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爱红 胡明茂
摘 要: 文章分析了汽车装备制造业对人才的新要求及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阐述了汽车装备制造业发展所需后备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校企共同研究与探索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构建校企融合的优秀教学团队;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搭建产业人才的实践教学平台;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等内容。
关键词: 汽车装备制造业 人才培养 培养模式
一、引言
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高校改革要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重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湖北省教育厅实施的“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就是具体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举措。作为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的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产业,积极推动我省装备制造业上规模、上水平,构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体系,是湖北装备制造业面临的首要任务。进入新世纪,我省汽车装备制造业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与产业发展要求相比仍有差距。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在汽车装备制造科技领域有创新力、竞争力高层次科技人才;汽车重要零部件制造装备的设计、制造和应用人才;既掌握装备设计、制造和生产经营管理知识,又善于管理企业、具备参与国际竞争和防范市场风险能力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等等。
二、面向汽车装备制造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面对我省汽车装备制造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急需培养大批后备人才,从事高等工程教育的高校在装备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然而,现在的高等工程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妨碍高校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主要表现在:(1)学生毕业后上手慢,需要长时间、多投入,才能适应汽车装备制造业要求。(2)装备制造业技术密集,专门性强,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高,而目前工程教育工程性弱,工程教育脱离工程实际。(3)学生到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很少,产学研结合不到位。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相关产业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力度,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湖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积极探索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以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为核心,培养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所缺人才。(2)强化实践育人意识,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3)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和参与实际工作,加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和工程背景培训,增强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一)依据汽车装备制造业发展所需后备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校企共同研究与探索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共同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主要面向汽车装备制造领域,培养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汽车制造技术需要的应用型创新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围绕社会和产业需求,进一步研究明确本专业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应具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确定以工程型和创新能力为人才培养特色,确定符合我校产业人才定位的专业发展方向。积极探索我校与东风汽车公司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并形成全方位的协同培养模式。一是培养目标的战略定位双方共商,形成“突出工程、强化应用、着力创新、服务行业”的指导思想;二是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协调合作的体制机制,开展校企双导师制的选聘工作、实施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改革、推动教学与企业科研项目的结合;三是共建共管,通过共建教学基地、共建教学课程保证良好的教学条件,通过共管学生、共管教育质量、共管教学环节保证培养目标实现。积极运用“以项目为主线、导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围绕工程素质、工程科学、工程实践进行一体化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构建“校企”融合的优秀教学团队。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我校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校企”融合的师资队伍培养:学校教师可通过带学生实习、毕业设计和科研项目合作的机会到企业进行专项培训;学校还可聘请东风汽车公司设备制造厂、发动机厂等企业的专业人员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定期就工程技术、企业管理、人文素养等各方面做专题讲座;让学生在企业接受企业专家、技术人员的指导;采用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不定期沟通和交流共同提高。这样教师能有目的地针对企业需求对在校学生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调整,提高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企业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更好地将现代教学理念运用到学生培养中,教学团队和力量进一步壮大,学生、企业和学校切实受益。
(三)校企结合加强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优化课程结构,加强课程内涵建设,基础课程按照有利于学生形成宽厚的知识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的要求设置;专业课程按专业或专业方向以模块化形式构建课程群,整合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科前沿、企业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引入CDIO这种基于“问题系统”实施教育过程的高等教育新模式,校企共同构建以设计为导向、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实现培养目标、培养理念与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持续改进方法的一体化设计及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一体化。
(四)强化教学改革和研究,提升专业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坚持“围绕汽车产业链,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本科人才”办学特色,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从实际或已有知识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应用所学知识探究规律和致力创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更多动手实践机会,增强概念学习,强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提倡多元化教学,采用课堂教学、现场教学、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课题设计等教学形式;加强教学内容改革,根据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强调案例教学,特别是专业课、实践课,任课教师都必须选择切合实际且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际案例。积极鼓励教师参与科研与教学互动,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或教学案例;以学生参与创新设计竞赛为契机,开展项目创新教学研究,从大一到大四,由小项目到大项目,由实验型项目到实际应用型项目,将项目贯穿教学全过程,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学习效果评估增加项目报告、设计评估等形式,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改变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并逐步形成相应的工作技能。考核增加记录、报告、自评、互评等形式,考核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五)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搭建产业人才的实践教学平台。
依托汽车产业链大工程背景,坚持“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的教育理念,强化实践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探索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积极构建由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条件保障体系及质量监控体系等五个部分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使本专业学生从进校开始认知工程,教学过程回归工程,毕业设计结合工程,个性培养深入工程,将应用能力培养贯穿学习全过程。
以“相互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理念作为校企联姻的基础,搭建实践教学平台。该平台包括学校的实验教学中心和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实验教学中心供学生校内开展实践环节训练,同时依托先进的实验设备承接企业的试验和检测工作;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包括四个层次的实习基地:第一层次是面向刚入校新生的产业认知实习基地,第二层次是低年级学生的工程认识实习基地,第三层次是面向高年级学生的专业实习基地,第四个层次是面向毕业班学生的毕业设计实习基地。
(六)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
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在教学管理、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各级教学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培养工作,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继续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分类分层次培养的教学体系,实施因材施教,给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多种成才方案;逐步推进专业方向由学生自主选择,在保证人才基本规格的基础上向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发展,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开展大众化教育形势下的学业指导、就业教育、创业教育等系列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推行导师制,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
四、培养效果
通过系列探索与实践取得一定成效。我校首届试点班42名毕业生中,3人考取研究生,38人就业于国内知名汽车行业,1人出国到新加坡自主择业。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达92%,毕业生就业率达94%,各科成绩均在80分以上为91%,衡量教学水平和效果的四项主要指标均为90%以上。
五、结语
面向汽车装备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增强本学科专业在汽车行业和中西部地区的辐射与示范作用,为东风汽车公司商用车制造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十堰市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服务,必将为中西部地区汽车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发挥重大作用,为服务地方经济作出较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曾卫明.基于装备制造业人才需求的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6:49-52.
[2]王伟廉.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9(8):24-26.
[3]李培根,等.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问题与原因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1-6.
[4]张炳生,等.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4(2):48-50.
基金项目:2013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面向汽车装备制造战略支柱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项目批准号:2013324,主持人:宫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