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华
摘 要: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虽然现阶段开始强调素质教育,但仍然受到功利性教育的影响。在语文学科中,人文精神一直被忽视。文章针对高中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为讨论对象,探索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人文精神 教学措施
2000多年前孔夫子就提倡因材施教,但现阶段中国的教育却丢失了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个人在社会生存和生活的基本精神。人文精神教育不能单纯地作为一个学科在教育中体现,那么如何在教育中传承、弘扬、重建人文精神呢?这是目前中国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高中阶段是学生塑造思想的阶段,因此,有必要加强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存在的缺陷
(一)语文被视为教育工具
从根本上说,语文作文一门基本学科,蕴藏丰富的人文内容,但在应试教育的条件下,语文知识沦为一个考试升学的工具。在语文教育过程中,为了能给学生留下直观的印象,某些教师过度肢解文章,使文章的精神完全被剥离,过度重视语文学习的抽象理解等,对于文章的感情和态度往往考虑不够,导致学生在語文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并形成恶性循环。
(二)人文教育出现泛华倾向
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就是人文性和工具性,在一些教师语文课程的教学上却是过度地、泛化地表现人文性,使得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被弱化。在教育过程中,过度强调背景,大主题使得语文课完全变为人文课,而忽略了文章本身的情感和意境。
(三)人文教育与思想教育混为一谈
在传统教学中,文章的出现仿佛就是一定要表现出一定道理,按照一般的教学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道德和政治理念,脱离对实际的考虑,意蕴丰富的文学作品就像是在给学生做思想教育。
(四)人文教育脱离文本实际
高中语文教学上有着很大不足,在语文学科教育上,过度重视文学的思想内涵,而对于作品的情感、实际性和作者人格操守缺乏了解,在学习过程中变得枯燥乏味,降低了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与研究
二、高中语文人文精神渗透的教学措施
(一)提倡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部分学生会因为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越来越不重视语文课程学习,在此提出一些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明确学生的主导地位,使其能自主学习,并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教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学生的自主地位要在实际中体现,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扬长避短,相互促进学习,加强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交流,逐渐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此期间,教师应努力营造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难题,并加以指导。
(二)以终身学习为主旨,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养成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以贯入人文精神的教学为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民族思想,感受民族文化,体味民族感情,通过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个性,培养正确的感情观和价值观。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让学生融入到语文学习中,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理性认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升华精神,提高素养,快乐、主动地学习,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语文的文化价值和学习过程的快乐。语文作为生活中交际的重要工具,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体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和文化进步发展的相互作用,从平常的课程教学中引导、教育学生,让学生掌握基本方法,认识、了解、学习人文精神。
(三)培养学生优秀文化的品位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优美,汲取中华文化的智慧,体验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吸收全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通过与语文的学习,理解,提升对优秀作品的品位,吸收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学素养,培养人文情怀。
(四)构建完善的人文评价制度
在应试教育上,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过于强调与考试挂钩的语文知识,从这方面来说严重制约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一切都以考试为目的,使学生背负巨大压力,失去学习兴趣,别谈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要建立完善的人文评价制度,通过新的评价机制保证教师的多元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只有做好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将人文精神引进到课堂中,才能更好地教导学生,使其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将其与教学相融合,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通过语文课程的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立足于时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语文课程,丰富学生的精神,张扬学生的个性,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参考文献:
[1]代向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神州(下旬刊),2012(3).
[2]孙缅.浅论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J].环球人文地理,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