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化教材使用和教学策略运用方面谈数学备课

2015-09-10 22:37:15王晓玲
考试周刊 2015年57期
关键词:整体教学策略教材

王晓玲

新课程实施以来,常听到教师们有这样的困惑和反思:每节课都是认真地按照教材的编排来教学,课后的练习也都是认认真真地完成落实,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是很不乐观,学生的练习量和以前相比远远不够。因此,现在号召学生买练习册、练习卷,以增加练习量提高学习质量的做法有峰回路转的趋势。

其一,表现为教师对教材的认识、解读不深入,甚至出现偏差;

其二,表现为不能有效发挥每课教材在单元甚至是全册教材中承载的作用,缺乏整体教学意识;

其三,表现为教师对课堂教学策略的制定与使用缺乏深入思考。

鉴于此,我们确定了“优化教材的使用和教学策略的运用”研究主题,从备课、授课、辅导、课外拓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实践,现从备课方面谈谈认识。

一、倡导单元整体备课

单元整体备课,就是引导教师做“单元教学计划”,强调教师从单元教材整体解读、单元教学知识储备、单元课时教学安排、单元教学拓展、单元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对一个单元进行整体的教学预设。

单元教材解读是指从对整单元教材作具体的分析解读,并对整单元要教学的和涉及的知识体系、数学思想方法、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单元评价检测等方面进行整体的思考、提炼和总结,使教师能够统揽教材;单元教学知识储备是分析在进行本单元教学时学生应当具备的学习基础,即学生的学习储备,并要对如何落实学生的这些学习基础,从时间、内容、形式上作出具体的计划,从而为有效实施本单元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单元课时教学安排,是对整单元的教学做具体的课时分配,对每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材料准备(教师教具和学生学具)、课堂教学中需要补充的教学内容和练习内容做具体的安排和准备,这不但有助于沟通每课时间的联系,而且有助于整单元教学的有效落实;单元教学拓展,就是指在一单元的教学中,对需要为学生补充、拓展的课外内容作预设,包括补充拓展的内容、材料、形式等方面,课外补充的内容要根据学校的学科教学计划精神、单元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等决定,要体现科学性、连续性、融合性,要对单元的整体学习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单元教学评价是根据《单元教学计划》中制定的单元评价检测安排,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后的全面分析和反思,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学生的评价分析要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整体评价、分析,然后制定具体的跟进步骤,确保整单元的实效性。

1.有利于统揽整单元教材,全面恰当地确定整体单元教学目标;

2.有利于沟通每课时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建立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3.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有利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入解读,更好地落实课标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5.有利于优化教材的使用和教学策略的运用,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倡导研究性备课

“备课”就是“研究教学”。单元备课就是研究一个单元的内容如何落实,课时备课就是研究一堂具体的课如何上,研究“如何行动”。在备课中我们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强调备课内容的变化。一是必须对教材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对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过程方法的基本原则有深刻的把握。二是必须将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或情况都纳入备课的范围中,即有充分的预测思考与应对思考。

2.强调呈现方式的变化。目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多是从“教”的角度呈现备课内容,我们强调要减少从“教”的角度呈现备课内容的方式,逐渐提高从“学”的角度呈现备课内容的比例。强调备课中增加对学生学习基础的分析,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材料、学生的学习困难及其克服措施。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过程的安排及学生的学习成果预估等。

[案例]冀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第一课时

教师在研究性备课中,对学生的学习困难作了如下分析:一是学生对图形的“形”与“体”的描述和实物很难建立联系(如,对于长方体学生不会说成正方形或正方体,但经常会说成长方形);二是图形的摆放方式对学生辨认图形会产生影响(如,长方形正着摆放会辨认,但斜着摆放一年级学生会出现认识障碍)。

思考:对学生作如此深入的分析研究后,采用有效的应对策略实施教学,势必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强调对教学过程中预设与生成的准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应对策略,当然前提是应有教学预设)。这里的准备包括材料的准备、内容的准备、指导思想的准备、方法的准备等。这种准备,是对各种“可能性”的预知,是为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可能性”提供支持。

[案例]冀教版三年级下册《估算》

92人参观动物园,买门票(票价每人9元)大约需要多少钱?

学生介绍自己的估算方法时,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0×90=900       9×90=810          92×10=920

100×9=900       100×10=100

为了引导学生在进行估算时缩小估算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差距,提高学生合理估算的能力,教师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策略(即上面提到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的准备):让学生通过结合算式的意义来思考为什么方法不同结果就不同?为什么结果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原因何在?怎样估算更合适?

思考:“根据算式的意义思考估算的合理性”,这个教学策略无疑为学生理解估算的合理性提供了思维支持,同时也为学生今后进行合理估算,提高估算能力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简而概之,研究性备课就是要在备课活动中突出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和研究策略。过去,备课呈现的是教学的脚本;现在,备课呈现的是研究的记录。

总之,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进步、发展,不是通过加大练习量、机械训练等途径取得的,而是从教学规律出发,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实现的。提高教学效率,就是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以较少的学习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学习收益,包括学生学到的终身受用的知识、能力和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学效率,就是要优化师生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越有效,学生的学习投入就可能越少,效率越高。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首先要优化教师的备课工作,而优化教材的使用,优化教学策略的运用是优化备课的中心和重心。我们坚信,在这有益的教学研究中,我们一定会得到丰厚的收获。

猜你喜欢
整体教学策略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08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16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4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10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