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追求积极的“语用”品质

2015-09-10 07:11田长青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雪松言语层面

田长青

解读语文课程标准,不难发现就“语文课程”的解释隐含着三个层面的内涵:言语能力的层面、文化浸润的层面和审美熏陶的层面。站在这一视角下审视阅读教学,其改革的意义也愈加清晰地凸现: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使阅读教学成为追求学生语言习得的内化,实现学生认识、情感、态度和观念的变化,提高人的人文素养,生成人的睿智与深刻的实施过程。我们的实践是以“寻求最佳路径,呈现动态生成,突出学生实践”为突破口,进行“立体构建学生言语实践的综合平台,促进学生言语实践能力和内隐的精神世界同构共生”的尝试,以期达到减少头绪、强化综合、丰富阅读教学内蕴的目的。

一、循趣切入,披情入文

阅读教学要从驱动学生阅读需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出发,真正理解学生阅读行为的内在动因,才能有效地进行。

实践中,我们往往从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后的兴趣点出发,引导他们保持情趣,积极进入到言语的自主探究、实践中去。如《珍珠鸟》一文教学时,学生对作者一开始就说“真好”二字特别感兴趣,教学就循着这一点开展:“读这个词语,你读出了什么味道?”“因为觉得真好,所以我做了什么?”……学生以情体之,以心悟之,教学由此呈现鲜活的情景。

当然,从兴趣点切入,既需要教师教学伊始创设情景,激发情趣,更需要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保持热情,具有言语探究的持久动力。这就对教师解读文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善于以学生的身份找到他们阅读的兴趣点,并从这一点出发,展开教学的流程。教师还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充分地读书,在与语言文字的反复充分接触中生发探究的兴趣,进而调动学生思维、想象、情感的介入,促使学生阅读的进一步深化。

二、立体推进,品读感悟

如果说循趣是选择学生阅读的最佳切入口,是建立了阅读教学的“起点”,那么由此展开的教学流程就应该横向铺排,纵向拓展,终成以面构体的立体形的综合阅读教学结构。

1.熟读精思,触摸主旨

阅读不仅仅是浅表化地着眼于书面上的文字,而是透过作品的语言,全面把握和审视浮露着的显性意义和直观图景,仔细品味蕴含其中的内在意蕴和丰富情感。因此,在学生抓住了有价值的文本信息后,教师要保证学生有自主读书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潜心会文”“切己体察”,触摸文章的灵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顺应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生的思维带有很强的具体形象性,因此想方设法带学生走进课文描摹的情境中,他们便会很自然地领悟到文章的主旨。

这一层面的构建,侧重学生的认知性阅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与课文主旨有密切关系的焦点式的问题,通过读、思解决这些问题。如《山谷中的谜底》一课教学,学生在读到课题时,很自然地产生了探究如下问题的欲望。(1)山谷中有着怎样的谜?(2)谜底是什么?(3)形成这一奇异景观的原因到底有哪些?继而引导他们紧扣问题反复读课文并思考,并相机点拨,直至读懂为止,使学生很自然地把握了课文的主旨。这样不仅促使学生感知,更重要的是激活学生的思维与想象,推动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提高。

2.品读感悟,升华情感

这一层面的构建,侧重学生的创造性阅读。实践中要注意三点。首先,要抓住重点,围绕焦点问题或专题阅读展开。再如《山谷中的谜底》教学时,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谜底的第3自然段,可以抓住“雪松有什么本领”这一关键问题,让学生各自谈谈对关键词句的理解,继而引导学生合作探讨雪松是如何运用弯曲、反弹的本领达到最终目的的。这一过程,以读为主线索,以读促情,以悟促读,让学生感受到雪松与积雪抗争时的情景,使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画面,让雪松那顽强抗争的形象清晰印入学生的脑海中,领悟雪松是强者、胜利者。其次,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珍惜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体悟感情,揣摩表达方式,实现从语言文字到思想情感的整体提升。其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课文,应有不同的操作策略。

实践尝试中,我们把小学语文课文分为两大类。一类统称为情感体验型,指众多文质兼美的课文,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如《第一次抱母亲》《爱如茉莉》等。教学时精心选择语例,让学生人情入境,读中触发情感,读中理解感悟,读中发展智能。另一类称之为迁移运用型,指适合模仿表达的课文,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表达方式乃至修辞手段可以很好地运用于新语境中。此类课文教学时应让学生领悟如何准确地表达,创造性地迁移、运用。

课文分类,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划分,它取决于教师对文本的创造性处理。而这一层面的构建,也因教师个性化地处理文本呈现五彩缤纷的精彩。

三、自主实践,动态生成

阅读是学生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他们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唤回直觉经验,重构文本的具体化形态,实现学生心中独特的“第二文本”。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遵循小学生阅读的心理规律,给他们充分感受体验的时间、空间。要让学生有课堂学习的“自由度”,使学生能自由地独立或合作学习,直接面对文本,亲近文本,与文本及蕴含其间的情理接触,碰撞,促动灵魂的体验与探究,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悦读”。

再以《珍珠鸟》第4自然段教学为例。

师:轻声读读第4自然段,看看这小家伙是怎样一步一步和“我”接近的?

生:自主发现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与“我”的距离越来越近,即笼子四周——屋里一一小桌上。

师:这小家伙在屋里是怎么活动的?

生:关注动词“落、站、撞”。

师:见过小鸟“落”吗,体会到什么?“神气十足地站”是怎么站,谁来演一演,有什么感受?“撞”是怎么回事,能调换顺序吗?

生:情感朗读,感受用上“起先……随后……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等词语表示顺序的准确性。

师:见“我”不去惊扰它,小家伙的胆子越来越大,竞落到“我”的小桌上,你看它在“我”的小桌上做了些啥?

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小家伙在桌上干了些什么呢?

师:你们做小珍珠鸟,老师做作者,我们来对话好吗?

小家伙,“我”没有伤害你,你便怎么做呢?什么是挨近(师生做做动作),为什么你要一点点挨近呢?

由此展开学生的言语自主实践。在如是课堂环境中,师、生、文本进行对话,建构你来我往的“对话场”。关乎动词、表示顺序、表示地点变化词语的揣摩与品味,或巩固认识,或推波助澜,教学呈现此起彼伏、和谐共长的态势。更重要的是,让儿童产生阅读兴趣,关键处咬文嚼字,细嚼慢咽,哪怕“纠缠”,让儿童语言、思维向深处漫溯。

常有感于诸多名师的课堂。正如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小稻秧历险记》,他让学生读了十多遍课文,让学生反复尝试复述、表演,学生在课堂上笑也真切,读也投入。

联系我们的教学实践,我想说的是,要呈现课堂的动态生成,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自己该走的路,真的是一步也不能少。

猜你喜欢
雪松言语层面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A FRACTIONAL NONLINEAR EVOLUTIONARY DELAY SYSTEM DRIVEN BY A HEMI-VARIATIONAL INEQUALITY IN BANACH SPACES∗
赵雪松书法作品
牛雪松教授简介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关于冬天
从语言和体系两个层面理解庄子的“吾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