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琪
摘 要: 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增强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阅读教学中应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 创设情境 关注生活 情感体验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示范朗读,诱导移情等手段,使学生激起与教学内容一致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我在日常教学中特别注意用自己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文时,我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邓小平爷爷的故事、图片并展览,让学生感受邓爷爷爱人民的伟大情怀,感受全国人民对邓小平同志的爱戴之情。上课后伴随着《春天的故事》的音乐,邓小平——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国两制的提出者,在1997年2月19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邓小平爷爷的离去,令九州同悲、四海同泣。这位历史的巨人,中华人民的英雄,在临终前再三叮嘱家人,死后要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他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让我们一起回顾,一起感知那段历史吧。同学们带着课前积累的情感读课文,自然而然明白为什么说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还属于全世界。“此刻,你就在那架专机上,透过舷窗望去,你的心情怎样,你会说些什么?”学生情感的泪花就会飞溅,想象会更丰富。
二、关注生活,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由于自身遗传素质、生活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以及生活阅历的不同,每个学生都有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情感世界”。有着不同于别人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读2003年第十期《山东教育》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深有感触。4岁的孩子向与她一起读书的妈妈提出的一连串看似荒诞、匪易所思的问题时刻印在我的脑海,“她为什么不到房子里去呀?”“小女孩的爸爸怎么会舍得打她呢?”“她的妈妈为什么不来找她?”“妈妈,让小女孩到咱家做我的姐姐好吗?”这一系列问题无时不扰乱着我的心。原来,孩子的心是那样纯真无邪、善良、博爱,这是人类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孩子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悟世界,是那样丰富多彩。我深深地意识到阅读教学再也不能对课文只做公式化、概念化、不切实际的处理,再也不能扼杀孩子的“童心”、“童趣”。新课程改革认为学生的“童心”、“童趣”也是课程资源,理应给予足够重视和保持。况且,青少年随着年龄增长,逐步产生自我肯定的要求,不再希望我们把他们当做小孩子,而是要尊重他们、认可他们。老师当然希望孩子们的表现都是完美的,但是孩子们并不都是一样的,他们的回答有时不容易被老师和同学理解。
三、放飞想象,释放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阅读主体的“悟”是对文章“言外之意”、“味外之味”的整体感知,这种“悟”的关键就在于阅读主体的想象。教育心理学认为:想象和联想是主体感悟、体验课文的重要手段。具有现实性,同时具有极大的跨越性、跳跃性、自由性。使阅读主体能在短时间内搜寻记忆与阅读对象的契合点,从而达到领悟境界。它是学生主体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和手段。如教学《月光曲》一文,这篇文章叙述了贝多芬同情盲姑娘,被其对音乐的热爱感动,于是即兴为她弹奏《月光曲》的故事。文中对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描写是通过盲姑娘的想象完成的,贝多芬感情的变化正是寓于其中。学生由于社会阅历少,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感悟和理解有一定难度。于是,我让学生一边欣赏音乐,一边静思、想象。“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小组交流空前激烈,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老师,我看到了月亮缓缓升起,钻破了轻纱。”“老师,我看到了月亮钻进云层,听到了大海上风吼浪涌。”“老师,我看到了盲姑娘哭了”……学生的发言精彩极了,他们多像置身于莱茵河边的小镇上,亲耳聆听贝多芬弹琴,亲身感受到他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这些丰富的内蕴若不展开想象与联想是无法领悟到的。
四、观察插图,组织对话,展示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教材编排有了新变化,课文插图成为新教材的一大亮色。插图往往紧扣课文内容,大多色彩鲜艳、虚实相生,能扣人心弦。课本中的古诗及写事或写景课文如《师恩难忘》、《装满昆虫的衣袋》等,大都绘制了插图,有的展示了文章的某一中心场景,有的再现了人间美景,有的抒发了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感情。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组织学生观察、交流、理解、发现。如教学《推敲》一文,文中的插图真实地再现了贾岛月夜到李凝家拜访的情景。在阅读完贾岛深夜访友未遇,写成《题李凝幽居》后,我让学生认真观察这幅插图,体会当时月光皎洁、夜深人静、池边小鸟夜宿的意境,为理解后文为什么用“敲”而不用“推”做铺垫。同时我还请学生在此基础上给插图题写一个恰当的名字。学生为这幅插图题写了各式各样的名字,展示了他们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
有诗云:豪华落尽见真淳,铅华洗却见本真。学生主体的阅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他们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探究、创造,并注入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阅读时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山东教育,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