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润芝
摘 要: 高职教育的灵魂在于为社会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显著特点,也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建立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职业教育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本文从校企合作的现状、深化合作的办法角度探讨了深度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平等互利 共同发展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技能型高级人才的使命,而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贴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学生熟练的技能和相关职业素质的获得,取决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结合,其实训教学离不开企业的真实环境,教学内容必须和企业技术改革及产品更新实时联系在一起。近年来,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不少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并取得了宝贵经验,但距离真正意义的校企合作模式还有差距,因此,高职教育建立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职业教育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本文从校企合作的现状、深化校企合作的措施和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等方面谈了自己的想法。
1.校企合作的现状
校企合作是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积极探索的一个热点课题,但在校企合作中普遍存在学校“一头热”的状况。学校对校企合作意愿强烈,但是企业却明显缺乏热情,校企合作实质性进展比较缓慢,校企合作“叫得响、落不实”;企业为高职院校设立奖学金、赠送实训设备的个案虽有存在,但是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程度不高依然具有普遍性,校企合作普遍处于“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等简单协作状态,企业全程参与教育不够,达不到“校企共育人才”的要求;政府在校企合作中角色定位不明确,组织协调职能发挥不到位,校企合作缺乏激励政策和法律保障;高职院校主动服务企业的意识淡薄,行动不到位,加之自身科技服务能力有限,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的校企合作普遍缺乏动力。
2.深化校企合作的措施
2.1政府充分发挥组织职能,通过立法,提供校企合作机制保障。
在目前校企合作状态下,我国政府应当充分发挥行政职能,加大对校企合作教育的支持力度,通过立法、政府补贴等形式,积极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搭建平台,把参与教育作为评估企业资质的法律指标和税收依据,为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提供法律的机制保障。
2.2校、企共同担当人才培养职能,拓展互利共赢合作新途径。
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探索与本校、本地区发展需要相结合的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增强办学实力,多出科技成果,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生产企业通过与高职院校的深入合作,可以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企业工作,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利用学校的科研资源,为企业的设备改造升级、为新产品的研发寻求更多专业技术支持。只有校企双方都深刻认识到校企合作的意义,才能开展广泛深入的实质性的合作活动,承担起共同为社会发展培养各类合格人才的社会责任和使命,达到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
2.3深入挖掘高职院校服务企业的潜能,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
校企合作时,学校要站在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角度,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实践技能训练等各方面都要充分考虑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深入挖掘服务企业潜能,强化服务企业能力,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
3.深度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
3.1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根据企业对人才的知识、技能的需求为依据,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共同培养学生,使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做到“上手快、悟性强、后劲足”。
3.2要与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企业岗位对接。
学校要面向市场和面向就业,与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与企业需求对接,培养学生从事某一职业或职业群所需要的应用知识和专业技能,实现专业与企业岗位对接。
3.3校企紧密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学校要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3.4推动教学改革,深化校企合作。
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鼓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鼓励将课堂建到产业园区、企业车间等生产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增强教学效果。搭建校企互动信息化教学平台,探索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学校课堂和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现场远程开展专业教学的改革。在实践教学中,学校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要合作教学,大力提倡和实施启发式教学、自学辅导式教学、师生互动式教学及情景式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着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维方法和创造精神。
3.5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聘任(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使专业建设紧跟产业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支持兼职教师或合作企业牵头申报教学研究项目、教学改革成果,吸引企业的技术骨干参与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总之,我们要积极探索以学校和企业合作为平台,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以教学内容为依托,以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为支柱,以育人道路、培养方法为实现形式,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杨金土.加强校企合作办出高职特色[J].职教通讯,2002(1):23-24.
[2]黄慧民.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形式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0,(3).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2005-11-10.
[4]李芹,谭辉平.政府在高职产学合作教育中的角色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2):58-59.
[5]壮国桢.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经验及启示[J].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42-44.
[6]杨金土.加强校企合作办出高职特色[J].职教通讯,2002(1):23-24.
[7]刘哓明.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育人模式理论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4(9):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