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玉娟
摘 要 叙述了对巴斯德“鹅颈瓶”实验的验证与改进,实验现象证明了“鹅颈瓶”实验的真实性与科学性,改进措施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关键词 “鹅颈瓶”实验 研究性实验 验证 改进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研究背景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实验是培养和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与手段。一次成功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实验资源,供师生利用。其中,人教版生物教材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中,介绍了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基本过程如下:
鹅颈瓶实验是假设微生物的移动,需要依靠鞭毛或其它结构,并且需要在液体介质中才能移动。
巴斯德把肉汤灌进两个烧瓶:第一个烧瓶是直颈烧瓶;而第二个烧瓶的瓶颈弯曲如鹅颈。然后把肉汤煮沸、冷却。两个瓶子都能与空气相通。很快,第一个烧瓶里就出现了混浊,第二个烧瓶里却没有。他把第二个瓶子继续放下去:直至三年后,鹅颈瓶里的肉汤仍然清澈透明,没有变臭。由此巴斯德用实验证据推翻了“自然发生说”,创立了“生生说”,认为细菌是由原来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学生对这个实验资料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也有一些疑问:“空气可以进入鹅颈瓶,空气中有细菌,也可以进入,瓶子里的肉汤真的不会坏吗?”“就算是细菌无法运动到鹅颈瓶中,但肉汤里会有细菌或芽孢的存在”(消灭芽孢所要求的高温高压121℃,103.4 kPa),肉汤本身的细菌没能被完全消灭,冷却后会大量繁殖。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真的会如史料所传,一直没有微生物的繁殖吗?为了解决这些疑问,笔者开展了验证实验。
2 研究的基本思路
研究的基本思路为:验证—改进—推广。
3 验证实验
3.1 实验准备
制订实验计划、设想实验步骤、准备实验用品、确定实验时间、进行组员分工。
3.2 确定验证方案
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此验证实验用了巴斯德鹅颈瓶实验相同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即将肉汤灌装到同样容量的直颈烧瓶和鹅颈瓶内,形成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微生物进入瓶内。煮沸两烧瓶,保持15 min沸腾时间,然后静置观察,每天记录现象并拍照。
3.3 验证实验现象与结论
3.3.1 实验现象
60 d后观察两个瓶内的肉汤:鹅颈瓶中的肉汤保持澄清,无明显臭味,未出现菌落;直颈瓶中的肉汤混浊变色,有臭味,表面出现菌落。此现象与巴斯德的实验现象吻合,解答了以下疑问:
(1) 微生物在没有介质的情况下不能向高处运动,无法通过鹅颈瓶的曲颈进入肉汤,在空气与瓶相通时,瓶内也能形成无菌环境。
(2) 煮沸时,大量的水蒸汽要通过狭窄的瓶颈喷出,这样,瓶内形成高压高温环境,从而达到消灭芽孢以彻底灭菌的效果。
3.3.2 实验反思
巴斯德实验的周期是3年,而目前的实验周期是60 d,是否存在:短期内无菌,长期仍有微生物繁殖的情况呢?
3.3.3 问题解决
(1) 将鹅颈瓶中的肉汤取出,做接种培养,如果培养基上没有出现菌落,则可证明鹅颈瓶中的肉汤中确实没有微生物。
(2) 改进此实验,向学生展示实验现象的同时,延续实验时间,以增强实验的说服力。
4 改进实验
4.1 确定改进方案
初步确立的将肉汤取出进行接种培养的实验被否决,原因是:肉汤取出时极有可能感染微生物导致实验失败;因此,采用更有效的方法:逆向思维——将琼脂培养基装入另外一组直颈瓶与鹅颈瓶,如果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会以菌落的形式表现出来。
4.2 开展改进实验
琼脂是一种煮沸冷却后凝为固态的物质,琼脂培养基除了琼脂这一主要成分外,还添加了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等,是研究微生物学常用的实验药品。本实验选择用琼脂培养基代替肉汤,装入直颈瓶与鹅颈瓶,同时加热15 min后静置培养。
4.3 实验现象
经过60 d的静置。
直颈瓶中出现较多菌落,而鹅颈瓶中没有菌落。这样可以确定:煮沸过程对培养基进行有效灭菌;鹅颈阻挡外界的微生物的进入,使瓶内形成了持续稳定的无菌环境。
5 成果总结
(1) 本验证实验证明了巴斯德“鹅颈瓶”实验的真实性,重现经典实验,也解决了师生在教与学中遇到的疑问;同时,为学生提供比教材更形象可信的视觉资料,为一线生物教师将此实验带入课堂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2) 生物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还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注重介绍科学史,引导学生认同严谨、开放、重实践、重依据的科学精神。体验科学家的发现过程比仅仅资料介绍和教师讲解更有说服力,也可让学生切身感受科学精神和魅力。
6 改进措施可行性分析
实验改进增强了实验的便利性、可观察性,有利于“鹅颈瓶”实验的推广。
6.1 高效低耗
用琼脂培养基代替肉汤,浓度易于控制、避免浪费、同样体积的肉汤与培养基相比,琼脂培养基成本较低。
6.2 增加便利性
琼脂培养基可以由液态转为固态,与肉汤的流动性相比,便于操作和保持瓶内培养基的稳定性,能达到延长观察时间的目的。
6.3 提高直观性
琼脂培养基表面的菌落丰富清晰,呈现出比肉汤更明显的实验现象。
6.4 多方位服务
教师可将本实验与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结合起来,达成多个教学目标: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进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鹅颈瓶”实验现象可呈现出菌落的形态颜色,帮助学生比较得出细菌、真菌菌落的区别,同时促成学生认识到:细菌和真菌个体微小,广泛分布于空气中。
第二节的“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活动的前期准备步骤有: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并冷却、接种、观察。由于所需实验周期较长,故学校很少开展此探究活动,如果将“鹅颈瓶”实验引入课堂,不管以演示实验还是教学实验,都是探究活动的升级版本。这样结合实验可减少实验时间与材料浪费,服务于两节课的教学目标,也体现了生物实验教学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