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引源头活水焕发习作生机

2015-09-10 07:22王中华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8期
关键词:真情实感习作兴趣

王中华

[摘 要]为了改变学生习作困难,“无米下炊”的现状,教师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可巧借活动之机,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巧借出游之便,使学生形成习作习惯;巧引鲜活“生本”,提高学生习作技巧,让生活这一源头活水,不断地让习作教学焕发生机。

[关键词]习作 兴趣 活动 真情实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2-083

提到习作,学生常会感到无从下笔,老师们因此也困惑不已。课标给了我们方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标这一建议,让我找到了习作教学努力的方向。那就是巧引源头活水,为习作教学助力。接下来,我将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与大家分享。

一、巧借活动之机,培养习作兴趣

作为语文老师,大家都会从低年级开始,注重学生写话能力的培养。可孩子没兴趣,没事儿写,这是真事!于是,我减少了写话的篇数,争取在孩子有感兴趣的事儿的时候,再让他们出手。接下来,我介绍一下我是如何借活动之机,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的。

活动一:红叶寄深情,油娃学铁人

自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以来,各种参观、专题课、班队会在大庆各个学校的课堂内外有序展开。为了让孩子们了解铁人的事迹,学习铁人的精神,我与班级家长委员会共同策划了“红叶寄深情 油娃学铁人”的活动。

孩子们到铁人纪念馆参观学习,到城市森林公园赏秋景、捡红叶。回到课堂,美术老师耐心地指导孩子们进行树叶贴画创作。孩子们尽情发挥他们的想象,制作出了一幅幅生动的贴画,以表达对铁人爷爷的一片深情。为了让孩子们的作品更加完善,我提议孩子们把这次活动的感受写下来,请爸爸妈妈打印出来贴在画的右侧。孩子们欣然同意。

“周五,老师带我们参观了铁人纪念馆。

进入纪念馆后,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铁人王进喜爷爷和队友们的巨型浮雕。讲解员阿姨问:‘你们知道王进喜的故事吗?’一名同学说:‘有一天,泥浆喷发了,王进喜勇敢地跳进了泥浆池……’讲解员阿姨又讲了许多铁人的事迹,但有些我们听得似懂非懂。

馆里有许多蜡像,非常逼真。头发上的雪啊,泥啊,都像真的一样。我和同学都很吃惊,想摸又不敢摸。

我们看到了铁人曾经生活过的场所,其简陋和艰苦的程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还有,铁人曾经就着雪吃炒面,冰天雪地睡马棚……唉,他们得多冷啊!真不知道他们是如何挺过来的。我们的生活条件和铁人们相比,真是太好了!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呢?”

评析:孩子把自己的所见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对讲解员阿姨的讲解似懂非懂,对蜡像的好奇,还有看到铁人们艰苦生活的感叹,无一不是真情实感的流露。

因为有如此丰富的活动,孩子们深深陶醉其中,参观后没有家长的辅导,也能写出一篇篇真挚感人的参观感受。写话在此不再是负担,而是整个活动和谐的一部分,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愿望。

活动二:和大凤去植树

说到植树,多数孩子只有在童话故事里看到过。我们这个幸运的集体,在家委会的组织下,有幸在今年5月份集体参加“和大凤去植树”的公益活动。孩子们放下书本,各类辅导班全部叫停,全班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相聚黎明湖畔。孩子们在电台主持人大凤的带领下,一同为城市绿化努力,栽上专属于自己的小树。这种鲜活的经历,成了每个孩子成长中最可贵的记忆。这么好的机会,我一定要抓住,让它成为训练孩子们习作的好素材。于是我在班级发起倡议:“让我们把这次有意义的植树活动写下来吧!写得好的同学,我们将把你的作品打印出来,做成《和大凤去植树》作品集。”孩子们习作的热情大增,个个摩拳擦掌,想亮出自己的高招。如我所料,孩子们的习作非常精彩。这篇篇习作源于活动带来的鲜活素材,是不需要刻意构思的,是真情的流露,是最自然的童真表达。

节选1:“告诉你一个秘密,今天我们全班同学和大凤一起去植树了。大凤可是著名的广播电台的主持人啊!嘘——可别告诉别人啊,哈哈!我兴奋过度,早上5点半就起来了。老爸对风帆广场这地方不熟,为了避免迟到,我们6点钟先去探了一次路。早饭完毕,我们8点钟正式出发。我还以为我是去得早的,到了一看,嗬,大部分同学都来了。”

节选2:“我先把小苗放入坑里,可我怎么看小树都是歪的,调整了好一会儿,我才觉得直了。我给小树苗‘穿上衣服’,‘喝了点水’,树苗就精神了。我又给它带了一个‘平安树’的小牌子,因为这棵小树是专属我的,所以我还签上了我的名字。

我看见王老师也在种小树苗,我就去帮忙。我们用同样的方法,种了好多棵,但没有牌了,真像做好事不留名呀!

我希望这几棵小树能和我一起茁壮成长,长大后为祖国作出贡献。

植树活动结束了,这个活动让我开心,让我快乐,让我成长。”

评析:虽然节选1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我们从字里行间的兴奋过度、提前探路等看到了孩子们对活动的期待与热情。节选2是孩子们栽小树的过程,整个过程生动、有趣,再现了栽树活动。没有真实的经历又怎能如此呢?“穿上衣服”“喝了点水”等,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孩子们对小树的喜爱表现出来。活动让她开心、快乐、成长。

活动三:把信“寄”出去

丰富的活动与多彩的生活是孩子习作的源头活水,单元习作是我们指导学生习作的重要渠道。如何让单元习作与孩子们的生活联系得近一点,让孩子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这是我们每个教师在指导孩子习作时需用心琢磨的。比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是一个老题材,要孩子们给远方的亲人或朋友写一封信,介绍自己的家乡。如何让孩子们写这篇习作呢?既然是信,为什么非要写在习作本上?于是,我告诉孩子们,这封信要真的寄出去。可写故乡似乎有点太刻板,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想介绍这一点。我没有限制孩子们写信的内容。不出所料,孩子们更多的是想介绍他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我觉得整个过程,更可贵的不是写这封信对练习习作有多大的用途,而是孩子们写信时的兴奋、等待回信时的期待与接到来信的惊喜,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体验啊!

学生的每一篇佳作,都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所以我努力着,引导孩子们继续在生活中凿渠引水。

二、巧借出游之便,形成习作习惯

兴趣是小学生习作的基础,但单凭兴趣和热情是不够的。大家的生活条件在改善,很多家庭会利用假期出游。不论走得远与近,孩子们都在行走中感受着不同的风情。可我们发现,家长怀着无限的期待,想让孩子在行万里路中增长见闻,但多数孩子走马观花,收效不大。怎么有效利用这一资源呢?为什么不让孩子们边走边写,做一回“徐霞客”呢?对,就叫《我行我“述”》。于是从一年级的暑假开始,出游的同学边走边记,记录下行走中的见闻与感受,回来后由家长帮忙输入电脑,并配上相应的照片,发到我的邮箱。我把所有孩子的作品整理成一本集子。

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文章变成了铅字,被大家欣赏,都觉得无比自豪。同时,孩子们在阅读其他作品时,因为是同龄之间的交流,他们会觉得格外亲切,有趣的见闻也会在班级里引起共鸣。现在,《我行我“述”》已成为班级的特色,行走中记述见闻也成了孩子们难得的习惯。以下是学生的作品片段。

“刚开始,我以为沈阳吃的就是海鲜,螃蟹呀,鱼呀,贝类呀什么的,可是到了那里我才知道,我们去的三家饭店都是上过浙江卫视华少主持的节目《爽食行天下》的4家饭店里的3家。为什么第四家我们没去呢?因为第四家吃的是毛毛虫,口味太重了,实在享受不了。下面我来郑重介绍一下。

爽食第一站:釜山海鲜铁桶烧烤。人气菜:烤扇贝、海螺、海肠、鲍鱼、大虾、生蚝、海鲜汤,统统吃遍。这次我可是大开眼界呀,那个扇贝有两个手掌那么大,吃起来鲜美无比,里面的作料有辣椒和大蒜,有一点辣,爸爸和家业叔叔用扇贝里的汤汁拌大米饭吃,他俩吃得满头大汗。我个人比较喜欢海鲜汤,就是一个字——“鲜”。最后还下了一碗面,这面让你回味无穷!总之,我们吃得满口流油,满面红光。”(《我行我“述”之吃货的“天堂”——沈阳行》)

“8月1日,我们走进了一个神秘的大“蜘蛛网”,它的外表是密密麻麻的铁柱子,里面却宽敞无比,可以同时容纳十万名观众。是的,你猜对了,这就是鸟巢——国家体育馆。这里曾举办过许多大型活动,比如奥运会开幕式和明星演唱会等。现在你看到的就是正在筹备中的汪峰演唱会的现场,这里已经搭起了高高的演出台,草坪上也铺上了厚厚的塑料板,大家正在紧张忙碌地调试着音箱。好期待呀,明天我们就能现场听到汪峰的演唱会啦。(《我行我“述”之鸟巢行》)

评析:读着学生的精彩记述,我们仿佛品尝到了那麻辣鲜香的海鲜大餐,仿佛看到了壮观的鸟巢内人们准备演唱会的繁忙身影……小小的文章让我们陶醉其中,畅游大江南北。

三、巧引鲜活“生”本,提高习作技巧

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技巧,我尝试选择他们习作中的精品,适时讲解他们可以接受的习作知识。比如中秋节时,我们班小阳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但愿人长久》。

“今天,我们迎来了中秋节,我非常开心。

上午,虽然不是大晴天,但是我的心依然是晴天,因为我家来了客人,他们是大舅妈、大舅、姐姐。我们在家玩了一会儿,我发现姥姥非常开心,因为中秋节是个团圆的日子。想起以前的中秋节,只有姥姥、妈妈和我,过得太悲伤了,我希望每个中秋节都团团圆圆的。

到了中午,我的心情就成了多云,有要下雨的意思。因为爸爸要回江苏了。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为什么爸爸要这时离开呢?我又想苏轼大诗人说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只要我们父子情深,我们也可以共同拥有这轮明月。于是,我们约定晚上共赏明月。”

借着这篇佳作,我与孩子们共同赏析。他们总结出这篇文章感人的原因:第一,这是真情实感,所以可贵;第二,他以自己的心情变化为线索,结构清晰;第三,他恰当地引用了诗句,让文章更生动。你看,还需要生硬地讲如何写才更好吗?孩子们自己就能总结出来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让孩子们乐于习作,善于习作,我会一直努力凿渠引水,让生活这一源头活水,不断浸润孩子的心灵,让习作教学焕发无穷的魅力与生机!

(责编 莫彩凤)

猜你喜欢
真情实感习作兴趣
论述小学语文轻松作文的教学尝试
作文立意的探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第一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