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小素 贾小军
摘 要:翻转课堂是目前微课应用研究的热点之一,其核心理念是传递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内。文章借鉴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探索微课融合于《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课内翻转的教学模式,详细地从微课资源的建设、应用、具体教学实践等方面介绍了微课支持的《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教学模式。同时,利用BB教学平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跟踪,统计分析了微课资源的利用率和教学效果,为操作演示类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2-0029-04
一、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为我们实现无处不在的学习提供了客观的条件。微课、MOOC等的兴起,为无处不在的学习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学和教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教与学的行为链正在被逐渐“建构”起来。
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 ,CLT)认为影响认知负荷的基本因素是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学习材料的复杂性和个体的专长水平(即先前知识经验),及由此导致外在、内在的认知负荷。[1]传统的章节化数字资源和以课本为蓝本的网络资源粒度过大、过长,资源主题和特色不够突出,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负荷过高,阻碍了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活动,教学进行十几分钟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教学的理想模式是学习者可以灵活自主地针对某些具有较大学习价值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满负荷工作、学习,而所花费的时间不多。[2]以“短小精悍”为特点的微课,很好地解决了学习者的问题,以致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探索微课如何融合于正规与非正规的教育。
翻转课堂是目前微课应用研究的热点之一。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传递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内。《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是面向大学新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公共课,是一门立足于实践、注重创造的课程,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大一新生学业任务重,高等数学、英语等功课占据了学生课余的大部分时间,如果《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也将知识的传递放在课外,内化放在课堂,那么学生可能无暇顾及,反而降低了教学效果。故借签翻转课堂的理念,本文探索微课融合于《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课内翻转的教学模式,即传递知识和内化知识都在课内,时间比控制在1∶1左右。
二、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又称颠倒课堂,最早出现在19世纪早期,西点军校的General Sylvanus Thayer有一套他自己的教学方法,即在课前,学生通过教师发放的资料对教学内容进行提前学习,课上时间则用来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开展小组间协作解决问题。[3]这种教学形式已经具备翻转课堂的基本理念,也是翻转课堂思想的起源。几经发展,尤其是全球视频公开课、可汗学院的盛行,成为翻转课堂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性推动因素。翻转课堂首先由教师创建教学视频,学生在家或课外观看视频讲解,然后再回到课堂中进行师生、生生间面对面的分享、交流学习成果与心得,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的一种教学形态,[4]其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三、《办公软件高级应用》微课资源建设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是一门实践型的课程,以操作为主,知识点松散连接,故可以将其重点、难点内容拆成自包含的微内容,适宜做成微课资源。
1.微课知识点的选择
“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授课方式、围绕具体的知识点进行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有机整合。“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微视频”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钟。因此,“微课”的建设首先需将《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依据“最小粒度”原则(一个学习对象承载一个知识点)进行分割细化成微内容。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的内容有6大模块,分别是Word高级应用、Excel高级应用、PowerPoint高级应用、Outlook高级应用、Visio绘图技术和宏及VBA编程知识。在策划微课建设时,笔者从学习者的需求出发,既考虑每个微内容的独立性,又考虑其与上层知识模块的逻辑关系,用以点到面的形式组织每一模块内容。比如Word部分,抽取了多级标题、样式、题注和交叉引用、域、页眉页脚、目录、索引、批注与修订、邮件合并、主控文档等知识点进行讲解,这是“点”;同时,引入“面”即综合案例(毕业论文排版),分成上、中、下三讲进行录制。在内容“点”的选择上遵循了最小粒度原则,在“面”的内容方面又考虑了点间的逻辑关系。
2.微课教学设计
在明确了微课建设的内容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教学设计。笔者采用以实际应用为主线,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讲授方法采用以“引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提高”、“知识拓展”5个教学环节组织施教。具体实施遵循下列原则:切入课题迅速;讲授线索清晰,突出重点内容;教师语言得体、准确、逻辑性强、简单明了。图2是word高级应用里的“邮件合并”内容的教学设计。
3.微课的录制
目前,微课录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5种:录屏软件录制、摄像工具录制、录播教室录制、专用软件制作和用IPAD录制等。《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是一门以操作为主的课程,内容性质属于操作演示类,故采用录屏软件来实现微课的录制。我们采用屏幕录制专家来实现录制,录制操作窗口,窗口大小设为640×480,录制生成flv和mp4两种格式的文件,方便资源上载网络后不同终端都能顺利访问。将操作的窗口调成640×480,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录制的微课能在所有的终端设备上清晰地播放,包括手机设备。如果全屏录制,视频在较小屏幕的设备上播放时,整体缩小太多,在使用时要经常做拉大操作,不利于学习。
四、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
微课资源建成后,如何发挥它最大的效用,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尝试借签翻转课堂的理念来探索微课在《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教学的应用模式。
1.微课应用于理论课堂
经过对我校学生的问卷调查、访谈与听课中了解到的情况综合分析,笔者发现71.5%的课堂教师活动时间超过35分钟,留给学生提问、发言、做作业的时间大约只有5-10分钟,仅占一节课时间的11.1%-22.2%。这样的教学方式只是完成了知识的传递,知识的内化还必须在课外加以巩固完成。
同时,又有调查显示通常为学生补课,45分钟的课堂教学内容,最多只要2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能完成,这是因为在一对一的补课中,学生的学习态度特别诚恳,学习环境受干扰少,注意力集中。
受以上两点的启发,怎样才能做到课堂上教师的活动时间和学生活动时间比为1∶1,完成知识传递的同时又能完成知识的内化?采用在课堂上播放微课视频的方式来缩减教师的活动时间,把缩减的时间用于学生的互动和知识的内化。10分钟左右微视频所讲的内容,相当于一名教师在课堂上20分钟左右讲解的内容,这是因为微课是教师精心录制的,思路清晰,授课中间没有停顿。在播放微课视频的同时,教师可以随时关注学生学习的动向,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可随时提醒,视频时间5-8分钟,比较简短,学生的注意力能够保持。视频播放结束,由学生提问,教师解释。学生没有问题,则请学生上台操作练习,测试视频中提到知识点是否已经掌握。学生上台操作的过程,也是暴露问题的过程,通过纠错交互,完成知识的内化。
2.微课应用于实践课堂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教学学时理论和上机比为1∶1。上机实践课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熟练地应用Office软件能力的场所。虽然理论课上我们进行了知识的传递并做了内化知识的努力,但课堂上计算机屏幕上的操作很难通过记笔记的方式记录,同时不是所有学生都有上台操作的机会,往往只有少部分人,时间一长难免会忘记操作的细节。在实践课上学生可以重复观看教师提供的微视频,避免了后期因为遗忘而影响教学效果的达成。
3.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具体教学实践
Office软件是实际工作生活中最常用的软件,有大量的实际案例和项目,所以我们利用实际生活的案例来组织Office高级应用的活动教学。每一个案例为一个活动主题,学生为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掌握Office的高级应用。为了进一步理解微课支持的Office高级应用课程课内翻转的教学模式,下面给出PowerPoint高级应用这章教学过程的实例进行说明。
五、学生自主学习的跟踪与教学效果分析
为了了解微课资源建成后其利用率和教学效果,笔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了跟踪。我们将《办公软件高级应用》微课资源上传到BB(BlackBoard)教学平台,并设置了跟踪。通过平台的跟踪,笔者可以随时了解每位学生的访问时间、访问次数、访问对象等信息。
笔者对我校文法学院的两个教学班级做了对比试验。两个教学班人数相当,教学班级A人数为60人,教学班级B人数为62人,男女比例都为1∶3。教学班级A采用了基于微课的课内翻转的教学模式,教学班级B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开学初,均告知学生在BB教学平台上已建有微课资源,希望学生能自主学习。学期结束,笔者对两个班级的微课资源的访问情况利用BB平台的统计功能进行了统计,A教学班统计情况如图3所示,B教学班统计情况如图4所示。
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两个教学班的微课使用情况差异很大。A教学班由于教师采用课内翻转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观看微视频,做微练习,形成一种共识,所以当理论课堂上有知识没有掌握的时候,课后或实践课堂学生就会主动去学习,
所以微课资源使用频繁,而且在课程学习的前半段甚为明显,在考试前访问量一般。B教学班虽然已知微课资源的存在,但由于任课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法,对微课资源的使用没有积极引导,导致学生平时不愿主动去利用微课资源学习,而在浙江省办公软件高级应用的计算机等级二级考试(4月28日)前一周左右时间,微课资源的访问量明显增多,在考试的驱动下,学生开始学习。
这两种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到底怎样?笔者对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和等级考试成绩进行了统计,A教学班的成绩明显优于B教学班,尤其是成绩的两头甚为明显。A教学班成绩优秀率达40%,全部合格;B教学班成绩的优秀率只有15%左右,不及格率5%,A教学班的平均分高出B教学班10分。从考试前微课资源的访问量也可以看出,A教学班的大多数学生平时已经完成对知识的内化和迁移,所以考前非常轻松,B教学班则反之。
六、结论
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跟踪和考试的结果可以看出基于微课课内翻转教学改革的有效性。微课支持课内翻转,同时通过这种教学改革促使教学在有限的课堂内即完成了知识的传递又完成了知识的内化,为操作演示类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陈巧芬.认知负荷理论及其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07(9):17-19.
[2]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1.
[3]Should You Flip Your Classroom[EB/OL].http://www.edutopia.org;/blog;/flipped-classroom-ramsey-musallam.2013-5-1.
[4]刘荣.翻转课堂:学与教的革命[J].基础教育课程,2012(12):28.
[5]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杨开城.教学设计——一种技术学的视角[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7]Jonassen D.reviewing activity theory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framework of taking the student as the centerAs the design[M]. Shanghai: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2002.(编辑:李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