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初步感悟文学作品

2015-09-10 07:22丁芳
考试周刊 2015年71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小学语文

丁芳

摘    要: 小学生阅读感悟,所阅读的作品大都属于文学作品的范畴,叙事性作品和诗歌都是带有文学性质的。但在小学生的阅读上,还没有出现文学作品之类的概念。教师需将作品的教学当做文学作品思考,需让学生从文学角度初步感悟作品内容。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文学作品    感悟策略

笔者任教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让学生能够进行比较充分而有意义的实践,可以促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要使学生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首先必须让学生多做阅读感悟的事,在平时学生阅读感悟的实践中,注意在学生初步阅读感悟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思考、实践和研究。现将自己的研究所获笔端于此,恳请方家不吝赐教。

一、初步感悟文学作品的关键是要解决学生“读”的问题

学生学习语文,无论是感悟还是创新感悟,都应当是读为先。解决了学生读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也就解决了近于一半或者就是超过一半的问题。万丈高楼平地起,学生的读就是类似于万丈高楼的起步和基础。阅读教学离开了学生的读,要想建起空中楼阁,简直就是神话,是天方夜谭。应当说,平时的阅读教学,不少人总想抄近路,结果是期望值越高,就摔得越重。因此,在平时学生初步感悟文学作品时,多让学生踏踏实实地读,不让学生做那些无用功的形式主义,而是让学生读起来。在这个问题上,笔者比较忌讳的是所谓的边读边思考,或者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尤其是当今老师所推崇的前置性学习,总是设计出阅读感悟的提纲,让学生围绕提纲读,实质上,这是一种前置性的灌输。笔者所采取的策略是,没有老师参与的读,一般是不布置学生读课文的。因为笔者也是老师的学生,老师当时让我们读的时候,我们又读了多少?寥寥无几,玩还玩不过来呢。所以,解决学生“读”的问题,主要还是在课堂上解决。解决学生读的问题,比较崇尚的是不要让学生带着负担读,学生开始介入文学作品时,要让其什么心理压力都没有。当学生很自由地读的时候,他们会读得那样倜傥淋漓;当学生很自在地读,往往会自不自觉地产生对作品的感悟,或许有些感悟不是十分成熟,但那是学生的内心所得。

二、初步感悟文学作品的关键是要做好学生“悟”的事情

小学生所阅读的文学作品,多半是些叙事性作品,诗歌也占有一定位置。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阅读感悟有比较具体的要求,如读叙事性的作品,即要求学生能够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阅读诗歌要能够体会作品情感。总之,必须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进而从小就开始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要达到如此的教学要求或目的,需要我们认真地做好学生“悟”的事情。认真做好学生“悟”的事情,其“悟”的主人必须确立,而且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一以贯之,贯穿于整个阅读感悟文学作品的全程。做好学生“悟”的事情,有教师在知、能、情、理的和谐统一上做了比较好的研究,对我们引领学生感悟文学作品极具启迪意义和借鉴作用。笔者借他山之石教学《青藏高原一株柳》时,就取得让学生自主感悟的良好效果。《青藏高原一株柳》以其优美的笔触,大胆猜测与想象,给人展示一棵神奇的柳树,学生阅读可以感悟出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怎样让学生产生如此之感悟呢?首先把学生的学习情绪与意志过程寓于阅读感悟的过程之中,让学生也披文以入情。把学生所需要的“悟”或者所能够的“悟”渗透在有机性和自然性的阅读能力训练过程中,如让学生通过阅读极力发现柳树的奇特,学生便游离于整个文本的字里行间,学生亦挖潜出青藏高原一株柳的许许多多的神奇。再让学生思考青藏高原一株柳的许许多多的神奇,又有哪些是作者极力赞扬的呢?作者所极力赞扬的目的又何在?学生便有意识地想到:作者笔下的柳树,当是我们许许多多身处逆境不自馁、不惧怕英勇顽强地生长着的优秀人物的化身;作者笔下的柳树,又是我们未来人生的榜样。每个人的人生都会遇到坎坎坷坷,甚至就是许许多多的坎坎坷坷,我们必须正确面对,也必须顽强应对。

三、初步感悟文学作品的关键是要实现学生“创”的实践

语文教学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只有在充分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前提下,才可以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也许人们会持这样的观点:小学生阅读感悟还不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实现的,哪来的创新阅读感悟?秉承如此观念者,在小学教学阶段为数不少。笔者以为我们到了摒弃如此观念的迫在眉睫的时候了,不能再固执己见。所以,在平时阅读教学中,在平时的文学作品的初步感悟中,坚持实现学生“创”的实践,甚至就是“多创”的实践。让学生实现“创”的实践,老师必须坚信的是,现在的小学生已大不同于以往或从前。学生学习资源的广泛,学习渠道的畅通,为学生的创新感悟创造出更为宽敞的空间,也为学生的创新感悟带来诸多便捷。譬如在平时的文学作品的感悟中,我们多运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便捷地达到创新感悟的目的。如和学生一起学习老舍的散文《草原》,这是一篇令人回味无穷的作品,在作品的结尾处,有这样两行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作者为什么发出如此感叹?教学时笔者就抓住这结尾处的感叹,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为了学生的创新感悟,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展示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甚至就是那样的热情好客。当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时,当学生再阅读文本时,多重感悟,创新感受则油然而生。学生创新感悟文学作品,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像鉴赏评论家那样,获取令人意想不到的发现,但我们需要学生能够有鉴赏评论家的志向,更需要学生像鉴赏评论家那样专业,从小开始对文学作品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或者简单意义上的批判性思维。

参考文献:

[1]曹津源.文选[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祁智.剥开教育的责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3]朱永新.享受与幸福[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小学语文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初探文学作品诵读中意蕴表达构建路径
商业精神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