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瑞峰
摘 要 针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对以往的课堂教学方法弊端进行反思,并结合实践案例阐述了“问题引领”这一教学模式的优点、应用及注意事项,旨在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带来帮助,培养高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性,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问题引领 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问题引领教学模式的提出
教育教学实践表明,从事教学活动的时候要重视学生的感觉、质疑、逻辑推理等情感和思维过程。再高明的教师,如果他只知道一味地向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灌输,让学生像做题机器一样大量地解答教师给定的题目,教师机械地教,学生机械地学,那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不可能让学生从日常教学中体会到一丝一毫学习的乐趣,也不会唤醒他们内心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问题引领”作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把问题作为出发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地进行课程学习,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问题引领教学模式的优点
在教学实践中,从来没有人反对带着问题读书。可是,谁来提出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提出有价值、有秩序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那么教师和学生就会陷入问题的迷团。
“问题引领”教学模式通过点拨为教,探究为学,是一种“双主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设计好的问题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主动参与,再根据教学中随时出现的问题不断地调节学生的学习行为,让学生围绕问题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发展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积极的精神生活并不是靠记忆力来工作,而是要思考、推理、独立地探求问题的答案。”所以“问题引领”的意义在于让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应用的全过程,让他们通过亲身参与探究活动,感受前人探究的体验,让他们不但能学到课本上的知识,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教师的点拨与学生的学习就会呈现互动状态,就可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 “问题引领”教学模式的应用
3.1 用问题调动课堂氛围
促进师生互动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问。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考虑学生所学内容,结合社会热点、时事政治和时代背景,联系各章各节的内容,注重提问的态度方法,提出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问题。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如当学习了植物体内的水分运输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植物体内水分为什么可以自下而上进行运输?常言道:“水往低处流”难道是不对的吗?教师要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发散思维,考虑多种可能性。问题一出,学生在传统的“水往低处流”的观念影响下,也感到困惑,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了兴趣,与周围同学展开了热烈地讨论,课堂气氛活跃了。最后,教师再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受到根压、蒸腾拉力和内聚力等综合影响。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3.2 提高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
光靠课堂提问还远远不够,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例如,教师提出问题:“胚芽鞘感受单侧光刺激后的弯曲生长表现在哪个部位?”然后引导学生给植物尖端和尖端以下做直线标记,并由此判断是植物尖端还是尖端下部发生了弯曲生长。这样循序渐进,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研究能力和解题能力,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3.3 以学情定教法
教师要根据学生、学校、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学习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时,按照笔者原来的预设,先讲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分别用这些科学家的探究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但在讲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时,却出现了一个小意外。有一个学生看过关于普利斯特利探究光合作用的实验,他对整个实验非常了解,所以主动站起来为大家讲解这个实验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对这一“意外”是敷衍一下,继续按照原先的设想进行教学,还是趁机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积极发言?最终笔者决定顺水推舟,顺着学生的思路,让这位学生的发言成为学生学习的催化剂,使其服务于课堂教学。
3.4 “问题引领”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增添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学习“血糖调节”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结合“血糖”这一话题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关注:
你们周围有亲戚或朋友是高血糖或者低血糖的吗?
高血糖或低血糖会出现哪些病症呢?
怎样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呢?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家人或朋友的情况进行思考与总结,从而了解什么是血糖、血糖调节异常时的表现及其治疗方法等知识。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纠正与总结。这样采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知识引入,学生既能从中学到知识,又加强了对血糖问题的关注,对家人与自身的健康也更为注重了。
4 课堂教学中践行“问题引领”时的注意事项
4.1 不要满堂问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习惯于一问一答式的模式,这不是问题引领,一问一答式的教学往往是教师提的问题非常浅显,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出来,看似学生在跟着教师思考,实际上学生是在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一堂课从头至尾问下来,没有重点和难点,没有具体的学习目标,也没有一刻使学生认真仔细地思考。一堂成功的课应该至少有一个问题让学生一下子沉静下来,陷入沉思当中。学生在经历思索的痛苦与迷茫之后,又有仿佛穿越时空一般的豁然开朗。这样的问题才是成功的问题,才是让学生深入思考、终生难忘的问题。
4.2 不要为了问题而设问
有的教师对问题引领的精神领会不深,认为只要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就是在实行问题引领。所以该问的问,不该问的也要问,为了问问题而问问题。这样必然会使课堂陷入低效的深谷中。
4.3 将“问题”灵活运用
学案前面的“问题”是编者精心设计的,能体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重点难点,所以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预习,就有利于他们抓住重点。再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学生就能比较轻松地突破难点。
对于一些难度较大、学生通过预习不能理解透彻的“问题”,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进行课堂讨论,必要时再辅以教师的点拨和精确讲授,就可以使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迎刃而解。
对于有些章节的内容,可以不让学生预习,让他们带着对新知识的未知感去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会在教师引导下去探究,去发现,去总结。课后,教师再将“问题”作为课后复习题让学生去做,这样可以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利华.情景诱思,问题引领,促成教学达标——问题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5.
[2] 刘景太.优化师生互动,强化学生自主——初中生物“自主学习”的教改回眸[J].科学教育,2005(06):46.
[3] 彭莲萍.实施“问题引领,自主学习”的生物教学实践[j].新课程(中学版),2008(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