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珊珊
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新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从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实效性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实践与探索,有力地奏响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下面我就如何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谈谈看法。
一、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清晰的教学思路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就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我设计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自读课文抓重点—细读课文找特点—品读课文懂感情。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抓住了重点是写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学生通过细读课文找出了漓江的水的特点是“静、清、绿”和桂林的山是“奇、秀、险”。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美如画。进行效果检测,结果很好。为什么?因为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师始终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同理,教学其他课文也是这样的,目标清晰的教学思路应是有效教学的首要特征。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讲授需要把握分寸
教师的讲授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但应把握分寸,恰到好处地讲。蜻蜓点水或过深过透地讲授都无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思维锻炼。在教学的某个环节,恰当讲解分析课文的某些句段,对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极为重要。恰当讲授,才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教师若面面俱到,讲得太多,学生听课时的思维就会处于“休眠”状态;教师若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讲得太深奥,学生听课时的思维则会处于“茫然”状态或者云里雾里。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善于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重要手段;提问是教师把学习内容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表达能力的基本方法。提问还须善问,提问要区别对象,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提问方法和提问角度。找出能启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在点子上,问到学生的心“窍”上。
1.抓住题眼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初读课文的兴趣。
题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性词语,它往往显示出题目的特殊性,有时还能反映出文章的中心和写作时应该重点叙述的部分。抓住了题眼,就抓住了题目和文章的核心。如教学《自然之道》一文,出示课题后即刻启发学生寻找题眼,抓住题眼“道”字设置疑问:“道”是什么意思?(规律)自然有什么“规律”呢?由于一下子抓住题眼发问,因此学生想读书的欲望油然而生。
2.利用矛盾设置疑问,吸引学生精读课文的注意力。
课堂的提问如果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如果不设置疑问,学生便会束手无策,因读不懂,而分散精读理解课文、解决问题的注意力。例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我问:“为什么同一篇作文,母亲和父亲给出的评价截然相反呢?”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很快就“钻”到文中找答案去了。
3.利用重点词句设置疑问,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课文内容。
在解读课文中,教师若能准确抓住重点词句,并进行适当的归纳综合,设计的问题,则必能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使“文”与“道”的教学融为一体。如:《钓鱼的启示》一课有这样一句话:“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可抓住“鱼”和“诱惑”这两个重点词设问:那是一条怎样的鲈鱼?有什么诱惑力?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在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的过程中,学生弄清了“鱼”与“诱惑”的关系,加强了思维训练,又透彻理解了文章内容,深刻领会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变换角度设置疑问,拓展学生理解课文的空间。
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能帮助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提问不仅应有导向性、启发性,而且应有开放性,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多向性、开放性思考。教师在提问时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问题的解答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使课堂交流呈现多向性。例如,在教学《尊严》这一课时,我提出一个问题:“你读了描写这个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你认为这个年轻人是个怎样的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讨论得很热烈,从不同侧面提出观点。学生思考的过程和教师启发性的引导过程,真正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开发。
四、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倡导朴实的教风
当前,教学中形式主义仍然存在,如不需要讨论的也要分组讨论,不需要用电教手段的也要用(有时迫于无赖)。这样的形式主义,只会增加课堂教学的内耗,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有效教学必须克服形式主义,倡导朴实的教风。所谓“朴实”,指的是课堂气氛及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上的纯朴无华,不耍花枪。教师应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朴实,无疑是克服教学中的形式主义的一剂良药。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让我们走进新课程,确立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