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入手,让小手动起来!

2015-09-10 07:22李珍
考试周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能力培养策略

李珍

摘 要: 只有提高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才能让他们真正地掌握一门知识。所以,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无疑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探究的重点课题。本文从学生的具体数学学情、性格特征、认知方式等方面入手展开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动手能力 培养策略

现阶段,我国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对知识点的掌握一知半解,可以解答简单的问题,在面对难度较大的问题时不知从何处下手;其次,缺乏良好的动手能力,特别是对于一些开放性、延伸性和生活性较强的问题,他们很难做出准确及时的解答;最后,无法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由此可见,在提高低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无疑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重点课题。接下来从课堂练习、生活锤炼、合作互动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谈谈如何有效提高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一、课堂指导,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若想充分提高低年级小学生数学动手能力,科学的课堂指导是关键。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带领学生摸索数学知识、使用数学知识,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所蕴含的魅力,从而真正开启数学的门扉。其中,根据平时教学的发现,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要从他们的解题能力入手。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切实把握理论知识,从而为实践所服务。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时、分、秒》为例:

二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受到年纪的限制,对时间的认知还相对朦胧,甚至很多学生都分不清时和分之间的区别,更不要说他们能否认知时间了。针对此,我们可以指导他们在课堂上动手,自行“创造”时间,以此加深他们对时间的体会。期间,我是这样进行指导的:首先,我提出一个问题:“上课的时间和下课的时间哪个更长一些呢?这两个长度该如何衡量?”看到学生陷入沉思,我将事先准备好的挂钟出示给学生,然后说:“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三个指针,最长最快的是秒针,但是它代表的时间却是最小的;最短最慢的是时针,但是它代表的时间却是最大的。”之后,让学生通过看一看的方式感受一下这三个指针的运行特点,然后告诉他们一小时等于六十分,一分钟等于六十秒。之后回归上一○ 数学教学与研究个问题,我让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道具时钟拿出来,然后让他们自行拨动。因为下课时间是十分钟,所以只需要将分针拨动两个大格;而上课时间需要四十分针,所以需要将分针拨动八个大格。之后我告诉学生:“哪个转动得更久一些,它的时间就更长,但是这两个时间都低于一个小时,因为一个小时需要将分针转动一圈,正好是12个大格。”由此一来,在我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转一转和动一动,必然可以加深对时间的感受和认知。

二、合作互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低年级小学生在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解答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都存在相应的短板和不足,有些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单凭一个人的能力是无法做到的。有时,尽管他们完成了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却浪费了许多时间。在这个背景下开展合作互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实现自主动手,这样不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间接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加法和减法》为例:

在指导小学生动手能力期间,我鼓励学生开展了这样的游戏活动:首先,随机选出一名学生充当商店的老板,然后随机选出三名学生到“商店”买学习用品。在表演的過程中,表演所用的道具都源自学生的练习本、教科书、铅笔、文具盒和橡皮。之后,表演者在讲台前进行表演。譬如:学生A买了2个练习本和3根铅笔,1个文具盒;学生B买了1个练习本,1本教科书和1块橡皮;学生C买了1块橡皮,1个文具盒和2个练习本。学生买完之后,我让他们将自己所买的物品标注在黑板上,并列出算式,看看自己一天共买了多少物品。如学生A列出算式:2(练习本)+3(铅笔)+1(文具盒)=6,所以他共买了六个商品。而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让“店家”列出算式,即是通过三次贩卖,还剩下多少件“商品”。如“店家”原本准备了20支铅笔,10个文具盒,15块橡皮,30个练习本。所以,将“店家”原有的物品数量减去三次售货时的实际数量,便可以求出还剩下的“商品”件数。整体来看,这种互动方式不但可以丰富小学低年级生的学习生活,增强他们对加减知识的感受,还能增强他们的代入感,让他们更真实地感受到“加”和“减”,这比起传统教学而言更具灵活性和开放性,可以有效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此外,这种模式还可以在表演的过程中间接渗透货币的知识,为之后货币的学习奠定相应的基础。

三、生活探究,巩固学生动手能力

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生活的角度入手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此外,以生活为媒介展开教学,还能增强学生的代入感,让他们更真实地感受知识。其中,以生活为视角的指导方法可以是课堂练习,也可以是课后任务。记得在某个网站上曾看到一则新闻:西方数学任务真奇怪,居然让孩子去银行存钱。这种练习形式不但可以让学生更真实地触摸知识,而且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所以,我们不妨从这个角度入手指导学生。

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们可以布置练习项目,让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超市里去购物,然后留意一下货品的价格,自己带了多少钱,以及营业员找回了多少钱等,以此加深他们对人民币的认知;又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之后,可以布置这样的家庭任务:统计一下班级中的学生有多少名男生,多少名女生,或者是统计一下班级中的学生分别喜欢看哪一部动画片,哪个动画片的观看人数最多,然后利用教材中涉及的表格记录下来;又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可以让学生在教室中观察一下正方形物品、长方形物品和圆形物品的特点等。整体来看,这种练习形式不但能加强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他们明白知识和生活是不可分割的,还能间接唤醒他们动手操作的意识和积极性,从而让他们更自主地投入到任务中,在操作和观察的同时提高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和动手能力,让知识的学习由“死板”变得“灵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低年级小学生在认知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有些任务需要教师的带领来完成,以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而且,教师在制定练习任务的时候,要严格考虑到低年级小学生的整体能力现状,不可让任务的难度过大或脱离实际。

总而言之,只有提高了低年级小学生数学动手能力,才能让他们真正融入数学的海洋中,充分感受数学知识所蕴含的魅力。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关注学生的成绩,至于学生能否将知识用于实践,他们很少考虑。长此以往,不但会让小学数学学习陷入一个尴尬的误区之中,还会影响小学生能力的成长。所以,从小学生的角度入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这是需要一线数学教师给予重点研究的课题和工作。

参考文献:

[1]张雪苗.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4,(01).

[2]高虹.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4,(02).

[3]闫素艳.怎样上好小学数学活动课[J].电子制作,2014,(04).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能力培养策略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动手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折纸”中蕴含的数学思维与动手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