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出生于1970年代的刘玮并不算年轻了。之所以说她青春,是因为在北京市特级教师这个群体里,她是最年轻的。2014年,被评为北京市特级教师时,刘玮只有39岁。
尽管年轻,刘玮得到的尊重和荣誉却一点也不少:2010年,被评为北京市骨干教师;2012年,被评为门头沟区优秀教师,同时,被推荐成为首都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候选人;2013年,被评为北京市生物学科带头人,并获得门头沟区政府授予的“青年人才奖”……
而这所有的故事都要从6年前说起。
2009年之前,刘玮是北京市重点中学——门头沟区大峪中学分校的一名生物老师。学校离家只有5分钟的路程,环境好,待遇高,在很多人眼中这是一份舒适、体面又让人尊敬的工作。但是,2009年,刘玮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难以理解的决定——到雁翅中学支教。
雁翅中学是一所大山深处的学校,距离门头沟城区大约有60公里。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刘玮当时也说不清楚,她觉得有时候可能就是因为一件事、一个人或一个场景,呼唤着她的心,让她做出某种决定。后来,她才逐渐感悟到,其实这就是一名教师的责任与使命,一种发自心底的爱——对孩子的爱,对教育的爱。
作为一名支教教师,本来支教时间只有一年,但是刘玮内心深处有一种爱与责任在呼唤,在告诉她,山里的孩子需要她。于是,她留下了,这一干就是5年。这5年,她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山里的孩子。
她教给这些孩子知识,让他们看到外面的世界。课堂上,她创新多种适合小班教学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为学生创造实验机会,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课下,她将研究性学习与生物课堂教学结合,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向生活,引导他们去观察、思考、提出问题、搞调查、做实验,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为孩子开启一扇通往生活、通往社会的科学之窗;她还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北京市科技创新大赛,让这些大山里的孩子们有机会走出大山,找到属于他们的那份自信。2012年,她组织全校学生开展的“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实践活动,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实践活动二等奖、北京市科技创新大赛“十佳优秀实践活动奖”。
她照顾这些孩子生活,让他们感受到母亲的温暖。她为孩子们买生活用品,当孩子生病的时候,她整夜守在他们身边;当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她比孩子还高兴;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她会耐心地帮他们改正。刘玮对孩子的包容、尊重和爱心,让孩子们觉得她是最亲近、最值得信任的人。
但是,刘玮不只是一位教师,她还是一位妻子、一位母亲、一位女儿。当她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大山里的孩子时,她心中却有着对儿子、对家庭无限的愧疚。她刚来雁翅中学的时候,从小体弱多病的儿子才6岁。而学校离家60公里,她只能每周回家一次,照顾儿子的重任就落在了丈夫一个人的身上。为此,丈夫辞去了工作,专门照顾儿子。有一次,儿子得了肺炎住进了医院,病情严重,她第一次为了照顾孩子请了假,日夜陪在孩子身边。孩子出院后,她就马上回到学校。她不是不挂念儿子,只是她明白,等在大山里的孩子更需要她。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天平,在刘玮的心中,最重的是学生。她用自己的青春和爱心为大山里的孩子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他们飞得越高,飞得越远,刘玮的青春就越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