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成欢
摘 要: 生物是基础性学科,无论对文理学生而言都至关重要。生物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能拓展学生的科学研究事业,对学生未来学习和生活意义深远。然而,如今高中生物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使高中生物教学上一个新台阶,本文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如今的教学实践提出应对举措。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教学问题 应对举措
1.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理念落后
教育理念随时代进步,如今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已逐渐普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發学生学习积极性,已经成为高中的重点工作。高中生物于学生高考意义重大,然而目前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停留在“满堂灌”上,未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潜能。虽然新课程标准已经颁布,但很多高中仍然未能就生物教学做出相应改变,为了赶进度,提高短期教学业绩,一些教师压抑学生个性,超负荷布置学习任务,不但加重学生的课业压力,而且使学生对生物的理解过于肤浅,难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1.2教学方式单调
当前高中教师新老交替比较快,虽然有比较资深的高、特级职称教师,但是大部分从事生物教学时间尚短。他们教学的时候大多吸收老一辈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方式。由于这些内容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沉淀、升华,教师在教学和应用上难免力有不逮,理论和实践结合程度偏低。
1.3教学条件简陋
教学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师资力量,二是实验设备。我国高中教育虽然已然普及,但各种资源分布是不均匀的,一些经济发达、地理位置优越地区所在的重点高中,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实验设备,抑或其他各种基础设施、条件,都比普通高中强很多。虽然环境因素的作用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可想而知,在环境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对教学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1.4合作学习较差
学习不但是一个吸收的过程,还是一个共享的过程。共享在高中教学中最好的方式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就目前情况看,一些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尚不深切,小组合作教学开展不是很纯粹,在学生参与积极性调动、课堂组织等方面还有待提升。由于学生合作学习较差,因此整体上高中生物教学深度、广度受到很大影响。
2.高中生物教学问题的应对举措
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中传达的教学精神却是真切的,兴趣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有重要影响。而学生在高中求学阶段思想价值体系不成熟,兴趣更是其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进行知识灌输、理论轰炸,应该以兴趣为出发点,找到学生深度学习的切入点,为学生生物学习爆发提供发泄口,这样才能使其精力落到实处,提高学习成绩。如讲授血糖的调解的时候,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其原理,可以以银行比喻肝糖原。而银行积累增加,意味着葡萄糖转化为肝糖原。之所以出现上面这个转化,是因为血糖含量超过正常水平。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更形象地理解生物知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2丰富生物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单调的问题是我国各级教育面临的普遍问题,高中生物教学也不例外。要改善此种状况,需要丰富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其一,探究学习法。探究学习的关键在于问题的提出、探究、解决,探究式学习是一个系统体系,学生之间的配合必不可少,详细计划和进度不可或缺。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将学生代入问题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使其发现、提出、解决问题,提高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其二,要点提示法。要点提示法的科学性在于抓住主要矛盾,教师在教师中可以设置不同重点级别,并明晰这些要点,在复习和预习的时候,引导学生加深对这些要点的理解和领悟。诸如,教授基因结构的时候,教师可以连带着将DNA、细胞核、线粒体等诸多内容串联起来。
2.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信息化时代,共享、开放的精神至关重要,在学习上也是如此。目前,很多教师对共享学习缺乏了解,不懂得共享、合作对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终身发展的重要性。为此,高中学校应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宣传和组织工作,着力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一般来说,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意如下事项:其一,小组人数控制在4~6人,且保证“组际平衡,组内互补”。其二,安排桌位摆放。根据班级学生的多寡,教师需要安排好桌位摆放,尽量为同组学生间的配合提供良好条件。
3.结语
随着新课标的普及,生物教学迎来改革良机,为了更好地对生物教学予以创新,需要指出当前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生物教学是高考的重要学科,也是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改善生物教学质量,对我国高中教育教学体系完善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如今教学实践提出应对举措。
参考文献:
[1]李百超.浅论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考试周刊,2015(30).
[2]张丽萍.注重高中生物实践教学,提高学习生物的趣味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4(35).
[3]张成功.深入探讨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学习(中),2014(06).
[4]姚华学.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制约因素与解决对策[J].当代教研论丛,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