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 商红领
葵花普通而又极具个性。它朴实而坚强,执着而向上。对太阳不懈的追求成就了每一株向日葵挺拔的身姿,成就了它与众不同的美丽。也正因如此,中关村一小的孩子们尤其喜欢向日葵,并把校园比喻成葵园。当然这不单单因为校园里随处可见向日葵,更因为向日葵的精神与学校的核心价值选择“做最好的我”一脉相承,相得益彰。因为,在中关村一小,每一名老师和学生都像向日葵一样,目标坚定、脚踏实地,敢于在平淡中活出自信,在质朴中彰显个性;每一个人都可以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成为最好的自己。
在学生、家长、社会对基础教育需求越发多元化和多样化,国家课程改革也逐渐走向深化的时代背景下,学校不断探索,精选丰富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尝试改变教育供给方式,扩展学生的学习途径,使我们的教育适合每个儿童的发展需求。在学校“做最好的我”的核心价值选择的引领下,总结多年“自主教育”的育人实践的探索与经验,学校将育人模式定位在通过构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差异发展和个性发展,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围绕学校“会学习、懂生活、能负责、敢担当”的培养目标,我们对学校课程进行整体构建,形成了中关村一小自主发展课程6-2-6模型。这其中,“6”指六个课程领域:道德与公益、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学、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国际理解;“2”指两种方式:必修课程、可选择课程;后一个“6”指六大平台:自主管理、自主选择、自主展示、自主提高、自主实践、个性化问题解决。学校力图通过构建“6-2-6自主发展课程”体系,使学生“会学习、懂生活、能负责、敢担当”,拥有健全的人格,快乐自信、身心健康地成长。具体说来,学校进行的实践与探索有以下三个方面。
内容统整、形式扩展——六大课程领域、两种课程方式和谐育人
学校依据儿童的认知特点、生活空间和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将现有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从内容上进行整合与补充,形成了中关村一小自主发展课程的六大课程领域。从课程领域的视角,挖掘其育人功能,使其价值和功能逐渐清晰。道德与公益领域课程核心在于促进学生公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热心公益事业的意识;语言与人文领域着重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以及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数学与科学领域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科学素养、创新意识、研究意识和实践能力;艺术与审美则突出体现综合的艺术,突出审美;体育与健康领域重点是让学生热爱运动,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国际理解则引导学生拥有国际视野、理解文化差异。
为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我们扩展了学生学习六大领域课程的方式,分为必修课程和可选择课程两种。必修课面向全体学生,完成国家课程的育人目标,满足学生共性的发展需求。可选择课程紧紧围绕六个领域开设,是对必修课程的补充、延伸与拓展。作为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途径,其开发与实践着眼于国家课程标准中学科能力的发展和素养的形成,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素材,活用学校、社区等资源,细化学生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可选择、多元化、源于生活、适应成长的可选择课程中实现多元差异发展。在育人过程当中,两种方式实现了互补,同时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求。
例如,数学与科学的可选择课程旨在“探物怡情·明理求真”,把培养学生的质疑与思辨能力、合作与创新意识、思维与实践能力作为核心目标,以探究性学习为载体,着力引导学生用科学严谨的态度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注重以情促知,以知怡情,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探索热情。
再如艺术与审美领域的可选择课程从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出发,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艺术之美,通过艺术升华成一种懂得生活之美的情怀,使学生在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合作与交流中激发学习热情,挖掘潜能,提升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该课程具体包括创造与表现、造型与表现、综合探索和设计应用板块。这三个板块共同的根基是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作美。
重点关注、专门设计——两个年级专设课程呵护学生顺利发展
满足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原动力。针对一年级和六年级这两个涉及幼小衔接和小初衔接的关键年级,我们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专门设计构建了一年级的融合课程和六年级毕业课程,为学生减轻身心焦虑与负担、减少适应不良、实现学生充满自信与热情地学习、成长,顺利发展奠定基础。
一年级融合课程。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基础”“融合”“衔接”。每个班级安排两位老师共同任教,通过融合,形成一个非线性合作系统。融合具体涵盖五个方面。1.学科融合:打破学科界限,不同学科进行融合,再通过学科的融合实现教学、德育、体育、艺术领域的融合。2.教学方式融合:两个教师搭班,教学所有的学科内容,进行多学科、多领域、多种教学方式进行融合。3.教师融合:多种专业背景、不同学科的教师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研究整体。4.家校融合:将家长引领到全课程实验中来,让家长参与班本课程的设置与开发。5.跨龄融合:沟通高低学段,使不同年龄的学生在一起相互教育。一年级融合课程鼓励跨学科的互动与知识的整合,淡化学科界限,摒弃过于强调专业化的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负担,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多元融合促进学生全面的、自主的、健康的、快乐的、和谐发展,实现幼小完美衔接,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人。
六年级毕业课程。这是在六年级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增加的专门课程。针对六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现实需要,我们设计了以“发现、探究、成长”为关键词的“走向未来的我们”六年级毕业课程。课程共分为“曾经的我们、明天的我们、未来的我们”三大板块,三大板块的主要内容分别是成长的足迹、探秘中学和社会初探。六年级毕业课程体现了从过去到未来——时间的动态变化,从校园走向社会——空间的扩大延展,从总结归纳到探究规划——学生能力的螺旋式上升;让学生在活动、体验、合作、探究中自我发现、自我规划、自我成长。
开发课程资源、打破时空界限——六大平台促进个性化成长
为了满足学生成长的个体需求,我们不断丰富和开发学校、社区、社会的课程资源,打破课堂、学校等时空界限,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及时、多元的机会,让其进行选择、展示、实践体验,并由此逐渐形成了中关村一小自主发展课程的六大支持性平台。
六大平台打破了必修课程和可选择课程的壁垒,使六大领域的课程延伸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次活动,都延伸到我们的社区、延伸到我们的社会。这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尝试、体验、探索紧密结合在一起,使每一个学生在中关村一小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点。
以自主选择平台的微社团为例,学校的任何一名学生都可以领取一张微社团申请表格,填写姓名、班级、微社团名称、口号、具体活动内容等,将表格交给学生联盟专门负责微社团投票的部门。如果微社团通过申请,学生将着手制作宣传海报,招募社团成员,制定计划,开展活动。至今,已经有一百多个微社团活跃在中关村一小的校园中。
结语
给儿童一束阳光,就会灿烂一片天地。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自我。儿童的天赋秉性、兴趣需求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儿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认知能力、兴趣与需求点也是不一样的。正是基于此,自主发展课程的建构从儿童出发,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满足儿童多元的成长需求。基于儿童立场的自主发展课程是课程领域的新形态,需要我们整体规划,精益求精,不断完善,期待每一名儿童在自主发展课程体系下真正实现自主成长,这是我们永远追寻的目标。
编辑 肖佳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