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2015年3月14日,我精心准备了一节课——《寓言两则》,晚上把教学设计的电子稿发给了我们“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群里的一位管理员。我很少在这个群里面说话,只是经常看看大家讨论的话题,这次怀着忐忑的心情发了过去,不知道对方会有何反应,更不知道对方是否会阅读我的教学设计。
忽然,群里传来了消息,是董建岭老师,说可以找马红芳老师探讨。第二天早晨,就看到了马老师接收电子稿的消息。我去上课,处理班级事务。下午的时候来了一个电话,北京的座机,立马接了电话,传来的是非常好听的声音,对方是马红芳老师。我无比兴奋激动,作为山东临沂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学老师,马老师竟然打了电话过来,详细告诉我教案的修改环节。之前我设计的教案,内容量很大:从猜谜语、猜成语导入,接下来是识字环节,让学生从诸多意思中选择合适的意思,设计了“亡”“牢”的义项选择,然后总结,让学生明白,从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不同的意思。接下来又是生字的识记。在第三个大环节中,设计了先读故事再评价的环节。评价之前,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出关键词语、句子,说体会和感觉,从《亡羊补牢》到《南辕北辙》,评价完接着总结,从关键词句中揣摩人物心理、动作、神态语气等。接下来是知事明理,得出什么道理。紧接着进行学法总结:扫除知识障碍,读文知事,知事明理。最后是以文带文,读《狐假虎威》。
当我把这些环节都一股脑儿打出来的时候,自己也觉得真是够哕唆的,量这么大,一堂课下来,不知道学生能学会什么。
现在的课堂,我们倡导“三讲三不讲”:学生自己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老师讲什么呢?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老师轻松的,也是最有效果的。
现在我们提倡学生大量阅读,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是会用,是能指导人生。如果你会灵活运用知识了,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还会害怕平时的那些考试吗?
马老师建议,我把课堂删减得简洁些一一前面的生字词环节,就直接考查学生对“亡”“牢”的理解,以后遇到什么语境,就讲什么意思,一开始就不要呈现那么多。接下来的读书环节:本篇课文是寓言小故事,不存在什么感情朗诵问题,趣味和道理最主要,所以不用让孩子死板地读、背,要演,让孩子尽情地演这个故事,可以不用看着课本,用白己的语言。评价环节,让孩子演完了就直接评价。可以用成语评价成语,对学生素质的要求比较高。
马老师问我,你知道这两个寓言故事出自哪里吗?我当时愣了一下,大约知道出自以前的故事书。马老师说出自《战国策》。《战国策》里面有很多的游说家,他们都会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劝说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所以讲故事成为他们游说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就要在掌握故事所寓道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劝说别人。
我恍然大悟。我白认为比较喜欢古典文学,可当了一名小学老师,就离古典文学很远了,每天沉浸在α、o、e的世界里,沉浸在小孩幼稚简单的世界里。可是,如果你没有大山的角度,你俯瞰不了天下;如果你没有海洋一样的深度,怎能容纳下千奇百怪的生命?所以,阅读,广泛阅读,才能让你站在一个不同于常人的高度上,才有可能设计出不一样的教学设计。同时,老师在解析教材的时候,要做到知人论世,哪怕是文章的出处、作者的风格、文章里面涉及的文化等等,都要老师去认真研究。高屋建瓴了,才能俯瞰脚下的土地,感受大地的情怀。
根据马老师的建议,我当天晚上就修改了自己的教学设计——简洁、实用,以孩子喜欢为目标,调动孩子读书的兴趣。首先是字词环节,简单释题,然后学习生字词。接下来演故事,最后讲故事,推荐阅读。
我试讲了一节课,没有用自己的班级,因为和学生不熟悉,前半节课孩子听得很认真,配合得很好,最后一个环节——演、讲,孩子过于兴奋,滔滔不绝,有的站着讲,有的在台下聊天。由于生字环节用时过多,后面孩子讲故事的环节时间少。不过还是有几个孩子讲出了自己的故事,即使语言不那么精彩,声音不那么抑扬顿挫,但发言的精神已经很可嘉了。
当我第二次在我们班讲课时,又有了新的感受。我把给孩子补充的成语减少了一些,只保留了四个成语——两个用来评价养羊人,两个评价坐车人。避免了第一次试讲中不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弊端。简单的四个成语,孩子记在心里是不难的。我用了二十分钟导入,释题,学习字词,用了二十分钟让孩子们演故事,讲故事。孩子们演得很好,三个人一组,一个当旁白,另外两个当里面的角色。很多同学用了自己的语言,又没有曲解原来的意思。在讲的环节,有几个孩子经常举手,这都是平时爱读书的孩子,读书真派上了用场。十来分钟的时间,竟然讲了七个故事:掩耳盗铃、此地无银三百两、刻舟求剑、借刀杀人、画龙点睛、拔苗助长、温酒斩华雄,有两个故事是我们语文课本曾经出现过的,能在课堂上想起来,用白己的语言讲出来,也是不错的。更令我惊奇的是,我没有让孩子去背诵文章,可是他们都把语句记得特别牢固,一些词语句子说得非常精彩,比如“大步流星”等。一个孩子想不起来了,另一个孩子立马给补充。最后结束了,几个孩子意犹未尽,在吃午饭的时候,还说要再讲两个。我问他们:“这样上语文课有趣吗?”张义泽使劲点头,说非常喜欢,还责怪我以前没有让他们讲。是啊,我们总是以为孩子这个不懂,那个不知道,常常把自己搞得很累,殊不知,有的孩子的知识面会令你感到白愧不如!郑力源说,他知道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我说:“你知道这个故事,怎么不讲出来呢?”他说不敢。我想,课堂上,乐于讲故事的就那么几个,因为他们读书多,还因为他们能敢于自我表现;还有一些孩子不举手,我在课下调查了一下,有一部分是知道一些故事的,就是看到校长来听课,不敢讲;肯定会有一部分是不会讲,也不读书的,但他们听了,也很好了。
能用自己的话语讲课文中的故事,还能给别人讲出自己读到的故事,这真的是一种很高的提升了。如果课堂上再指导学生如何把故事讲好,也许会更好。对于寓言故事,课可以这么上。课下多补充些故事,让孩子读起来兴趣很大,孩子很喜欢这种方式。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少说些,让孩子多点表达的时间。闲暇之余,我会给自己列个读书计划,千万不要让自己落伍。有了“语文主题学习”,好似暗淡中出现了一盏灯,慢慢指引我向前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