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自觉努力地探索、攀登,向着认知的目标前进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趣味性和价值性,以此促进学生思考。思想政治课教学,请从启发学生的智慧做起。
一堂精彩的高质量的课堂,导入环节很重要,导入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听课效果,在设置导入环节时,我们一定要深思熟虑,力求启发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启发性的课堂导入往往能为本课重难点的解决奠定良好基础。
如上《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思想道德建设与科学文化修养》这节课的时候,我通过多媒体展示影片《离开雷锋的日子》片段:大爷:“你行行好吧,救救我吧,我让车撞了……路人:“那车呢?”大爷:“车跑了……”路人:“那您记得它车号吗?”大爷:“跟……跟你这一样的黑车……”向学生设置启发性提问:“听过上面这段对话,请你判断这位路人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他会有什么顾忌?谈谈你的理由。”学生顿时就在“扶人”与“不扶”这两种抉择中炸了锅,我趁势生成:各种思想问题交织的今天,我们要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做出正确选择。这既有效吸引了学生,又引发学生观察和思考。
如果课堂导入对学生智慧的启发是良好的开端,那么课堂教学则是启发学生智慧的核心和关键。通过问题的恰当设置和处理,最终达到启发学生智慧的目的,要求教师创设不同情境,精心设问,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行发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问题的设置要体现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难度太大学生够不着,课堂容易沉闷,难度太低问题就会流于形式,达不到激发学生灵感、促进教学的实效。
如教学“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和“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后,我组织学生上一节“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的综合探究课,我这样设置情景问题:近几年,贺兰县的变化很大,请同学们说出家乡的巨大变化。学生通过畅所欲言,总结出德胜工业园的崛起,造纸厂的关停,轻纺园的建立,健身场所的完善,绿化工作喜人等事项,体会到作为贺兰人是值得为此而骄傲的,在此情感基础上抛出:贺兰县政府近几年做的这些大事要事对社会有何意义?经过启发的学生就能轻松总结出:可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推动贺兰县的发展;有利于树立政府权威等核心观点。学生再寻找贺兰县政府哪些工作没做好,需要完善哪些工作,学生举出盲道被占用,民工工资被拖欠,个别工作人员工作作风简单粗暴等问题。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政府如何行政才能树立权威”,有效回归教材,形成本课的核心原理,又抛出“是不是所有的政府都具有权威”再次升华主题。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启发学生智慧。
在具体教学中,除了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之外,也要尝试让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的自觉提问更能激发学生的智慧之光。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于提问的学生,不论问题质量如何,教师都要给予鼓励,提高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千万不能求全责备。对于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应因势利导,及时组织大家讨论,让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层出不穷。
作业作为教与学的交叉点,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经常性的一项实践活动,是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巩固知识、深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也是激发学生智慧不可缺少的环节。
为了发挥有效启发学生智慧的作用,作业形式可力求多样化。如在教学《价值规律》一课时,我让学生在不同时间逛菜市场,进行价格统计,让学生比较相同蔬菜在不同时间内的价格,布置两道作业题:(1)为什么同一商品在不同时间内价格不同?(2)若你是商品的销售者,你会怎么办?你是商品生产者,你会怎么办?为什么?请撰写小论文。通过上交的作业来看,学生对价值规律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有较深刻的理解,又延伸出价格变动对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影响,有效延展新课内容,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想,更有大收获。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要启发学生的智慧,就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只有用贴近实际生活的内容,喜闻乐见的形式,新颖独到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达到启发学生智慧的目的。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书本内容生活化,让思想政治课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在智慧中健康成长。思想政治课教学请从创造机会、设计各种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为他们展现自我搭建宽阔的舞台和空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