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呼唤“人本化”管理

2015-09-10 07:22:44丛芳
考试周刊 2015年63期
关键词:人本化课堂管理以人为本

丛芳

摘 要: 虽然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可,但是长期以来,受传统习惯、高考压力、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观和管理观片面地把课堂管理理解为对学生的行为控制和纪律管束,忽视了关注学生生活体验、精神需求、自我管理和师生交往等丰富内涵,忽视了学生作为完整的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主体性。传统的课堂管理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高中数学课堂呼唤“人本化”管理。

关键词: 高中数学 课堂管理 以人为本

新课标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并以此作为新课改的核心内容,人本化的思想正是基于此提出来的。所谓“人本化”,简要地说就是文明化、人性化,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发展需要,追求真善美及其统一。“人本化”的人和“以人为本”的“人”,都是指“完整的人”,或称“全面发展的人”,它尊重人的个性特点,并且认同个人与社会的互动。确立和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让学校的一切活动都为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设计和组织,着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全面的素质、鲜明的个性,尤其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课堂管理是教学活动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课堂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实践证明,传统的课堂管理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这种教学观和管理观片面地把课堂管理理解为对学生的行为控制和纪律管束,忽视了关注学生生活体验、精神需求、自我管理和师生交往等丰富内涵,忽视了学生作为完整的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主体性。

1.高中数学课堂“主体”现状令人担忧

尽管广大数学教师对教学主体问题已经有了共识,但通过大量各类课堂的研究分析,发现在“突出主体地位”、重视“主体参与”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还有很多的“主体参与”异化现象。由于教师首先根据教材进行设计教学目标,然后才考虑学生的需要,这样的设计一定是主观的,没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设计。反映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是在研究教而不是在研究学。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完全由老师安排教学程序,学生始终处于茫然被动的状态,反映在课堂教学上就是:老师每节课只力求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占据了课堂绝大部分时间,导致教学中的教师中心化。反映在教师的态度上,就是生硬急躁,为教学而教学。

2.高中生学习数学问题频频出现

由于传统的讲授法要求学生有意注意集中的时间过长,因此导致学生精神紧张,大脑疲劳,长此以往就会逐渐抹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数学学科本身的基础性、逻辑性与系统性,成绩一旦落下较多就很难弥补,因此部分学生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心力交瘁”沉重的作业负担不但使学生没有时间进行反思总结,内会吸收,而且使学生更厌学。教师对于课堂的控制把握,使得学生习惯于盲从教师的讲解,不喜欢反思探究,不敢质疑批判,不会合作交流,更谈不上拥有创新精神,这就导致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提高。

3.教师课堂教学方式亟须转变

受评价机制或是自身教育素养限制,现在高中数学教师采用最多的教学方式就是讲授法,也可以形象地被称为“填鸭式”教学。“填鸭式”教学就是不管学生会与不会,只顾赶教学进度,一味地向学生单向灌输,导致学生课堂上听课疲劳、乏味,或是开小差或是犯困,学习效率低下。随之而来的是,由于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掌握不好,因此教师需要重复强调、反复训练以使学生巩固掌握,这就越导致了学生听讲的厌倦心理,此恶性循环使得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累。

现代人本教育理念要求学校中的各个环节都要体现“生本性”,教师要视学生为独立的社会个体,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个性差异,努力满足学生的课堂需求,多采用交互式的课堂交往方式和人性化的沟通技巧,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此外,通过反思我国目前课堂管理中的人本缺失现象,我们可以得知,只有教师着眼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才能在日后培养出能够大胆创新、不断开拓进取、身心健全、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高中数学课堂管理呼唤“人本化”管理。

4.基于“人本化”思想的数学课堂教学管理策略

4.1加强师生沟通交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对学生倾注大量热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生谈心、交流,鼓励学生经常参与集体活动。尽量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和关注,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古语有云:“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4.2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以人为本”理念使学生能以朋友的身份与教师沟通交流,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和用有自己特色的方法探究知识,真正实现师生关系民主化,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我们要提倡互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例如,在学习“幂函数的性质”一课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开展互动学习。先让学生分别研究几个特殊的幂函数的特性及其共同特征,学生根据经验,采用作图的方式进行探究。在学生分别完成了探究工作后,教师让同一小组的学生相互交流。笔者发现,坐在笔者身边的一位学生独立发现了三条性质,如第一象限的图像趋势,过点(0,1),何时图像关于原点对称与何时图像关于轴对称等。在交流过程中,他了解到其他学生还发现了“幂函数图像不过第四象限”等性质,大为惊奇,于是展开研究。看到同学们积极思考的成果,笔者及时给予回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赞赏。这样一来,就实现了师生互动,学生通过亲自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提高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推进了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4.3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开放性的问题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探究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这种教学方式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也使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实践证明,“以人为本”的教学就是建立在学生兴趣之上的教学,兴趣不但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更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思维方式拓展延伸的关键。因此,只有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以趣促思,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和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因此,教师要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将学生兴趣的培养放在首位,使学生产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学习“人本化”的教学管理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尝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深入贯彻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锻炼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庆男.中学思想道德教育:从规训化到人本化[J].江西教育科研,2007,(11):15-16.

[2]李泰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N].http://www. doc88.com/p-013911413053.html.

[3]石志群.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参与”的现状与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3.1-2(上):7-9.

[4]李庆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N].http://www.china21edu.com/HTML/AT/ATS/20/2012/2-24/236271.shtml.

[5]刘文明.新课改下高中人本化班级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职教学院,2009.12:6-7.

[6]边静静.“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1.4:1-3.

猜你喜欢
人本化课堂管理以人为本
面向人本化的高校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中国市场(2016年31期)2016-12-19 08:42:47
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管理方法刍议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1:31:44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有效课堂管理策略分析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11:05:56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7:20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道德教育人本化研究
人间(2015年20期)2016-01-04 12:47:18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人本化”模式
大学中的人本化教育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