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品
摘 要: 教师应当向学生提供充分從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帮助他们在主动实践、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真正成为主动学习数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教学设计应起到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作用,力争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自主学习 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初中数学的课程体系及教材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堂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帮助下,继承人类知识财富,开发智能,完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的主渠道。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效率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教学上的高效率指的是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切实提高实际运用能力。根据现阶段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初中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所以,教师应当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帮助他们在主动实践、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维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主动学习数学的主体。下面我结合新课程数学教材的内容,分析几种学生行之有效的、主动学习数学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的意义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创造、去感悟,从而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学习兴趣教学是一种师生、生生多向交流的过程,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形成新知”阶段,教师要对主要错误或独特见解进行评讲,对学生探索出的成果进行归纳评价,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得出结论,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引导学生不断总结和反思,对探索出的成果进行系统化、网络化。比如在“幂的运算”这部分内容中,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往往把同底数幂相乘与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相乘与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相乘与同底数幂相除,这几个幂的性质相互混淆。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改变上课时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运用乘方的知识,弄明白同底数幂相乘相除、幂的乘方、积的乘方所表示的意义,然后运用乘方的意义探索、推导这几个性质。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合作交流,自主学习,自己归纳总结出规律,从而使所获得的知识从以往的感性认识升华为到理性认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想学、愿学、乐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感受到终生学习的必要性,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苦的感觉。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能将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在教育过程中相信学生,以肯定学生的成绩为主,培养信心,使之愿学。
三、自读自讲,学生主动实践
首先,教会学生阅读课本,积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有计划地选取部分内容让学生自读。当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疑难问题时,教师根据情况可不直接给学生解答,而是让学生打开课本,指出与该问题有关的概念、定义、定理、公式等所在的章节,让学生阅读,使其在问题与课本内容之间进行联系。这样做,由于积极创设了促进学生读书的情境,使学生对课本内容产生了兴趣,从而让他们为解决疑难、探究问题、发现知识而去阅读课本、激发起读书的热情。另外,要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优秀课外读物,让他们扩大视野,开拓思路,猎取知识,提高能力。其次,培养学生用恰当的例子简述课本内容,简述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如果学生能用恰当的例子简述课本某章节或片断的内容,就说明他已较透彻地理解了相关内容。开始时,学生会有困难,老师要做出示范。简述课本内容可以作为课外作业布置给学生,也可以作为考查内容,长期下去,课本对学生不再是陌生僵死的东西,而是可以驾驭的活生生的材料了。最后,变换不同方式,让学生表述数学题目。一个数学题目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叙述,这可以使学生把一个生疏的问题变成熟悉的问题,从而得以解决。它有助于避免学生在解题时重视题目的“数字”部分,忽视“文字”叙述部分,而文字部分往往能启发解题思路。
四、巧妙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课堂教学不但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教学设计应起到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力争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银行的利率”、“打折销售”时,先让学生到银行去了解利率、利息、利税等或去商店看一看商品的打折情况,了解标价、折数、售价,等等。教学中,每个小组先进行讨论交流各自了解到的知识。让学生走出课堂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总之,教育具有复杂性,教无定法,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学习主动性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冯梅珍.学法指导的“放”与“练”[J].广东教育,2002(10).
[2]顾黄兵.数学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性策略探微[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