事迹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李光前先生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成长和创业经历。李光前先生创业成功之后,本着“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精神,毕生热心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极力赞助创办学校,振兴教育,在家乡创办了“光前学村”,设立了“李氏基金”作为资助教育慈善事业的永久性基金。创造性地补充校本教材,让学生多了解情况、多掌握知识,从而受到学校及校园周边历史文化的熏陶。

3.延伸教材内容

中职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一本书,教材内容是有限的,而应延伸到生活世界、科学世界和网络世界的各个角落,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使学生能够以与时俱进的目光关注职场动态,关注社会热点话题,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如在教学泰戈尔《职业》一文时,收集相关职场案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学生如果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么只会与社会脱轨,势必跟不上时代步伐。因此,教学内容的丰富延伸,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

4.重组教材内容

教师不要拘泥于教材所安排的次序,而是要根据学生的认知习惯及接受能力,科学整合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教师可以把口语表达训练与应用写作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求职专题教学。首先指导学生写“求职信”或“应聘信”,其次进行“面试”,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再签订“劳务合同”,最后是“计划”与“总结”写作的指导。这样既能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又能了解将来求职的具体流程,一举两得。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单一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会对教学内容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根据教学内容经常变换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运用探究性教学,鼓励学生在阅读文中主动探究学习,能够大胆质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得到发挥;创设模拟教学,激发学生“说”的欲望,使课堂“活”起来,充满活力,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师生互动共同促进发展;借助案例教学,让学生有写作的范本,从模仿入手就可以较快地掌握写作技巧。“教无定法”,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学会”到“会学”再到“会用”知识,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

(四)积极搭建实践平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而无用的知识,是知识的僵化,使人愚钝故步自封;学而有用的知识,是知识的迁移,使人聪慧奋力前行。这就强调了要懂得“学以致用”。中职专业课像计算机专业可以到计算机房进行操作,汽车维修专业可以到实践工场进行实际操作。语文课不同于专业课,语文课应有语文味,教师要善于寻找机会为学生提供、搭建实践的平台,使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学在课内,用在课外。教师要加强与各方面的联系,积极搭建实践平台,推荐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到校广播站,推荐文笔好的学生参与校刊的编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诗歌朗诵”、“演讲”及“辩论”等比赛。我鼓动学生参加学生会,学生会就像一个用人单位,每学期都会招募新成员,招募按求职模式进行,“自荐信”—“面试”—“竞职演讲”,把口语表达与应用写作很好结合起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语文是有用的,是无处不在的,真正领略到语文的魅力。

总之,新模式的构建,应遵循四个原则:一是以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二是学以致用,既有效又有趣;三是灵活取舍与运用;四是积极搭建平台。其目的是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中职教材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