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形象,诗文有别

2015-09-10 07:22谢鹏英
考试周刊 2015年60期
关键词:垓下项羽人物形象

谢鹏英

【教材分析】

《项羽之死》选自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散文诗歌欣赏》第四单元,单元的主题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单元目标要求教学中既把握不同类型散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特性,又了解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段。同时要培养学生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把古代散文的诵读当做教学目标之一,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并且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项羽之死》这篇文章刻画出了项羽的“精神气血”。整篇文章集中记叙了项羽这位悲剧英雄最完美的落幕,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气概。既有霸王别姬的铁骨柔情,又有东城快战的骁勇善战,更有乌江自刎的知耻重义。整篇文字读来荡气回肠,令人不免对这段传奇历史感慨万千,对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悲之叹之,爱之怜之。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本文语言浅显,文意理解难度不大。因此,本课的文义疏通以学生自学为主,重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诗文比较体味“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分析形象,探究意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感受与分析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在以诵读品读、问题探讨为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并借此理解文章塑造的项羽这个悲剧英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项羽的悲情英雄形象,评价其性格与命运。

【教学重点】

以《垓下歌》为线,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对项羽的悲情英雄形象的准确把握,对其性格与命运的个性化评价。

【教法与学法】

诵读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和小组合作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课前播放音乐《垓下歌》(吉杰)(ppt展示《垓下歌》)

师:这是一个末路英雄在就死之前的慷慨悲歌,虽穿越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但至今我们犹能感觉到这首诗里的荡气回肠和缠绵悱恻,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诗。

教师过渡:今天让我们透过这首《垓下歌》,学习《项羽之死》这篇课文感受项羽的英雄本色。

二、赏英雄本色

1.英雄之勇(ppt展示项羽图片,力拔山兮气盖世!)

教师问题提示:①通过这首诗的第一句,我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项羽?

②觉得本文2、3段有哪些语句最能体现出项羽的“力”“气”?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并落实司马迁如何刻画项羽勇猛和善战的特点。)

教师诵读指导:起句有气壮山河,势吞万里之气象。请男同学一起再读第一句,读出这种气势。

教师过渡语:项羽力可拔山,气能盖世,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在《垓下歌》里,项羽是如何总结自己的失败原因的?

2.英雄之悲(ppt展示项羽图片,时不利兮骓不逝!)

问题提示:项羽把失利的原因归结为天时不利,那么在文中有哪些相似的句子?

快速阅读,勾画(3次出现“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预设问题:项羽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句话?这些语言描写体现了他什么性格?)

(ppt展示):钱钟书说:“认输而不服气,故言之不足,再三言之。”(《管锥编》)

学生齐读,教师小结:兵败垓下真是天之亡我?那又是什么呢?

插入刘邦的评价,教师提问:不善用人,从快战一词也可见一斑,比较快战和决战的区别。

教师诵读指导:第二句我们该怎样读出项羽的自负?

3.英雄之柔(ppt展示虞姬图片,虞兮虞兮奈若何!)

问题提示:身处绝境的项羽是如何对待心爱的美人和心爱的宝马的?)

齐读第一段,想一想:

①霸王别姬之时,哪些传神的动词最能表现出项羽的心理?

②这些动词分别表现了项羽什么样的心理?

4.英雄之壮(ppt展示乌骓图片,骓不逝兮可奈何!)

问题提示:

①乌骓是项羽勇武的符号,精神的寄托。爱马如命的项羽为何将乌骓赐予亭长?

教师进一步提示:拒渡赠马后。他做了什么打算?

②项羽为什么选择自刎?表现出项羽的哪些品质?

③陷于绝境的项羽,为何“笑”?有人对项羽的笑做了以下阐释,你怎么看?

④教师诵读指导:朗诵整首诗,在诗中进一步感受项羽的英雄品质。

三、小结英雄形象

这就是项羽,他骁勇善战,又柔软多情;他恃勇自负,又慷慨悲壮。史学家司马迁不隐恶,不溢美,为我们塑造了这样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但也正是这样一个人,让人忍不住爱之,恨之,怜之,敬之。

四、作业布置

以“我心中的项羽”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随笔。

五、拓展延伸

比较《垓下歌》和《项羽之死》在塑造形象上最大的不同。

六、慷慨有余风

教师过渡:项羽的绝命诗《垓下歌》以剑代笔,以血为墨,是蘸着自己的热血写下来的。而“歌数阕”不足以表达出项羽的感情。让我们也“歌数阕”,充分感受这位末路英雄的悲壮之情。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项羽之死》作为选修教材经典的古代散文,其经典之处在于项羽的本色人生和司马迁的炉火纯青之笔。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定为:以《垓下歌》为线,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在诵读中熟悉人物,通过人物描写的精彩之处分析项羽其人;小组合作探讨项羽之死。课后掩卷而思,回想整堂课的前前后后,做以下小结反思。

1.本节课有诵读,但诵读不够充分。比如分析项羽的悲壮慷慨之气时,有明确的分析,有整体的诵读,但没有对学生做有感情的诵读的指导,所以分析就只能是字面的,对项羽其人的理解也没有深入。

2.教学流程的环节设计比较独特,以《垓下歌》为线,层层剖析,但问题多而不精,给予学生思考和体会的时间不足,如何把课堂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这是今后教学要多加思考的地方。

3.本节课重点是分析项羽其人。但分析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深入文本。具体找到关于项羽的描写之处,结合文本深入分析并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

本文为中央电教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课题(课题立项号133021043)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垓下项羽人物形象
楚汉之争最后四个月大致情节梳理(上)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项羽为什么不肯定都关中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垓 下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梦遇项羽
垓下之战
以项羽“学万人敌”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