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美兰
摘 要: 泛读对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至为关键,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将提高学生的泛读能力作为重要目标之一。作者以英语考卷中的阅读理解作为泛读材料,阐述如何将阅读策略具体应用于泛读中,进行高效阅读。期待对一线教师及广大学子有些许帮助。
关键词: 英语泛读 阅读策略 策略应用
1.研究背景
阅读能力在四项阅读技能中较为重要,因为在我国,英语是作为二语习得的,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因此更多英语知识的获得是通过读完成的;在各类考试中,对阅读能力的考察更是占据较大分值。《高中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提出九级要求,前七级要求是学生在高中阶段要达到的:(1)获取及处理文章的主要信息。(2)能明白文章的主旨大意。(3)能读懂文章的意思。(4)能够推理出文章的线索。(5)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相应信息。(6)能够读懂报纸及某些杂志。(7)课外阅读量需达到23万词左右。(8)能够了解不同文章的写作意图及作者的态度,清楚不同类型文章的题材及分析长难句。(9)除了报纸及杂志外能够获取了解英语小说的主要情节及主要章节。另外,高考考察阅读能力的分值接近英语总分值的50%,4篇阅读理解,1篇完形填空,以及新增的任务型阅读都是在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非常必要,正如北京四中特级英语教师刘骏和所说“得阅读者得天下”。然而,现在的阅读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在阅读课上教师以讲解语法、词汇、语言点为主,久而久之,学生也认为阅读是学习语言点、分析句子结构进而掌握语法规则。因此,要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较为重要的一点是将阅读策略应用于阅读中,下面具体阐释如何应用。
2.泛读与精读的关系
精读是对文章的每个细节进行仔细阅读,通常在精读时阅读速度较慢,要对每个词语、段落及整个篇幅进行详细解读,攻克阅读材料中遇到的所有难题。而泛读只需对文章进行综合理解。阅读能力的培养,除精读教科书中的每篇课文之外,更应抓好“泛读”,即“精泛结合”。精读在于“质”的提高,泛读在于“量”的积累。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精读应以英语知识(句法、词汇或修辞等)为重,又反过来为泛读打下语言基础。泛读课应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大词汇量,培养一定的阅读技巧为主,又通过大量阅读获取丰富的背景知识乃至专业知识。前期阶段以精读为主,后期多以泛读为主。因此,精、泛结合,让学生在完成课内学习任务的同时,能获得一定的阅读量,以达到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目标,笔者认为,增加泛读训练是可行的方法。然而要高效地增加泛读量,应用一些阅读策略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阅读策略在泛读中的应用
3.1阅读策略
文秋芳在1995年提到:高效的阅读者能够了解文章大意,用目标语获取信息,根据文章采用合适的阅读速度及阅读策略。那么何谓阅读策略呢?笔者认为阅读策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在阅读过程中所用到的阅读技能,例如: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扫读、寻读等。第二部分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行为,例如:阅读的速度、阅读方式等。
然而对阅读策略的分类也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参阅Block(1986),Oxford(1990),O’Malley和Chamot(1990),Anderson(1991)等学者的分类,笔者主要借鉴O’Malley和Chamot的分类,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及情感补偿策略。认知策略又细分为:情境阅读、利用其他资源、演绎、推理、翻译、总结、应用声像等。元认知策略细分为:计划安排、提前组织、直接注意、选择性注意、自我检测、验证以及修正、自我评价及自我加强等。情感补偿策略是自我鼓励、降低自己的焦虑情绪、以某些事物激励自己好好学习,等等。
3.2阅读策略的应用
因为在英语各类考试中的阅读理解就是泛读,笔者以考卷中的阅读理解为具体例子,谈谈如何将阅读策略应用于泛读中。泛读和精读刚好是相对的,它只要求对所阅读的材料有一个大概了解,获取大意。就如平时考试中的阅读,快速阅读,掌握大意,进而完成文后的选择题。那么,具体如何应用呢?
3.2.1如何读
阅读模式包括三类:(1)自下而上模式(bottom-up model)也称之为材料驱动模式(data-driven model),要求逐字逐句逐段直至理解整个语篇,这是一种从低到高的阅读过程,较为费时费力,但是符合阅读习惯。(2)自上而下模式(Top-down model)也称之为概念驱动模式(concept-driven model),这种模式反对将阅读看成是逐字逐句解码过程,认为阅读是根据一些细微的语言线索进行选择的过程,做出暂时预测,根据材料进行判断,进而否定、确认及修正。古德曼提到“阅读就是一种心理语言学的猜测的游戏”。强调读者从一种宏观角度理解文章。但是对大部分学生而言预测文章信息是有难度的, 因为学生的背景知识是缺乏的。(3)交互作用模式(interactive model),是以上两种阅读模式的交互作用。认为阅读不仅仅是对阅读材料的解码过程,更是读者的背景知识与文章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因为阅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语言交互活动,是整个大脑的认知活动,因此交互作用模式也更加科学。那么,针对阅读理解,读者具体应该如何读呢?具体分为四步:
第一步:读每段的中心句(key-sentence)。即段落的主旨句。一般来说,段落的首句或者是末句是主旨句,因为一般写文章常用到的两种方式即演绎法和归纳法。但是要特别注意一些转折连词后的句子,如However,yet,but等,因为转折连词后一般为主旨句。这就是交互作用模式的体现。通过对材料中心句的理解,结合读者的背景知识进而了解文章主旨。
第二步:分析文章后所给出的问题。参阅一些资料及笔者对若干试卷的分析,不难发现高中阶段考试中阅读理解后的问题类型一般有以下五种:(1)主旨大意题。一般有以下的一些常见信息词或命题方式出现:main idea,what do you think ?摇 ?摇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What the subject of the passage?Mainly about,focus on等。(2)推理判断题。一般有以下的一些常见信息词出现:infer,imply,conclude,learn from,suggest等。(3)词义猜测题。命题方式如下:In the... paragraph,the word....means ?摇 ?摇;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means ?摇 ?摇;The underline word “...” means ?摇 ?摇等。(4)细节题。常见信息词及词组:according to....;true or false;cause or effect;it,they指代什么;specific information:what,which,where;考察数量等。(5)观点态度题。命题方式如下:What is the author’ attitude to...
第三步:根据不同问题类型采取不同的做题方法及相关策略。(1)主旨大意题:所用方法:览读。根据标题及每段主旨句,确定主旨大意,进而确定答案。(2)推理判断题:所用策略:逻辑推理。但推理可能是一般到具体的类推或者具体到一般的概括,还有其他可能要应用自己的背景知识进行隐含推理。(3)词义猜测题:一般词义猜测,如果是熟词,则一般考偏意;如果是生词,则一般考词汇量。但是即便不认识此词,应用一些策略,还是会有一个大致了解。一般根据上下文进行同向推理或者逆向推理;如果学生具备构词法的相关知识,也可以根据词根词缀进行猜测。(4)细节题:所用策略:寻读(scanning)。根据题目中的信号词(signal words),在文中一目十行快速定位,然后应用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进行解读,最终确定答案。(5)观点态度题:一般观点态度题的选项中是一些表达作者观点态度的词,掌握了这些词,再根据文章逻辑关系,以及文章主旨就基本可以推断出作者的态度。
第四步:这也是最后一步,再次根据每道题的信号词重新在文中定位,以便确定最终答案,即我们通常所用的自查策略。
4.结语
教师在泛读中应该训练学生应用一定策略,长期训练,最后养成应用策略的意识,这样不仅教会学生一种应试技能,更是我们可以长期受用的一种阅读方式。然而策略的应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师要长期有意识地、灵活地训练学生应用各种阅读策略,高效完成各种阅读,最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Anderson,N.J.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trategy Use in SL Reading and Testing[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1(75):460-475.
[2]Block,E.The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Readers[J].TESOL Quarterly,1986(20):463-493.
[3]Goodman,K.D.Reading: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J].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College Reading Association 6(1967):259-271.
[4]O?謖Malley,J.M.& Chamot,A,U.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5]Oxford,R.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New York:Newbury House publishers,1990.
[6]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