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娜
[摘 要] 本文对小学语文跨越式发展的主要目标、中年级段学生的整体能力现状及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这对推动小学语文跨越式的发展,实现中年级段在语文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突破,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 小学语文;中年级段教学;跨越式发展;实验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将生字、阅读和作文进行有效的学习认识,同时以语言的应用作为整个教学的主线。这种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要想使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更加明显,需要进一步分析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
一、跨越式的教学目标
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一般国内小学都是六年制的教学,分为3个阶段,其中一、二年级为低年段,这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不断增加自己的识字量,至少要达到2000个汉字,能在多种文学的阅览方面存在浓厚的兴趣,还能在作文方面不断将一些想法通过汉字进行有效表达。在中年级阶段,相应的教学目标就是在低年级识字的基础上,以课本为蓝本,不断增加汉字的认知量。这个阶段不仅仅局限于一些简单文学作品的欣赏,更多的是一些典型文学,能在一些课本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质疑,同时在语句的理解方面,中年级学生要大大高于低年级学生,很多语句理解难度不断增加,需要将这些语句不断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从中体会一些深层次的意境。在写作方面,中年级阶段的学生需要进一步掌握叙述一般记事型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将一些课本中较为深刻的句子联系到自己的写作上,作文的形式可以多元化,可以是社会见闻或是阅读一个文章之后的感受等等,但是需要学生进一步提升自己对于事物的想象能力,激发其学习写作的兴趣,不断尝试新的写作方式和内容题材。
二、跨越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对象的分析
中年级阶段的小学生年龄结构大概在9~10岁。在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正在发生一些潜在的变化,另外还有一些智商方面的不同也开始产生。这些潜在变化将对孩子一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中年级语文教学对象的分析,这个阶段是从低年级简单化的学习不断过渡到高年级较为复杂的学习过程。这个阶段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使得学生不断适应高年级的教学方式。根据调查分析,在低年级阶段,他们的成绩基本上相对集中在高分阶段,到了中年级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开始出现差异,一旦没有重视这方面的差异,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将会降低。在进入高年级阶段之后,这样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再想进行弥补,其难度就大了。
(二)具体教学问题
1.传统教与学的关系严重影响语文教学质量
一些学校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还在坚持着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在上面不停地讲,学生在下面不断地记,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在这一个过程中始终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的主动性很难被激发出来,更加谈不上有学习兴趣的提升。很多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三年级,对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适应,只是一味地应付教师出的各种造句、背诵和听写等,对于文学的一些兴趣和爱好已经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2.形式主义的教学严重背离教学目的
很多公开课的主题就是素质教育。不断培养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的原动力,不断提高学习积极性是其开展公开课的教学目的,但是很多教师将这一目标置之脑后,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多种教学方式堆砌,这样就显得华而不实。小学生为了上好这样一堂形式多样的语文课,需要前一天在家预习到很晚,一些简单的课程被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做得更加复杂,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理解,违背了教学本意。
3.过多的现代教学手段不适合小学语文的教学
小学生具有好动的特性,对于那些经过现代教学手段美化的课程还是比较喜欢的。但过多的现代教学手段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之中,就会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忽略教学体质,冲淡教学目标。过多的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学过程显得相当浮夸,真正应该突出的教学趣味性没有有效体现。因此,不能将多媒体这种现代教学手段过度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更不能只强调课堂的活跃程度,不注重教学内容的本质要求。例如,有的教师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过程中,用背景音乐、动画、图片等全方位技术支持的PPT课件,教学氛围浓厚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整个PPT的播放之中,教师最本质的课文朗读却被忽略了,那么好的氛围,却缺少了课本朗读训练,忽略了教学本质要求。
三、跨越式教学的具体措施
1.强化学生造句能力的培养,促进读写水平的提高
中年级学生的主要语文学习任务还是汉字、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尤其是阅读理解问题需要在低年级那种简单的造句组词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能力,尝试一些较为复杂的造句,不断实现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在读写水平方面还是需要不断地练习,不断向更深层次的方面过渡。中年级阶段可以练习相对较短小段落的读写,到了高年级需要的是对较为复杂的一些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因此,在中年级阶段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造句能力,有效提高读写水平。现在的教材都有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方式完全套用其中的要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在教学思路上进一步沿袭一、二年级以字词练习为核心的语文教学内容,同时不要忽视了段落的读写练习;第二,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循序渐进,慢慢提升,很多工作都有自己的规律,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练习,逐步实现这种能力的提升。
2.认字内化为自学内容,背诵和其他教学不断融合
随着课本内容长度的增加,大量的生字在课本学习过程中出现,尤其是中年级阶段的生字量不断增加。如果还是像低年级一样,教师一个一个生字地教,这样的速度、生词量,在中年级的语文课堂就很难实现高效。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使用字典,实现对工具书的使用。另外,背诵是一种不断提升语言语感理解的方法。在这个时期,学生的大脑对一些形象事物具有很强的记忆力,所以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背诵一些课本中的典型语段,实现对有效课本的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背诵可以使得学生进一步掌握语文学习的语感。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有长期的训练和磨合。不断加强对汉字的认识,还有语段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作文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了好的习惯,这些学习过程顺理成章,尤其自学能力的养成更是关键的关键。
总之,中年级阶段是整体小学语文教学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由于一些教师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手段欠佳,出现了很多问题。提升造句能力和读写水平,将认字内化为自学行为,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将直接推动小学语文跨越式地发展,实现中年级阶段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崔包,敖瑞莲,袁磊.非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的实践与思考——以甘肃省成县地区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21(12):157-158.
[2]陈玲,胡智杰,周志.1∶1环境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特征研究——基于视频案例分析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02):123-124.
[3]刘凤云,郑凤贵,杨志华,等.关于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性策略研究的实验报告[A].2015年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5,(02):141-142.
责任编辑 敖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