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地理课堂教学

2015-09-10 07:22侯晶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台风教师教学

侯晶

摘 要:信息时代人们生活日益离不开网络。尤其在大数据时代,不仅翻转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需要教师在对数据处理和网络信息筛选、组合,生成有意义的教学与指导,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专业知识技能和拥有科学精神、学会发现与分析、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本教学课题《台风》是作者在“基于网络教学”,即“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研讨”中的一次尝试,希望通过借助与课题有关的网络平台信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小组合作式学习,完成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网络教学;台风;地理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6-0038-03

在大数据时代,不仅翻转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需要教师在对数据处理和网络信息筛选、组合,生成有意义的教学与指导,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专业知识技能和拥有科学精神、学会发现与分析、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本教学课题《台风》是笔者在“基于网络教学”,即“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研讨”中的一次尝试,希望通过借助与课题有关的网络平台信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小组合作式学习,完成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

一、网络应用准备原则

1.基于学情更好地落实教学要求

基于学情:高中生个性和智力的发展,一方面是表现在其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和完善上,但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其思维能力的提高上。另一方面依据具体学校和班级的学情差异,思考学习活动单元的设计。

2.基于充分体现网络的优越性

包括了资源性、共享性、互动性、开放性、实时性等特点,并且网络教学能够落实《台风》教学要求。《台风》这节课充分体现了网络的优越性。只有网络教学能够恰当地落实《台风》教学要求时,才能以此为前提使课堂变得更加充实有效。

3.基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的选题

选择《台风》主题作为课堂教学内容,是出于台风对于上海的同学来说既陌生又熟悉。有的年份夏秋季会经历台风,但由于台风登陆地点并不在此处,因此同学们对于真正经历台风的破坏性体会并不深刻,反而台风带来的降水和风会给炎炎夏日增添凉爽和降温。不管选择哪一个专题都可以进行网络教学,笔者在选题上用了大约20天的时间,重点对那些熟悉却又体验不完整的主题,给学生以补充思考。因此笔者选择了基于对熟悉的天气现象的本质性特征的课题研究——台风。

4.只有充分的备课,才能解放学生的思想

确定主题之后,笔者并不急于寻找可以利用网络教学的方法。而是同时进行了两个方面的书籍文献查阅,并将思考贯穿始终。行动:首先是重新认识和理解选题内容。例如高一地理上册《台风》这节课,从课标、教材、图册、练习册、教材、美国高中教材、相关网络文献,进行细细研读,体会和理解教学目标和要求。其次是购买和阅读相关网络教学方面的书籍,思考网络教学的价值和实践性、可操作性。最后是多感官地学习,促进思维发展。在《台风》一课,除了网络教学,还有教师难点讲解、呈现台风灾难冲击的图片、观看台风发生过程视频、学生发表观点、角色模拟等多种感官、多种方式地促进学生理解。

5.网络的特殊性对课堂管理的挑战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相比,“基于网络的地理课堂教学”给予了学生较为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相对而言学生受到的束缚较少思维更为开放。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增加了课堂管理的难度。

二、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一堂有价值的课必备的前提

从教学设计看:第一,教学设计若有创新,教师事先需付出巨大的精力准备各种素材、网站为教学服务,设计开放式问题,使整堂课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体现了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第二,利用开放性网络资源“温州台风网”展开教学,目标明确、要求具体,进行地理教学。第三,通过自行设计的集中式学习《台风》活动设计的台风查询系统网络应用,运用网络校园资源,观察分析寻找规律。第四,需要平衡协调和合理解决教学时间有限与网络无限的关系。第五,关注了小组合作和独立学习。两人一组合作完成活动是恰当的。学号为单号和学号为双号的同学打开不同电脑页面进行活动,各有分工。第六,提高了网络教室注意力集中的问题。活动时小组只开一台显示器,关掉另外一台,集中注意力。第七,网络资源丰富,注重筛选权威性资料。在定课的过程中,为了凸显网络教学主题的研讨,删减了很多有价值的素材,在该课学习时选择可用的材料供同学自主浏览。第八,对学生学习影响来看,既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能动性,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归纳、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教师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利用教学资源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第九,对于教师要求来看颇具挑战性,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基本功较为扎实,增强抗压能力、进步大收获多。第十,对于同行老师听课的意义来看,构思新颖、具有前瞻性和引领作用,能够促进教师在创新的教学方式中进行反思。这就为采用基于网络的地理课堂和恰当运用大数据的教学方法,做了很有价值的探索。

三、过程的建构

1.建构教学思路(见表1)

2.建构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探究

(1)教学方式采用了网络教学,关注学生发现式学习体验

在学生以往的感性认知基础上,运用网络自主查询一次台风,进行解析风向、气压等天气状况变化的学习。促进学生运用温州台风网上的资源,阅读比较复杂的图表、数据资料,以获取地理信息。充分发挥网络的实时性、互动性、共享性、跨地域等特点。

活动一:2000-2011年影响上海的部分台风

【要求】通过观察温州台风网http://www.wz121.com/Index.htm(说明: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找到该网站),填写表2,并将表中信息录入到“台风信息系统”。

【提示】下垫面是指与大气下层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下垫面”一栏填写洋面或地面即可。

(1)填写“2011年9号超强台风梅花”基本信息表:

(2)台风移动的大致方向及发生时间:_________。

(举例:图1中1119台风尼格 从9月28日起始终向西移动 。)

2.开发了台风信息系统

通过开发台风信息系统,提高学生探究兴趣是本节必要的网络技术。通过应用台风信息系统,学生对各组汇总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学生获得实时生成性、发现信息与尝试归纳特点、地理规律、分析地理原因的成功体验。充分发挥网络系统的实时性、互动性、共享性、跨地域等特点。

活动二:影响上海的台风概况

【要求】分析大家录入的“台风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汇总表,完成表3。

【提示】“中心气压”是与标准大气压比较,台风风力最大时气压高低情况。

(1)根据台风信息汇总图表,归纳影响上海的台风概况。(2)分析影响上海的台风集中发生于此时期和区域范围的原因?

【要求】使用地理语言,简洁清晰地表达。

3.通过网络发帖、回帖,增强学生自主选择性与交流

通过在论坛上发帖、回帖与获取信息的实时交互,学生进行地理书面表达,增强学生自主选择性与交流。

活动三:台风防御

【要求】①登录校园网中的GEO吧,通过回帖完成本次活动;②从大屏幕中任选某一角色,对台风来临前、来临时、来临后的防御工作发帖;③小组两位同学均须署名。

(1)回帖一次。写出至少两条对___其相应的台风来临的防御措施。

(2)对关于___的同学发言进行补充或评价,并且打分。

4.教学活动关注生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激发情感

第一,通过台风来临,了解上海风向情况。第二,既关注生活,又学以致用。通过教师讲解台风形成条件的原理分析,活跃思维。第三,通过介绍知名台风专家,激发学生学习校友的科学精神和积极解决台风问题的情感。以上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阅读、分析、表达能力。

四、反思

1.基于学生的地理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基于学生为学习活动主体,通过观察发现、归纳分析、关注上海、发言讨论进行设计的。应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学生有两个想法:一是学习形式比较新,还比较喜欢。二是同学们习惯了教师讲自己听、做题的学习方式。有的同学初中没有学过地理,认为老师应该多讲课,不应该让学生课上花费时间来上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依据学情,考虑多数学生的想法来处理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2.基于网络的地理教学反思

(1)运用利用专业网站的教学设计。专业网站其实有很多,但如何设计利用?这是教师前期准备十分头疼的原因。

(2)注意充分利用网络。一方面是通过发帖、回帖讨论台风影响,体现网络的实时性、互动性和共享性。另一方面是开设台风论坛,进行提问和讨论http://bbs.typhoon.gov.cn/thread.php?fid=24(说明:通过百度搜索到该论坛),体现网络的跨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3.面向未来

由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走向了以学生和问题为中心的模式。尤其是问题的设计关系到了学生的思维程度,学习活动带给学生过程体验的广度。信息时代和大数据的到来,将日益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对教师而言指导、组织、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作用要求更高,策略也更为迫切。

参考文献:

[1]F·赫斯.美国高中地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8.

[2]P·L·史密斯.教学设计(第3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

(编辑:李晓萍)

猜你喜欢
台风教师教学
台风过韩
最美教师
台风来了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台风爱捣乱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