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群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按主题单元编排的,其中有些单元主题是围绕游记内容来安排的,如:四年级上册第一组“自然奇观”、第五组“我国的世界遗产”和四年级下册第一组“自然景观”。游记类单元主题贴近学生生活,游记类课文文质兼美、结构清晰,是学生阅读、教师指导习作的佳作。然而在一线课堂教学中,游记类课文的单元整组教学却存在着缺单元核心目标统领、游记类课文学习与单元习作割裂、游记类课文教学年段序列模糊等问题。那么如何进行游记类课文单元整组的教学呢?笔者对游记类课文单元整组教学进行了实践与探究,实施了“三步推进,读写联动”的游记类课文单元整组的教学策略。
第一步:着眼目标,统筹安排
根据游记类课文所处的年段、单元的目标要求,梳理教学目标,为学生学习游记类课文和教师指导游记习作,全盘考虑,整体架构。
(一)立足年段 明确要求
着眼于年段目标,结合游记类课文的特点,确立游记类课文的教学目标。笔者梳理了第二学段游记类课文的教学目标。
2.学会用过渡句(段)连接。
四(下) 1.能用定点或移步换景等不同的方式表达景物;
2.能运用排比句、联想等修辞手法将景物写具体生动,融入真情实感。
可以看出,游记类课文单元整组教学的目标是有侧重点的。教师只有在细化各年段游记类课文单元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才能引导学生有序地、扎实地掌握游记类课文的言语特点和表达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立足单元 整体架构
以单元目标为支撑点,紧扣单元主题,整合课文教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单元习作,对整个单元的教学进行整体架构。
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包括《颐和园》《长城》《秦兵马俑》三篇课文,习作是改写导游词。单元整组教学可以这样安排:①读单元导读,明白单元主题,明确学习目标;②自读三篇课文,整体感知,借助预习单梳理课文内容;③细读三篇课文,比较三篇课文在表达手法上的不同之处并迁移运用;④借助收集的资料,改写导游词。这样的单元整体架构,单元主题突出,在对比阅读中,写作手法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习得游记类课文的言语特点和表达秘妙。
(三)立足课文 突出重点
从单元整组课文入手,筛选出每篇游记类课文最具语言学习价值的地方作为教学重点,聚焦语言和表达特点,为指导单元写作做准备。以上述“我国的世界遗产”单元为例,对三篇课文进行了解读,确定了以下学习重点。
同样是游记类课文,三篇文章语言不同,结构不同,表达手法也不同,教学时,应立足于每篇课文的不同之处,使学生获得语言和表达手法上的秘妙,为写游记奠定基础。
第二步:着眼课文,习得方法
根据此类课文言语表达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这个例子,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习得习作的方法。
(一)巧用方法,习得有序表达
1.借助“画一画”,体会“有序”
(1)画游玩路线。如在教学《颐和园》时,让学生根据课文画游览路线图,体会“移步换景”的有序表达。
(2)画景物布局。如在教学《长城》一文时,根据文章描述,让学生动手画一画长城,不仅能了解长城各部分的名称,也能体会到作者是有序进行描写的。
(3)画景物变化。《观潮》与教材中其他游记类课文相比,有其独特之处:作者是定点观察的。让学生用简笔画的方式画一画,并借助图感受观察的地点、角度不变,变的是景物。
2.借助“串一串”, 感知整体
在教学游记类课文时,可以借助“串一串”帮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厘清文章的表达顺序,了解整篇文章的结构。如教学《颐和园》时,先让学生找出表明作者游览顺序的四句话,再画出作者抒发对颐和园情感的句子(开头和结尾),最后引导学生把六句话“串一串”,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对文章有了整体感知。
3.借助视频镜头,走近“有序”
《长城》一文,作者先写远看长城,再写登上长城近看长城。教学时,可以借助视频,先出现高空俯视长城的镜头,再是推进镜头聚焦长城。先让学生根据视频镜头说一说文章的写作顺序;然后根据两个镜头分别找出文章的段落;最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配合着视频镜头,进行解说。通过视频结合课文的教学方法,轻松地让学生领悟《长城》一文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具体的表达方法。
(二)学会观察,凸显景物特点
对于游记这类习作来说,更需要学会观察。因此,在学习游记类课文的同时,需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教学时,借助游记类课文,一是让学生在比较中了解定点观察和移步观察;二是在活用中领悟有序观察和多角度观察;三是在整合中学会整体观察和重点观察。
(三)调动感官,体会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写游记的过程中,自然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教师在指导习作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多感官参与,其次是让学生巧用修辞手法,最后还得学会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如有位教师这样指导习作《蝶园精灵》: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其次想象画面中的蝴蝶都在干什么。指导学生从蝴蝶的动作、神态、细节等方面展开想象,最后告诉学生要将蝴蝶写得栩栩如生就要学会“观察+想象”。这样的习作指导让学生明白,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文章才会情景交融。
第三步:着眼运用,提升表达
(一)段式练笔,扎实语言表达的基本功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专题是“自然景观”。习作要求是“选一处景物仔细观察,然后把观察到的按一定顺序写下来,注意把内容写具体”。“把内容写具体”是对写景游记提出的更高要求。本单元四篇课文,除了有序表达之外,还运用了排比句式以及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景物“写具体”。
结合阅读教学,指导学生积累和仿写。如教学《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在让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教师出示填空。通过填空既让学生了解漓江水的特点,又让学生掌握了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再次是迁移运用。从积累到仿写是学生从吸纳到倾吐的过程,在仿写的基础上还要提倡学生创新地表达。
(二)提纲式练笔,提升结构表达有序
《颐和园》的课后小练笔要求学习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为了让学生掌握“移步换景”法,笔者通过表格整理,列好提纲,帮助学生学会有序表达。教学时,先整体感知课文,接着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出示提纲式整理单,指导学生填写。
根据提纲引领学生总结作者是如何做到有序表达,紧扣过渡句表达的秘妙(地点转换、运用动词);最后出示练笔要求:请你也按这样的方法,介绍自己游玩过的景点,结合生活体验列提纲。学生从列游记类课文的提纲,体会有序表达,到自主构思游记作文的结构,初步掌握了过渡语的运用,使游记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三)单篇创作练笔,自由创意表达生活
1. 对接课文,锤炼表达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习作内容是写导游词。有位教师这样指导“改写导游词”。
第一步:探导游词内容,寻习作之法。教师出示根据课文《颐和园》改编的导游词,让学生和原文比较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根据讨论,得出相同之处就是有序表达,身临其境;不同之处是导游词穿插了游客和导游之间的互动,内容涵盖了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第二步:出示写导游词提示,任选“西湖十景”之一学写导游词。第三步:“争当小导游”,模拟介绍。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将导游词和课文原文进行对照,学生易总结出导游词的特点,也易掌握写导游词的窍门。
2. 对接生活,拓展延伸
学生通过游记类课文的学习,掌握了游记文章的表达特点。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吸收、内化,读写结合,提高学生游记写作水平。如:开展以介绍 “家乡美景”为主题的“最佳小导游”活动;开展向同学推荐最佳旅游胜地的“小眼看世界”的班队活动;介绍游玩过的景点路线,推荐当地的旅游特色与最值得欣赏的景点,并编写成班级旅游指南……在富有创意的活动中,激发学生自由表达的兴趣,努力为学生搭建表达平台,从而提高学生游记习作的水平。
以上是笔者对于游记类课文单元教学进行的一些实践。真正要做好游记类课文单元整组教学,还需要正确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做到在教学过程中“理解与运用”的有机结合。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读写联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浙江省杭州市建德乾潭第一小学 311602)