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之忌

2015-09-10 07:22:44葛威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5年7期
关键词:惩戒柔性班级

葛威

班主任承载着家庭、学校、社会的希望,乃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教育工作又是源于心灵的生命诉求,教育改革形势的急剧变化,要求班主任从润泽生命、造福社会的角度认识教育的意义,积极主动地追问工作中的一些困惑,禁忌一些错误的做法,才能避免视野狭窄,理念狭隘,行为傲慢,甚至挖空心思研究班级学生的成绩,不顾一切向学生讨要分数,尤其是面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时,习惯于站在高位任意讥讽,并施加惩罚,将教育做得强势而无趣,使教育缺乏温润人心的质地,丧失优雅怡人的美感,弃绝滋养生命、润泽人生的道义责任。

班主任要力争将教育工作做得优雅大度,将人生写得绚美大气。须忌以下几点,成长之路才能越走越远、越走越广。

一忌:坐“红椅子”

时下,校园里,频频出现——坐“红椅子”现象。何谓“红椅子”?就是一些学校的班主任,为了对付调皮淘气、影响课堂纪律的学生,设置一个或几个特殊的座位,这样的座位,被美其名曰“红椅子”。

坐“红椅子”,其实质是对学生一种“心罚”,是体罚和变相体罚沉渣泛起的一种教育现象。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常有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错误,就对学生“心灵施暴”。坐“红椅子”就是一种“心灵施暴”,给学生造成的隐形或显形伤害是不言而喻的,它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人格受到侮辱,严重的将造成其他可怕的后果。

在一些校园里,让人感到教育的严重迷失:为师者把浓浓的师爱洒下“优秀生”,而那些身陷自卑泥沼的学困生,却远离师爱荡漾的“阳光地带”。有的班主任老师,班级管理往往“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对后进生“大喊大叫”,对中等生“不声不响”,对优等生“眉开眼笑”。这些都与提倡民主、平等的教育教学改革背道而驰。

班主任要用温情滋润学生,用真诚感动学生,用智慧启迪学生的教育才是经典化、理性化、人文化的教育。

二忌:撵出教室

时下,正面教育、赏识教育成为教育的亮点和主流。但学生犯了错误,该拿他怎么办?由于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严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以致学校和教师谈惩色变。某农村中学,最近几年来,隔三差五地就会有家长到学校里理论,哪个老师打骂他的孩子了,哪个老师批评他的孩子了,有的还说着一些难听的话,更有甚者,到学校里大吵大闹,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对此,他们的校长、老师只是低声下气赔不是,以求息事宁人。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的班主任们在深思。于是,一些班主任对所谓“不听话”的学生采取撵出教室的办法。

有一次,某校长发现一位同学上课时被老师撵出教室,他课后找来那位老师,准备将他批评一顿。老师却认为,学生在教室里捣乱,是对全班同学学习权利的侵犯。罚站只是为了教育该学生,赶出教室也只是暂时剥夺他的受教育权利,而如果让他在教室里捣乱,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其他同学的学习,则是剥夺包括他在内所有同学受教育的权利,学生无权这样肆无忌惮而不受制裁。

诚然,教师在履行职责时,很多老师不止一次遇到个别学生不按老师的要求学习,破坏课堂纪律,导致课堂教学无法正常进行的情况。面对个别学生屡教不改,有的教师往往只有两个选择:其一,放任自流,消极懈怠。但这种不履行教师法定义务的不作为行为,是对绝大多数学生接受教育权利的极大漠视。老师对“违法者”的放纵,就是对“守法者”的伤害。其二,被迫采取“非常”之手——对违纪的同学采取停课、面墙思过、驱逐出教室、罚站等,但这侵犯了我国相关法规规定的学生在校享受教育权和身体自由权。

在笔者看来,教育部“教师正当使用、恰其如分的惩戒”的惩戒方式正是“柔性惩戒”,因为它把握恰当的惩戒强度,达到不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抑制了不良行为。柔性惩戒是指盛怒的教师三思而后行,举起教鞭请再慢慢放下,既不伤害孩子的身体,也不伤害孩子的心灵。在柔性惩戒的体制下,惩戒是表情柔和的,心平气和的,和颜悦色的,正因为经历了理性思考,所以,它更富有公平性,合乎人的常情。如对性格刚烈,心理有抵触情绪的学生要“冷处理”,先以情缓解紧张心理,消除对立情绪,然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指出错误并指导改正;对性格内向、内心有忧郁情绪的,则要“激活”处理,先关心体贴,树立信心,鼓励参加各项活动,边活动边指导、边表扬,实现自我价值;对软硬不吃,进行“严爱结合处理”,严字当头,爱在其中,以爱动其心,以严动其行。

学生发展犹如树苗成长,想成为笔直的参天大树必须剪去旁枝。试想:如果连一点点柔性惩戒都不让其承受,学生怎么去理解责任和后果,将来如何应对社会上的种种挫折和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柔性惩戒以温暖、温柔、温情的教学氛围熏陶学生,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无副作用地教导学生,所以它是至善的教育。在“柔性惩戒”的教育体制下,教师以发展的眼光,宽容的态度,激励的语言去帮助、引导和教育学生,使他们有信心走下去,真正走好;反之,教师把体罚当作百试不爽的武器,这样只会毁灭学生对你的信任,增长他们对你的厌恶与鄙视。

三忌:把问题上交领导

作为班主任,经常跟各种各样的学生打交道,大多数情况下学生通情达理,能够配合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但有时也在所难免地遇到一些特例,一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如刚刚遭遇挫败的自卑少年、单亲家庭的孩子、沉迷早恋之中的少男少女、远离父母的留守少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作为班主任遇“问题”学生该怎么办?20多年的从教班主任经历,笔者认为,无论学生怎样难教育,切忌把问题上交领导。但如果能心中充满爱,真心待他们,科学做教育,耐心进行教育感化,做到求同存异,并寻找闪光点,更多地采取鼓励式教育,就能让他们感到自己并非无可救药,从而树立信心,变自身“问题”为成长进步的美好垫脚石。

那是10年前的一件事。小L转学到八(6)班后,一个学期学习生活记录如下:迟到26次,旷课11节,作业基本不做或不交,逆反心理严重,经常与同学发生口角,有偷盗行为。批评教育效果不明显,若过于严厉,则彻底辍学。她的自由散漫,她的极端自我,她什么都不想学习、毫无进取的行为,像“传染病”一样影响整个班级的风气。班级信箱里已塞满了对她的控告信。她成了一个孤独的、可怕的、游离于集体之外的“特类人”。

我接手八(6)班的班主任,值班老师找到我,要扣我班的分数,并请求我上报德育处处分小L,原因是小L开学以来,不是迟到就是旷课。为了严肃校纪,教育本人,本应给她一个教训。我立马找来小L,问她为什么又迟到了,她哭哭啼啼哀求:“老师,别扣我班的分!也不要处分我!我向你保证以后决不迟到!”但值班老师还是坚定要处分小L。我笑容灿烂地向她投去一束温和灿烂的目光,看她眼圈红红的,泪水浸湿着双眼,我给她打来半盆热热的水,递给她一块香皂,嘘寒问暖,我的至善“爱”心和浓浓的师情感动了她,她的眼泪簌簌地落了下来。滔滔不绝地讲述:一个月前,她的爸爸出了车祸,妈妈见家道中落,断然离家出走。为照料卧床不起的爸爸,才常常迟到。我深深理解小L的苦衷,和值班老师商量后,契机宣布:老师理解你的苦衷、也同情你的家境,今天决定不处分你,因为你有一颗感恩的心。但老师相信你以后不再迟到,能严格遵守校纪。从那之后,小L果真没有迟到。以后,我还经常找她谈心,她逐步克服不正常的心态,各方面都有进步,成绩慢慢跻身班级前列,教室后边的“班级之星”有了她的名字,评比栏里她的红花越来越多……

小L的转变让我感悟到教育的真谛:对“问题”学生,班主任切忌动辄把问题上交领导。班主任只要引导有方,处之有度,做到以人为本,巧抓契机,用理解和真诚体察学生成长的苦恼,学会就能学会心理“按摩”和心理保健,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四忌:责难家长

管理班级采用什么手段,多由班主任的个性而定。但当班主任借力家长,就可能会遭遇“问题型家长”,这时切忌责难家长。因为“问题型家长”其用心和老师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只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导致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产生分歧和矛盾。

对此,要用“平常心”温暖家长。有些家长,一般文化程度不高,一旦孩子犯错,往往出现“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得知孩子在校“闯祸”了,不分青红皂白,到校便对孩子拳打脚踢。班主任老师要有一颗平常心,注意保护孩子。可把孩子单独安排在一个房间,以免家长和孩子出现不和谐的气氛。要高瞻远瞩:即一开始切勿入正题,而是谈一些其他话题,待家长心情趋于平静,再自然引出话题。这样既减少家长的心理压力,也淡化对孩子心中的恼火,便于双方心平气共同探求解决学生问题的途径。用“诚心”温暖家长,有些家长,往往对处理自己的孩子提出看法,甚至会对学校教育或班主任工作作出一些尖锐评价。此时,班主任可面带微笑,耐心听取措施和处理意见,如果是自己工作不到位,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切勿与家长争辩,甚至争吵,这样,既能赢得家长的好感,还能体现班主任的宽容大度和真诚的心。

班主任在和家长在沟通时,要讲究“智慧”,切勿把孩子出现的问题一股脑儿归罪于家长,以有损于班主任的形象。让家长明白:请他们到学校并不是要惩罚孩子,而是争取家长的协助,共同帮助孩子。另外,还要注意交谈的平等性,要放下老师的“架子”,把握好角色,用和风细雨式交谈,解释孩子犯错的原因。最后,还要向家长声明:既不能打骂孩子,还要起到教育作用,教育孩子绝不能越“界”,从而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激励学生在学习、人格、精神上的不断成长和完善。

教育不是童话,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班主任要在反思中寻找教育的成功,更要在反思中寻找教育的禁忌,才能让我们的学生不断追求上进,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遵守校纪和社会公德,快乐健康地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新坝中学)

猜你喜欢
惩戒柔性班级
一种柔性抛光打磨头设计
忘却歌
含笑花(2022年3期)2022-05-27 00:55:57
灌注式半柔性路面研究进展(1)——半柔性混合料组成设计
石油沥青(2021年5期)2021-12-02 03:21:18
班级“四小怪”
小读者(2021年4期)2021-11-24 10:49:03
教育惩戒艺术仍值得继续探索
内蒙古教育(2021年2期)2021-02-12 01:15:32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2
也谈“教育惩戒权”
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 12:08:06
教育有时需要一定的惩戒手段
中华家教(2018年11期)2018-12-03 08:08:48
不称心的新班级
快乐语文(2016年7期)2016-11-07 09:4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